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0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五

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

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五卷,「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有胜三昧名安乐,能普救度诸群生,放大光明不思议,令其见者悉调伏。】

贤首菩萨说:我们可以入到一种殊胜的三昧定境,叫「安乐三昧」。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能够放射广大的、不可思议的光明,普遍地救度各种各类的众生,让见到这光明的众生全都被调伏。

在初期修习禅定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来的是非体系的、只鳞片甲的这些境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所入的三昧叫什么;继续修下去,渐渐地定境也成体系了,你就知道了它叫什么,很多三昧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

【所放光明名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必令获益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

贤首菩萨说:我们在安乐三昧中,所放射的光明叫「善现光明」。要是有众生遇到「善现光明」,就一定会获得利益,不会白白地领受着光明的照耀;就因为被「善现光明」照耀过,众生一定能够修成无上的智慧。

智慧是修成的吗?就着「相」讲,是「修」成的(我们要清净自身、不犯过恶,要向佛学习、广学经律);但是从「真性」上讲,无上的佛的智慧是「本有」的(回归到了本来,就拥有了本有)。

【彼先示现于诸佛,示法示僧示正道,亦示佛塔及形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什么样的众生能够修得这种「善现光明」呢?

只有当我们向众生去讲说佛,推荐佛;讲说法,推荐法;讲说僧,推荐僧;讲说八正道,推荐八正道;讲说佛塔以及佛像的殊胜及功德利益——让众生重视「佛、法、僧」,让众生重视「八正道」、重视「佛塔」和「佛像」,这样我们才能够修得「善现光明」。所以,善现光明显现的其实是「佛、法、僧」,是正道,是佛塔,是佛像……善于显现这一切的光明,叫「善现光明」。

【又放光明名照曜,映蔽一切诸天光,所有暗障靡不除,普为众生作饶益。】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光明叫「照曜光明」。这种光明放射出来之后,一切天界众生的光明就显得非常黯然失色了,所有幽暗的地方、有障蔽的地方都被清除了(所有的幽暗、障蔽都不复存在);我们放射这种照曜光明,就可以普遍地给众生做种种的利益……

【此光觉悟一切众,令执灯明供养佛,以灯供养诸佛故,得成世中无上灯。】

这种「照曜光明」可以觉悟一切众生,让众生懂得用明灯去供养佛。当我们点燃油灯、酥灯……种种灯去供养佛的时候,预示着我们最终将点燃我们内心的光明,点燃大觉的光明,点燃一切智慧的光明……就因为用灯明供养诸佛,所以未来我们也能够修成世间的无上之灯——没有谁可以超越的明灯。

【燃诸油灯及酥灯,亦燃种种诸明炬,众香妙药上宝烛,以是供佛获此光。】

有一些师兄很喜欢点灯供养佛,无论是酥油灯、莲花灯、蜡烛,还是长明灯、电灯……你点各种各样的灯,甚至闪烁着光明的火炬去供养佛,或者也喜欢点上众多的妙香、妙药、很珍贵的蜡烛……这一切,你特别爱乐给佛点灯,你到最后就能够在「安乐三昧」中放射这种「照曜光明」。

所以,为什么说「借假才能修真」呢?肉身虽然根性里是虚妄、是幻相,但是我们的肉身精勤努力做的一切,都会在「禅定」中体现出来……你的肉身修行上很精进、很用功,你的禅定境界也会因此而提升。这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说,座下与座上是「一」,不是二。

【又放光明名济度,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普发大誓心,度脱欲海诸群生。】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叫做「救济度脱的光明」,简称「济度光明」。这种济度光明能够觉悟一切众生,让大家普遍地发起大的誓愿之心,度脱沉沦在五欲之海的各种各类的众生。

【若能普发大誓心,度脱欲海诸群生,则能越度四瀑流,示导无忧解脱城。】

如果能够普遍地发起大誓愿心,度脱沉迷于欲海的种种众生,我们就可以超越「生、老、病、死」的瀑流;超越「生、老、病、死」,自己证得了无忧解脱,也可以帮助众生来到「无忧解脱城」。

【于诸行路大水处,造立桥梁及船筏,毁訾有为赞寂静,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有些众生非常喜欢修路、建桥、造船,这些众生对于有为法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其实他们更赞叹的是寂静(虽然随顺因缘也做种种好事,但是他们并不执著这些,他们爱乐寂静),这样慢慢地就可以修得「救济度脱光明」——可以觉悟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想一想,肉身层面修路、建桥、造船,赞叹无为法的寂静——肉身层面做的这一切,都能够帮助禅定境界。

