华严经 220(第六六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七(上)

00:00

点击进入目录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


【渐次游行,见大光王去于所住楼阁不远四衢道中,坐如意摩尼宝莲华藏广大庄严师子之座,绀琉璃宝以为其足,金缯为帐,众宝为网,上妙天衣以为茵褥。】

就这样渐次地游行,善财童子发现:大光王正在距离自己常住的正法藏楼阁不远的地方。此时,大光王正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这里,坐在如意摩尼宝莲花藏广大庄严狮子座上。这个狮子座的脚是绀琉璃宝构成的;「金缯为帐」,也就是说,极细的金线纺织成像丝绸一样的布料做的帐子;「众宝为网」,众多的妙宝编织成网;上妙的天衣作为这个狮子座上的茵褥(也就是铺的垫子)。

【其王于上结跏趺坐,二十八种大人之相、八十随好而以严身;如真金山,光色炽盛;如净空日,威光赫奕;如盛满月,见者清凉;】

此时,大光王就在上面结着跏趺坐,——我们知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善财童子发现,这个大光王有二十八种大人之相,也有八十随形好,非常庄严。这样看上去,大光王就好像真金堆成的山一样,光色炽盛;又好像清净空中的大太阳,威光赫奕;大光王此时又好像盛满的月亮,谁见到他,就会获得清凉。

【如梵天王,处于梵众;亦如大海,功德法宝无有边际;亦如雪山,相好树林以为严饰;】

他又好像大梵天王,威武地处在梵众当中;他又好像大海,功德法宝没有边际;此时,大光王又好像雪山一样,种种随形好(说,有二十八种大人之相,八十随形好)就像树林庄严装饰着雪山。

【亦如大云,能震法雷,启悟群品;亦如虚空,显现种种法门星象;如须弥山,四色普现众生心海;亦如宝洲,种种智宝充满其中。】

大光王此时又好像大云彩一样,能够震响法雷,启悟各种各类的众生(「启悟」,就是启发,使之觉悟);此时,大光王又好像虚空一样,可以显现种种法门星象;又好像须弥山一样,四种颜色普遍地显现在众生的心海中;大光王又好像珍宝云集的大陆一样,种种智慧之宝充满其中。

【于王座前,有金、银、琉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璧玉诸珍宝聚,衣服、璎珞及诸饮食无量无边种种充满。】

善财童子看到,在大光王的座位前,有金、银、琉璃、摩尼、真珠、珊瑚、琥珀、珂贝、璧玉等等珍宝之聚(就是一堆一堆的珍宝,各式各样的,什么都有);而且,在大光王的座位前,衣服,璎珞,还有种种的饮食,无量无边,种种充满。

【复见无量百千万亿上妙宝车、百千万亿诸天妓乐、百千万亿天诸妙香、百千万亿病缘汤药资生之具,如是一切悉皆珍好。】

善财童子又看到,在大光王的座位前,还有无量百千万亿的上妙宝车、百千万亿的种种天上的美妙妓乐、百千万亿的天上的种种妙香、百千万亿的病缘汤药种种资生之具(生活用品),这一切一切,都无比珍妙、美好。

【无量乳牛,蹄角金色;】

在大光王的座位前,还有无量的乳牛,蹄子和角都是金色的。

【无量千亿端正女人,上妙栴檀以涂其体,天衣、璎珞种种庄严,】

还有无量千亿的端正女人,都用上妙栴檀涂抹了自己的身体;这无量千亿的端正女人,穿着天衣,佩戴着璎珞,有着种种庄严。

【六十四能靡不该练,世情礼则悉皆善解,随众生心而以给施。】

而且,此时善财童子也了知,大光王「六十四能靡不该练,世情礼则悉皆善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光王了解世间各行各业的所有技能,也非常了解世俗间的人情往来时所用的那些礼仪、轨则。

这个地方让我们想起了善财童子曾经参访的一个善知识——自在主童子。自在主童子通晓一切世间法,而大光王也是这样的:世间一切技能,他都非常熟悉;人情世故、礼仪、轨则,也非常了解;他可以随着众生的心,给大家作各种各样的布施。

【城邑、聚落,四衢道侧,悉置一切资生之具。一一道傍皆有二十亿,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

