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下)

00:00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千辐轮所放的光明,已经超过了百世界,遍照了东方的千世界,也遍照了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千世界。在这光明所到之处的每一个世界当中,都有百亿个阎浮提(南瞻部洲)乃至百亿个色究竟天(色界的最高处)。在释迦佛双脚(脚底)千辐轮所放的光明所到之处,一切的景象都非常明了地显现着。

【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

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些世界的每一个阎浮提中,都有一个释迦牟尼佛坐在莲花藏狮子座上,被十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菩萨共同围绕着。靠着释迦佛神力的吸引,十个方向各有一个大菩萨,每一个大菩萨,都带着十佛刹微尘数(无量)的嘉宾菩萨,一起来拜见释迦牟尼佛。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从十方世界来的这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师利等等菩萨;他们所来自的佛国,分别是金色世界等等佛国;他们佛国的佛,分别是不动智如来等等如来。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这个时候这无量处的所有文殊师利菩萨,同时在释迦佛面前发出声音,讲说了一个偈颂

【佛于甚深法,通达无与等,众生不能了,次第为开示。】

这句话讲的是「释迦佛」,其实讲的也是《华严经》。

文殊菩萨说,释迦佛对于甚深的佛法已经完全通达了,这种通达的程度,是没有遗漏的、没有障碍的,所有一切都通达;这种通达的程度,是一般众生无法比拟的,所以众生难以理解佛所证的甚深境界。佛在给众生讲法的时候,只能次第地给大家讲。

《华严经》讲完之后,很多声闻弟子听不懂,佛就从最浅显的「四圣谛」再重复地讲起,讲「四圣谛」、讲「十二因缘」。针对着众生著「有」的这种习气过于深重,佛讲了《阿含经》。同时,这句话也代表着华严境界是甚深难懂的,众生无法解了。所以,佛接下来讲了「三藏十二部」经,其实都是对于《华严经》的一个注解、一个说明。

【我性未曾有,我所亦空寂,云何诸如来,而得有其身。】

那个所谓的「我」,我们知道是虚妄的;那个所谓的「我」所执著的一切——「我所」,也是虚妄的。所谓的「我」和「我所」都是心意识的执著、假安立的。所以文殊说,「我性」未曾有,从来不曾有,「我所」也是空寂的。「我」和「我所」就是一场骗局,我们所有的、自以为存在的那个「小我」都是一种幻觉,你认同了这个幻觉,你把这个幻觉当成了真我。诸佛如来回归了「真如」(实相),所以他们就不会再执著「我」和「我所」,他们回归了真我(佛性)。

【解脱明行者,无数无等伦,世间诸因量,求过不可得。】

佛是真正的解脱者,这是被所有佛弟子公认的。当然在其他宗教中,那些宗教徒未必认为佛是解脱者,他们有自己所认同的、所推崇的、自己教派内的解脱者。在佛弟子心中,佛是最极致圆满的解脱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明」,以及无量圣行完全具足。而且,我们学习了《华严经》也知道:宇宙中法界内最不缺的就是佛,佛的数量「无数无等伦」(是数不过来的)。佛的境界是难以企及的,但是佛的数量又是数不过来的,有很多的无量的佛。

正因为佛是真正的解脱者,又具足了「三明」、「万行」,所以世间众生想要以种种的原因去找佛的过失,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找不到的。魔王在释迦佛身边六年,「求其长短,了不可得」。魔王以多么苛刻的眼光盯着释迦佛,想找他的过失,没找到。

《阿含经》中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反而提示我们,这个魔王应该是挺讲道理的。因为如果不讲道理的话,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肯定能挑出来。你要想栽赃陷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魔王六年诱惑释迦佛,让他贪恋「五欲」而不能得,其实魔王是来考验的、是来考试的,不是来栽赃陷害的。所以魔王也有他的品德,魔品还比较正。我们说一个人人品比较正,真正的魔王,他能成为魔之王,他的魔品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他跟释迦佛走着完全不同的另一条道路。比如说,佛认为应该禁欲,魔就认为应该放纵;佛认为不应该对于「相」过于执著,魔认为就应该执著。是完全对立的另一面,但是魔并非不讲道理。