【又放光明名灭爱,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舍离于五欲,专思解脱妙法味。】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光明,名字叫「灭爱」(灭除贪爱)。这种灭爱光明也能够觉悟一切众生,让大家舍离对于(财、色、名、食、睡)五欲的贪著,专心地思惟解脱妙法的味道(这里的味道其实指的是法义、境界)。

【若能舍离于五欲,专思解脱妙法味,则能以佛甘露雨,普灭世间诸渴爱。】

贤首菩萨说:如果我们也能够舍离对于(财、色、名、食、睡)五欲的贪著,专心地思惟解脱妙法之味,我们就可以用佛的甘露雨,普遍地灭除世间众生所有的渴欲和贪爱。

【惠施池井及泉流,专求无上菩提道,毁訾五欲赞禅定,是故得成此光明。】

有一些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喜欢修建池塘、挖井,或者发现泉流(开掘泉流),而且这个众生一心专求无上的菩提道,对于「财、色、名、食、睡」经常去批判,总是赞叹禅定,像这样的众生修着修着,就能够证得这种「灭爱光明」。

【又放光明名欢喜,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证无师道。】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光明,叫「欢喜光明」。这种光明也能觉悟一切众生,让众生爱乐和追求佛的菩提(觉悟),发菩提心「愿意修成佛一般的无师之道」——最高之道(没有谁能教佛了,佛可以教一切众生,但是没有谁是佛的老师,因为他是无上的)。

【造立如来大悲像,众相庄严坐华座,恒叹最胜诸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果有的众生特别喜欢造立佛的形像,而且这些形像具足了大悲,众相庄严坐在莲花座上;如果这些众生恒常地赞叹佛的种种最殊胜、种种诸功德,慢慢地就能够修得这种「欢喜光明」,在安乐三昧中放射这种「欢喜光明」。

【又放光明名爱乐,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其心乐于诸佛,及以乐法乐众僧。】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叫做「爱乐」的光明,去觉悟众生,让大家的心真正的爱乐诸佛(而不是别的),同时也爱乐法、爱乐众多的僧人。

【若常心乐于诸佛,及以乐法乐众僧,则在如来众会中,逮成无上深法忍。】

如果能够恒常地内心只爱乐佛、爱乐法、爱乐僧,那是必然的,这样的众生未来在佛的众会中,就能修成无上甚深的法忍——佛的无生法忍。

【开悟众生无有量,普使念佛法僧宝,及示发心功德行,是故得成此光明。】

有一些众生真的是菩萨,在他们修行的路上,他们开悟了无量的众生,使这些众生都开始心心念念想着佛、想着法、想着僧(想着三宝);而且这些菩萨们可以倡导众生发菩提心,修种种功德行,所以这样的菩萨上座,在安乐三昧中,就能够放射「爱乐光明」。

【又放光明名福聚,此光能觉一切众,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

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福聚光明」(福德之聚)。这种光明也可以觉悟一切众生,帮助众生乐善好施——喜欢做种种无量的布施,而且发愿求无上之道。

【设大施会无遮限,有来求者皆满足,不令其心有所乏,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果有的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特别喜欢开设大的布施法会(我要广行布施,你们需要什么都来找我吧,就怕找我的人少,不怕找我的人多);各种众生都过来了,有求这的、有要那的,菩萨会尽全力满足每一个求取者,会让每一个人都非常满意。这样特别爱乐布施的这些菩萨们,入到安乐三昧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放射「福聚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此光能觉一切众,令于一法一念中,悉解无量诸法门。】

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具智光明」(具足智慧光明)。这种光也可以觉悟一切众生,让大家在一种「法」、甚至一个「念头」当中,就能够完全了解无量的种种法门。这个就厉害了!「具智光明」一照耀我们,我们哪怕只听到了一句法,我们在一念中就能了解无量的种种法门。

【为诸众生分别法,及以决了真实义,善说法义无亏减,是故得成此光明。】

有些菩萨非常喜欢讲法,给一切众生分别讲说不同法的含义,也讲说非常究竟的真实了义;而且这样的菩萨一直讲法,讲的法义很准确,又没有遗漏。所以他在安乐三昧中,就可以放射这种「具智光明」——具足智慧的光明(照了谁,谁都很有智慧)。