善财童子发现:城邑、聚落,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的两侧,都放着一切资生之具(放着种种的生活用品)。每一条道路的两旁都有二十亿个城市、小镇、聚落。

——这个地方,「聚落」后面是逗号。「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菩萨」后面的逗号要去掉。这里的「菩萨」指的就是大光王,这是对于大光王的一个尊称。

上次我们讲到,自在主童子都相当于「五地」(难胜地)的菩萨了,而大光王,他的果位其实又超过了自在主童子,所以称呼他为「菩萨」也是非常恰当的。

「菩萨以此诸物给施众生」,大光王把他拥有的一切殊胜美妙的物品,都供给(布施)给众生了。

【为欲普摄众生故,为令众生欢喜故,为令众生踊跃故,为令众生心净故,】

供给(布施)给众生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普遍地摄受众生(这属于「布施摄」)。

为了摄受众生,也是为了让众生欢喜,为了让众生踊跃,为了让众生内心清净(当自己所需的一切物品都具足的时候——衣食无忧,众生的心就不会焦躁不安了,反而会净下来)。

【为令众生清凉故,为灭众生烦恼故,为令众生知一切义理故,为令众生入一切智道故,为令众生舍冤敌心故,为令众生离身、语恶故,】

大光王把各种各样的胜妙物品布施给众生,也是为了让众生得到清凉,为了灭除众生的烦恼,为了帮助众生了知一切义理,为了帮助众生入到一切智之道,为了帮助众生舍离冤敌之心,为了帮助众生离开身方面、口方面的恶行……

有的时候,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在特别贫穷的地方,如果民众生活没有保障,有的时候就会有抢劫、偷盗种种事情发生;如果大家都衣食无忧,就不需要去抢劫、偷盗了,也就不会再造作身方面、语方面的很多恶行。所以,「布施摄」也是摄受众生非常有力的一个方法。

【为令众生拔诸邪见故,为令众生净诸业道故。】

大光王把众生需要的各种物品布施给他们,也是帮助众生拔除邪见。

有一些众生因为自己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反而会仇恨社会或者仇富(有仇富的心理),对吧?这就属于「邪见」。心理不平衡,也造成了很多精神上的邪见。所以,大光王广作布施,可以帮助众生消除邪见,可以帮助众生清净种种业道。

在我国古代也有「仓廪实,则知荣辱」的说法,就是说,仓库堆满了,家里什么都不缺了,这个时候众生就开始重视礼仪、轨则,重视精神方面的一些需求。

物质上的需求,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生存保障;基本的生存能够保障之后,大家就开始追求精神上、文化上的提升了。所以,大光王广作物质上的这些布施,其实也可以帮助众生清净种种业道。

药师佛他的发愿也是类似的。前面我们提到过,药师佛的发愿,先帮众生治好病,然后需要什么给什么,到最后再作法布施,——非常全面,简直就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爱护着众生孩子们。

【时,善财童子五体投地,顶礼其足,恭敬右绕,经无量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

这个时候,善财童子五体投地(大拜),向大光王顶礼,恭敬地右绕,绕了无量圈儿,合掌安住,对大光王说:伟大的圣者,我早已经发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但是我还是不太了解菩萨到底该怎么学菩萨行,怎么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善于诱导、教诲众生,请您给我讲一下吧!

【时,王告言:善男子,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这个时候,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我满足菩萨大慈幢行」。

「幢」,代表圆筒形的旗帜,代表一种标志和精神性的倡导。「大慈幢」,就是倡导大慈大悲的意思。

妙光城的这个大光王,他树立起了高高的旗帜,这个旗帜的名字叫「大慈」(「慈」,就是给与一切众生快乐)。

【善男子,我于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所,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

那么,这种「菩萨大慈幢行」,其实不是大光王自己发明的,他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在无量百千万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无量佛那里,「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这种菩萨的「大慈幢之行」,我是请教了无量佛才得到的,然后思惟、观察,认真地修习,不停地去庄严这种大慈幢之行。

大光王说:

【善男子,我以此法为王,以此法教敕,以此法摄受,以此法随逐世间,】

就是说,他以大慈之法为王(奉行大慈),用大慈之法教化众生,用大慈之法摄受众生,用大慈之法随逐世间众生(把这种慈悲贯穿到世间众生的心坎中)……

【以此法引导众生,以此法令众生修行,以此法令众生趣入,以此法与众生方便,以此法令众生熏习,】

大光王说:我以这种大慈之法引导众生,以这种大慈之法让众生修行,我以这种大慈之法让众生趣入,我用这种大慈之法给与众生方便,用大慈之法让众生反复地熏习。

【以此法令众生起行,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思惟诸法自性,以此法令众生安住慈心,】

大光王说:我用这种大慈之法使众生发起种种行为,用这种大慈之法使众生安住思惟诸法自性,用这种大慈之法使众生安住在慈悲之心。

【以慈为主,具足慈力;】

「慈」,给与一切众生快乐,——很重要!

以慈为主,具足这种慈力(具足给与众生快乐的能力)。

【如是,令住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不舍离心、拔众生苦无休息心。】

就这样,使大家安住在利益心、安乐心、哀愍心、摄受心、守护众生不舍离众生之心,而且,拔除众生的苦没有休息之心。

「慈」,是给与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和「悲」往往是连在一起来讲的。说,一个人能够让众生快乐,他就一定能够让众生远离痛苦,所以,「慈」有的时候简直就意味着「悲」。

在《大般涅槃经》中,我们甚至发现,有的时候都倒着讲,说「慈」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悲」是给与众生快乐,所以「慈」和「悲」其实是很像的。

【我以此法令一切众生毕竟快乐,恒自悦豫,身无诸苦,心得清凉,断生死爱,乐正法乐,涤烦恼垢,破恶业障,绝生死流,入真法海,】

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我靠着这个大慈之法使一切众生毕竟快乐,「恒自悦豫」(非常地喜悦、舒适);使众生身体没有任何的病苦,心得清凉,也断离了生死之爱(断离了对于生死轮回的贪爱);使众生爱乐正法之乐,帮助众生洗掉了烦恼的垢染,帮助众生破掉了恶业的障蔽,绝断了生死之流,入到了「真如」法海……

【断诸有趣,求一切智,净诸心海,生不坏信。】

大光王说:

我靠着这种大慈之法,帮助众生断掉了「三有」(三界)轮回,帮助众生求一切智,清净所有的心海,生起不坏的信心。

为什么说清净「心海」呢?因为众生只要活着,就一直在起各种念头;无量的念头加一块儿,就像海洋一样,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所以说是「心海」——「心念之海」。清净所有心念之海,就是众生不起恶念了,起的都是净念、善念、正念或者佛念。

【善男子,我已住此大慈幢行,能以正法教化世间。善男子,我国土中一切众生,皆于我所无有恐怖。善男子,若有众生贫穷困乏,来至我所而有求索。我开库藏,恣其所取,而语之言:‘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著。汝等贫乏,若有所须,当来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诸物种种具足,随意而取勿生疑难。’】

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我能够安住在这种「大慈幢之行」,能够用正法教化世间。善男子,我国土中的一切众生,在我这里都没有任何的恐怖、畏惧。善男子,要是有众生贫穷、困乏,来到我这里向我求索的话,我就打开仓库,众生需要什么就让他拿什么,而且在布施这些物品的时候,我会对众生说「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著」。

一边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一边告诉他们:不要造各种各样的恶行(什么样的恶行都不要造作),也不要伤害众生,也不要起种种的邪见,也不要生出任何形式的执著。你们如果贫乏的话,需要什么就来我这里,或者到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那里,去领取一切种种物品,都会满足你们的需求,你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取。

「勿生疑难」,不要怀疑、不要担忧,尽情地拿就是了。

【善男子,此妙光城所住众生,皆是菩萨发大乘意,随心所欲,所见不同,或见此城其量狭小,或见此城其量广大;或见土沙以为其地,或见众宝而以庄严;】

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这个妙光城所住的众生都是菩萨,发了大乘之心,他们随着自己心和欲求的不同,所见的景象也不一样。有的菩萨发现我所住的这个妙光城挺小的,有的菩萨能够感觉到我这个城非常地广大无量;有的菩萨发现我这个城是土沙做的地,但有的菩萨发现我这里是众宝装饰的,非常庄严。

前面也提到,善财童子来了之后,就发现妙光城像佛国一样美,对吧?这说明善财童子的心非常清净——什么心则见什么境!