【佛非世间蕴,界处生死法,数法不能成,故号人师子。】

文殊菩萨说,佛已经完全地超离了世间,超离了「色、受、想、行、识」,超离了「六根、六尘、六识」,超离了一切生死轮回之法,佛是一种「空性」的存在,轮回对佛来讲就是幻影一般的游戏,只是游戏。你要想用轮回内的那些规律和惯性再去束缚佛,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主动参与到某个游戏、某个角色当中,他是主动的,佛不是像众生一样被动地随业流转,他是主动地再乘愿再来,所以说佛是人间的「狮子王」,无可匹敌的。

【其性本空寂,内外俱解脱,离一切妄念,无等法如是。】

这句话讲的就是佛的日常状态,他就是很空的、很寂静地存在着,内内外外完全解脱的,没有一点的束缚感,没有压抑、没有强迫、没有挂碍、没有不自在,佛离开了一切的妄念。

只要证道了,佛的心天天都是空净、空净的。倒不是说不起妄念,而是说这妄念越发显得不真实,念头可能还有,但就是显得不那么真实,最多是百分之五十的真实,念头是有,但是看上去那么假,所以影响力就很小。

佛所证的无等等之法就是这样子的。佛的心天天都是空净、空净的,空寂、空寂的。

【体性常不动,无我无来去,而能悟世间,无边悉调伏。】

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句子,讲的就是佛的真实状态。

证得了法身之后,佛就是「体性常不动」的,我们没有办法移动虚空,我们没有办法移动空性,我们没有办法移动佛的法身,祂无处不在,祂也不需要动。说一个事物从这儿移到那儿,动了,那就意味着这个事物没有到处遍在。它在这个地方,没在那个地方,所以它才能够移动过去。如果它本身就哪里都在,它何必动啊,不用动都已经在了。佛的「体性常不动」,因为祂到处遍在,到处都是祂,没有什么不是佛,既然到处遍在,什么都是祂,就无所谓那个假我了,没有「小我」了,哪个都是佛。

从究竟意义上(从法身的角度)讲,法界内的一切都是佛,因为佛到处遍在,哪个都是祂,没有一个不是祂。如果每个都是祂,那么,那个「小我」就不存在了,对吧?「小我」其实是执取部分是自己,这个部分之外的是其他人,是其他的,不是自己。但如果所有一切都是自己,那个「小我」自然就消失了。比如说,我们观想:肉身是我、屋子是我、屋子里的家具是我、屋子内其他的所有人都是我,这个屋子外、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地球、这个法界都是我。如果个个是我,那小我还在吗?可以说不在了,他就变成了大我,变成了那个周遍是「我」的我。个个都是我,这就是法身佛的感受,哪个都是我。哪个都是我,就没有那个加引号的「小我」了,也无所谓来去,反正哪个都是我,我已经到任何地方了。如果中国是我、美国是我、意大利是我、澳大利亚是我,都是我,那我还需要来去吗?任何地方我都在,就不需要来去了。

「法身佛」就是这样领悟到:一切都是我。所以呢?一切任何事物身上发生的,都与我有关,都是我身上发生的。为什么佛是那样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哪个都是我,没有一个不是我。祂到处遍在、无边无际,哪里都在调伏,哪个都是我。比如说:你这具肉身,你认为头是你、胳膊是你、腿是你、手脚是你;那么头疼,你认为我头疼;胳膊疼,我胳膊疼;腿疼,我腿疼;手疼、脚疼,都是我在疼;你都关注,因为都是你。

「法身佛」因为无处不在、到处遍在,法界内的任何事物都跟祂相关,都是祂。所以,祂一调伏,就是调伏整个法界。因为,每个都是祂,祂调伏的是祂自己。因为,没有什么不是祂自己。

学习了《华严经》,我们就知道整个法界都是自己,所有的佛国也都是自己、极乐世界是自己、净琉璃世界是自己、众香佛国是自己,什么金色世界、薝葡花世界都是自己,娑婆世界也是自己,都是自己。你甚至有一种不愿意弃舍娑婆的感觉,都是自己。那相对来讲,娑婆世界这里相当于是一个重灾区(疫病流行区),其他的佛国看上去都很健康,只有娑婆还尚未健康。所以,我需要留在这里,治愈我自己。你治愈的娑婆世界是你自己,如果娑婆不完美,法界就难以完美。这个法界这么大,只要有一个世界不完美,你就没有实现你的完美,因为都是你。