【又放光明名慧灯,此光能觉一切众,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慧灯光明」(智慧之灯)。慧灯光明也能觉悟一切众生,让大家了解「众生之性本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果在讲法的时候,我们非常喜欢讲「般若部」的经典,经常喜欢讲「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中影像」,这样慢慢地,就可以在安乐三昧中放射「慧灯光明」。让那些「著有」的众生瞬间就了解什么叫「一切本空」……

【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法自在光明」,觉悟一切众生,令大家得到无尽的陀罗尼咒语(陀罗尼,有的时候代表咒语,有的时候也代表密语,就是最精炼的、最精要的法义的凝结)。这种「法自在光明」一照耀,就可以帮助众生得到无穷无尽的陀罗尼咒语(或者密语),而且能够总持一切佛法。这也很厉害!

【恭敬供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以种种法施众生,是故得成此光明。】

怎么修才能证得「法自在光明」呢?

贤首菩萨说:如果我们恭敬供养「受持佛法者」、恭敬供养「弘扬佛法者」;如果我们喜欢帮助和守护那些贤人、圣人;而且我们非常喜欢做「法布施」,把种种妙法都布施给众生,这样慢慢地就能修得「法自在光明」。

顾名思义,在法上要「得自在」的话,怎么做?一方面,恭敬供养受持佛法者;再一个,要帮助他、协助他、守护他,守护所有贤人、圣人;同时,我们也要广做「法布施」,这样才能够修得「法自在光明」。

有的师兄说:我现在还没有修圆满,连「初果」我都不是,我不敢做「法布施」,怕布施错了;我们就可以去传播一些经文,或者没有争议的大德讲的很多讲义,是吧?虽然大德中有一些有争议,但是也有没争议的大德,没争议的大德基本上还是在戒律方面做得很严谨。如果自己不能做「法布施」,我们传播正法、传播大德的开示,这也是「法布施」,其实是一样的。

【又放光明名能舍,此光觉悟悭众生,令知财宝悉非常,恒乐惠施心无著。】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能够放射一种光明叫「能舍」。这种光明一照,那些悭贪、吝啬的众生就觉悟了;本来特别贪爱财宝的,现在知道一切财宝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非常爱做布施,心里没有任何执著。

【悭心难调而能调,解财如梦如浮云,增长惠施清净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怎么才能够修得这种「能舍光明」呢?

贤首菩萨说:如果本来自己心就不够慷慨——就有点儿悭贪、吝啬;但是自己学佛之后,慢慢地调伏好了,变得慷慨了,了解一切财宝如梦、如浮云;这样,自己慢慢地就爱乐做布施了,而且布施习惯了,越来越爱做布施,心越来越清净。就这样修,就能够在安乐三昧中放射「能舍光明」。

所以,我们要想放射什么光明,自己要先把心修得跟这个光明的含义相匹配才可以;不可能一个很自私、很吝啬的人修得「能舍三昧」,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跟这个「三昧」的这种光明的特质相吻合(相契合),这样才能够修得这种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热,此光能觉毁禁者,普使受持清净戒,发心愿证无师道。】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能够放射一种「除热光明」(除去一切热恼)。这种光明一照耀,就能够使那些「毁犯净戒者」(毁犯戒律的人)觉醒、觉悟了,使大家开始好好地、认真地持「清净戒律」,发「菩提心」愿意修得佛一般的无上境界。

【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又令发向菩提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怎么能够修得这种「除热光明」呢?

贤首菩萨说:我们要「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要劝众生持戒——从「五戒」到「十善业道」,到「菩萨戒」,劝众生去持戒!