【或见聚土以为垣墙,或见宝墙周匝围绕;或见其地多诸瓦石高下不平,或见无量大摩尼宝间错庄严平坦如掌;或见屋宅土木所成,或见殿堂及诸楼阁、阶墀、窗闼、轩槛、户牖──如是一切无非妙宝。】

大光王说:

妙光城的众生所见的妙光城的样貌还都不一样:有的发现妙光城很小,有的发现这里很大,有的发现这里是土沙做的地面,有的发现这里是众宝构成的——非常庄严。

有的看到这里是堆的土做的垣墙,但是有的发现妙光城的墙都是珍宝构成的,周匝围绕着;有的众生发现妙光城的地有很多的瓦石,是高低不平的,但是有的众生看到妙光城是无量大摩尼宝间错庄严着,而且平坦得就好像佛的手掌一样;有的众生看到妙光城的屋宅是土木所构成的,但是有的却发现妙光城这简直是殿堂,这一切的楼阁、一切的阶梯、一切的窗闼、一切的轩槛(「轩」是有窗户的走廊或者小屋子,「槛」是指栏杆),有的众生就看到这里的种种建筑(包括种种的窗户)全都是妙宝构成的。——所以「什么心则见什么境」啊!

法界内,没有绝对的定性的一种实相,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展现给我们的,也与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识知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善男子,若有众生其心清净,曾种善根供养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道,以一切智为究竟处,及我昔时修菩萨行曾所摄受,则见此城众宝严净;余皆见秽。】

大光王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要是有众生,他的心清净,曾经种下了善根,供养了诸佛,发心趣向一切智之道,以一切智为究竟之处;或者说有的众生,在我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摄受过他们,这些众生就能够见到妙光城是被众宝庄严的,非常清净。

但要是有的众生,他的心不清净,也没种什么善根,也不懂什么是一切智之道,或者说在过去世跟我的因缘也不太深,这些众生来到妙光城,可能就发现这里很普通,甚至污秽不堪。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记得前几天,在群里还有一个师兄问:每个人见的佛国的景象都不一样,这个佛国的景象是实有的,还是每个众生的心幻化出来的?

从究竟意义上讲,一切相都是「心」所显现,都是识知能力让我们「发现」,都是这样的。但是,你要说它实有吗?对于那个能「发现」的众生来讲,它就是实有的(他真的发现了「有」啊,它就是实有的)。所以,一切诸法「非实非虚,非真非假」,就看你怎么看它。你发现它有,它就有;它即便有,你发现不了,也等同于没有。

妙光城的清净、庄严、华贵和圣美,对于善财童子或者与他类似的菩萨们来讲,就是实有;但是,对于那些觉知不到的众生来讲,妙光城就是个普通的城。

同样的道理,我们都生活在中国,有的师兄总是发现中国的好,感觉我们像生活在佛国一样;有的师兄属于愤青(愤世嫉俗),只看不好的地方,感觉自己像生活在地狱一样。那你说,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不都是你的「心」说了算嘛!

在《维摩诘经》里有一句著名的话——「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如果我们感觉周围不够理想,那一定是我们还没修好我们这颗「心」!「心」是一切的根源——真实不虚!「佛法」,就是「心法」,就是「净心之法」,就是「改心之法」。

从根本上来讲,「佛」即是「心」!——这个,大家要仔细地悟啊!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455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6(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6(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 第六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一卷,「毗卢遮那品」第六。【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这个时...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如来名号品 第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如来名号品 第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 第七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第七。这个时候,镜头又切回到「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下)

【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遍照东方一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千辐轮的光明,继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家的修行者,如果在宫殿或者舍宅里面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入于圣地,永远地除尽所有污秽的...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在须弥山的顶上,在忉利天王的宫殿,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法慧菩萨在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下,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的「十住位」。前面已经讲完了九个住位,今天开始讲菩萨的第十——「灌顶住」。【佛子,云...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中)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中)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中)...

评论列表

梧桐
梧桐
3年前 (2021-08-15)

感恩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