所以,学习了《华严经》的师兄们,可能反而不执著我要去到某一个佛国;反而更想做的事情是,我在最需要我的地方,先做点事;我去最需要我的地方。这一切正是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萨所做的。药师佛的发愿就是:他去救那些最需要他的人。释迦佛的发愿就是:哪里最苦,我在哪里;哪里的众生最不好调伏,我在哪里。如果都是自己,你怎么可能舍弃这个病痛的自己,独享那个安乐的自己呢?你一定想要让这个病痛的自己痊愈,你会希望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净琉璃世界都是同样的殊胜美好。

【常乐观寂灭,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现无量神力。】

文殊菩萨说:「常乐观寂灭,一相无有二,其心不增减,现无量神力」,这也是佛的真实状态。佛总是处在「常、乐、我、净」的状态当中,心非常的寂灭,没有狂躁和妄动;佛常处在「一合相」当中,没有刻意的「执取」和「分别」(他只是发现和明了,但是没有执取和分别);佛的心不增不减,显现着无量的神力。

【不作诸众生,业报因缘行,而能了无碍,善逝法如是。】

虽然佛没有造作很多众生造作的那些业报和因缘之行,但是佛却能够完全明了众生所造作的一切、以及所牵引来的后果。一切佛作为从「三有」(轮回)中获得了完美解脱的圣者,一切佛都是这样——了解所有众生的业报和因缘之行,为什么呢?都是自己,看哪儿都是看自己。我看自己的手、看自己的脚,难道还看不清楚吗?佛看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佛看一切众生就是看自己的某一个部分,所以非常地明了清楚。

【种种诸众生,流转于十方,如来不分别,度脱无边类。】

文殊菩萨说:因为所有众生都是自己,流转在十方世界,所以如来随缘地赶上哪个众生就度哪个众生,不会刻意地分别:这是我的领地的,那个不是,所以我不度……不会的。佛「法身」无处不在,「应化身」无量无边、到处遍在,所以,他不会择取众生的种类,他只是随缘地施予救度和度脱。

【诸佛真金色,非有遍诸有,随众生心乐,为说寂灭法。】

「真金色」形容的是佛的「报身」,因为「法身」确实是无形无相、无所谓色彩的。刚证得「法身」的时候,可能你感觉是白光,然后极致地扩散,慢慢地透明化。但是拥有法身久了,你才会感觉法身确实就是无形无相的,又无处不在的。「非有」,难以说法身真的存在,因为没有具体的相,但是祂却周边到处都在,遍及所有存在物。佛随着众生内心爱乐的,给大家讲说寂灭之法。

【尔时,光明过千世界,遍照东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接下来又讲,此时,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这千幅轮的光明又近一步地向外蔓延,已经超过了千世界,遍照了东方的一万个世界,也遍照了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一万个世界。在这所有世界的每一个世界中都有百亿个阎浮提,乃至百亿个色究竟天。在这光明所到之处,一切景象都能明了地显现出来。

【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

这所有阎浮提的每一个阎浮提中,都能看到有一个释迦佛坐在莲花藏狮子座上,被十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菩萨共同围绕着。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

靠着释迦佛神力的吸引,十方世界各来了一个大菩萨代表,每一个大菩萨代表都带着十佛刹微尘数(无量)的嘉宾菩萨,大家一起来拜见释迦牟尼佛。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来的这些大菩萨代表,分别是文殊师利菩萨等等菩萨;他们所来自的佛国,分别是金色世界等等世界;他们那里的佛,分别是不动智如来等等如来。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于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这个时候,所有一切处的文殊师利菩萨同时在释迦佛面前发出声音,讲说了一个偈颂

【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大家都要这样像释迦佛一样,发起极致的大悲心,救护所有众生,因为所有众生都是自己。我们要让众生至少获得人天福报吧,甚至更好的要超出人天福报,要让众生也成佛作祖。

【意常信乐佛,其心不退转,亲近诸如来,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大家心里要对着佛发出至诚的信心,要真心地爱佛,我们的心不要退转,我们要亲近所有佛。