当然不能强力为之,要看准时机,我们知道的,要巧妙地用「四摄法」。

「十善业道」修得不错了——很清净了,这个时候,要劝众生要发大心、发大愿——发下至诚的「菩提心」,这样慢慢地,我们才能够在「安乐三昧」中放射这种「除热光明」。

「热」代表狂躁、燥热,甚至是欲热,因为「欲」经常被形容为火,说「欲火缠身」,所以很热。欲火缠身的众生要是被「除热光明」一照,就非常清凉,对于「五欲」也就不再贪著了,就开始好好地持戒了。

【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光明叫「忍严光明」。这种光明可以觉悟那些「瞋心」特别重的众生,使他们离开瞋念、离开自我的「憍慢」,使他们能够爱乐修习「忍辱柔和之法」。

其实瞋心重的人内在都有「憍慢」,我们想一想,是不是?如果你都无「我」了,哪有「憍慢」?没有「憍慢」,也就不会有「瞋心」。如果你真的一点儿「憍慢」都没有,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也不会起「瞋」。你总是会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人伤害我,肯定是我过去世伤害过他;别人伤害我或者诽谤我,肯定是我哪儿做得还是有欠缺、还是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菩萨来讲,一切坏事都是好事,世界上没有坏事,因为所有的坏事都是好事。

当我们除掉了瞋恨心、除掉了自我的憍慢,我们就「爱乐忍辱柔和之法」,心很宁静、很平静(你怎么对待我,我还是我),非常的柔和(他的心里不可能有傲慢,更不可能有瞋恨)。这种「忍严光明」也非常棒!因为很多众生瞋心都很重,如果能够让这些瞋心重的众生觉悟,这种光明实在是太功德无量了。

【众生暴恶难可忍,为菩提故心不动,常乐称扬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怎么才能修得这种「忍严光明」(忍辱庄严光明)呢?

贤首菩萨说:你看有一些众生性情暴恶,简直是难以忍受的,而且越是性情暴恶的众生,他忍辱的功夫也越差(他性情暴恶得很难忍辱——沾火就着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为了帮助这些众生觉悟,我们的心不被他们的表象干扰(不管他发不发脾气,他是不是很不友好),我们就恒常地爱乐称扬「忍辱」的功德,慢慢的就起到效果了。你天天赞叹忍辱,早晚有一天,哪句话就真正从他的耳根入到他的心里去了,他的性情开始就被调伏了……

去年见了一个师兄,她说:以前,她是他们家族里面公认的「国际警察」,脾气很大,总是看什么都不顺眼,比较强势;但是学经、打坐一段时间后,性情变得非常柔和,家人都好喜欢她。所以要度家人,真的从自身先做起!

如果我们调伏了自心,又能够经常地帮助众生去修忍辱,拥有柔和之心,慢慢的我们就能够在安乐三昧中,放射这种「忍辱庄严光明」,简称「忍严光明」。

如果没有外面的对境,我们经常觉得自己的功夫已经不得了。比如说「忍辱」,我们听了很多的经法,也配合禅修打坐,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一空到底了,什么我执、法执、空执……全都破了,没有什么我们不能忍;但是突然试炼你的对境就会过来,去试试你是不是真能「忍」、真的「空」了。有的人天天讲「一切皆空、诸法皆空」,别人骂他一句,他就骂回去;别人打他一下,他恨不得跟人打群架,天天喊着「诸法皆空」,其实一点也没空。有的人天天讲「一切法空」,然后旁边一个师父就问他:「一切法空」,那你还吃饭吗?他不回答。

其实我们知道,佛陀讲法总是切换他的角度,总是有不同的针对性。所以断章取义的话,哪句法都不够究竟、不够圆满;但你合在一块儿就非常究竟、非常圆满。我们尽量随着我们认知力的提升、随着我们智慧进一步地能够补足缺漏,我们就不会妄下错误的判断了,甚至我们不想下任何的判断,就想让事物呈现其自身……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70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家的修行者,如果在宫殿或者舍宅里面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入于圣地,永远地除尽所有污秽的...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譬如大海金刚聚,以彼威力生众宝,无减无增亦无尽,菩萨功德聚亦然。】贤首菩萨说:就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含藏着众多的金刚宝物,大海靠着它的威力,能生出种种珍宝,而海水却无减无增,就这样无有穷尽;诸佛在「...

华严经 043(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43(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有胜三昧名方网,菩萨住此广开示,一切方中普现身,或现入定或从出。】贤首菩萨说:还有一种非常殊胜的三昧,叫「方网三昧」。如果安住在这种方网三昧,就可以给众生广泛地展示定境的种种不可思议。首先方网三昧意...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中)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中)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此时,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在禅定中,他却有一个分身(或者说应化身、意生身)升到了须弥山的顶上,来到了忉利天王的宫殿。从其他世界来的善慧菩萨,...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当中的「真实慧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宁受地狱苦,得闻诸...

华严经 058(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 058(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 058(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