【志乐佛功德,其心永不退,住于清凉慧,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大家要以佛的功德为自己的志向和爱乐。想要获证佛的功德,发下大愿,我们的心永远不退转,住于清凉的究竟智慧中。

【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在行、住、坐、卧的所有威仪中,我们要常常想着佛是怎样做的,佛的行、住、坐、卧都是怎样的,我们要昼夜地思惟佛的功德,不要有一时一刻的停歇。

【观无边三世,学彼佛功德,常无厌倦心,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我们要去看看这无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佛的功德都是怎样的,我们要向佛学习,不要有厌倦心。

【观身如实相,一切皆寂灭,离我无我著,如是业应作。】

我们要观一下,我们肉身它的真相是什么,不要只被这个肉身相迷惑,要观这个真实相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相其实都是那个寂灭的法身。当离开了小我,离开了小我的一切执著,才发现无不是我(一切是我)。

【等观众生心,不起诸分别,入于真实境,如是业应作。】

就这样地等观众生心,不起是非、对立和分别,就这样地入到真实境界中。我们要「等观众生心,不起诸分别」,你如果还陷在小我中(还在妄想和执著中),你是停歇不了你的分别的,而那些分别往往都是错误的分别、愚痴的分别,都是一些谬想,都不是真实。只有当我们回归「真如」(实相)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做到「等观众生心,不起诸分别」,从而入于佛所入的真实之境。

【悉举无边界,普饮一切海,神通大智力,如是业应作。】

这个时候,无边法界都是自己,可以轻松地调引法界内的一切能量,甚至你可以饮尽法界内的一切海水。因为相对于这个无限大的虚空法界身来讲,这个法界内的一切海水都太小太小(不值一提),此时我们才拥有了佛一般的神通和极致的智慧之力,你只有成为「法界身」,你才能拥有佛所拥有的一切神通和一切智慧之力。

【思惟诸国土,色与非色相,一切悉能知,如是业应作。】

文殊菩萨说:我们要思惟这一切的种种国土,无论是有色相,还是无有色相,这都是心的显化,都在我们法界身之内,所以我们一切都能了知,色相与非色相、显形或者隐形,我们都了解。

【十方国土尘,一尘为一佛,悉能知其数,如是业应作。】

当我们成为法界身,如果把十方世界这所有的世界都打碎成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是一个佛,那是无量的佛,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法界身的本体,这无量佛的数量,我们都能了知,因为就在我们体内。

文殊菩萨这里讲的就是佛的「正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祂就是法界身全体,其他一切都在这体内,祂怎么可能有不知道的事物呢!

但我们也知道,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角度,那么一切众生都有法界身。都有法界身,为什么很多众生还无法正遍知呢?因为他不清净,「色、受、想、行、识」的屏障阻挡着他的视力,使他看不见他本应看到的东西。如果受持好了「菩萨戒」,你的自私心完全地消退,你的执著完全地消退,「五阴」区域就很容易透过,所以,你就很容易像佛一样清晰明了地看到自己法界身体内的一切。这就是所谓的「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五眼」、「六通」,就是佛的十种神力,就是「三明」、「万行」。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讲,紧紧靠「清净」就能成佛,「清净」涤荡了五阴区域的障蔽就能成佛。「清净」由何而得?由「持戒」而得。「戒」做到极致,一定清净,清净到极致,一定正遍知。所以阿难说:「诸佛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54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学经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经,我们要了解。学经的目的是为了契入诸法实相。哪怕你学了一万部经,你都没能契入诸法实相,那就不如只学一部经、半部经、甚至一个偈颂,就契入了诸法实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文殊菩萨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娑婆世界这里有着怎样的内涵。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是无数次的古佛再来,未来也将再次成佛。文殊菩萨是怎么出现的呢?在最初的最初(无量久远劫...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下)

【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遍照东方一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千辐轮的光明,继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奔着「极致」去做,一定要做到「极致」,中途不要停下来。(当然,我们指的是如法的事情、值得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到「极致」,不然就不要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和贤首菩萨的对...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家的修行者,如果在宫殿或者舍宅里面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入于圣地,永远地除尽所有污秽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文殊菩萨继续在给我们讲解「净行品」。「净行」就是清净的、神圣的行为。这一切行为非常唯美……因为,充满了大悲、充满了爱、充满了无私、充满了祝福……【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文殊菩萨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