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00:00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佛在禅定中,有一个分身来到了须弥山的山顶,进入到了忉利天王的宫殿。这个时候,释迦佛吸引来了十方世界的十大菩萨代表。每一个菩萨代表来的时候,都带着无量的菩萨嘉宾们,他们礼拜完释迦佛,安坐好之后,这些菩萨代表就依次发言,讲说偈颂。

【尔时,功德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此时,上场的是功德慧菩萨,他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这里的「诸法」,还是指的一切存在物、一切万有。说一切存在物、一切万有都不是真实的,但是凡夫却以为是真实的,生起了种种虚妄的执取,就这样轮回在生死的牢狱中。

【言辞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

而且,凡夫不仅仅执取「色、受、想、行、识」(五蕴),执取一切相,他还执取言辞所讲的法。因为他们的智慧达不到(智慧比较微浅),所以在学习经、法的时候,本来是为了消除执著的,他们却陷入到了语言、文字法的执著当中了,所以又进一步地生起障碍。本来在五蕴当中就充满障碍了,学法的过程中,总是纠结那些文字相,不懂法义,所以,又生出种种障碍。凡夫就是没有办法明了「自心才是一切的本源」,他们总是停留在表层意识上,就入不了自心的深处。

【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

功德慧菩萨说:如果大家不能够了解是自心生起了一切万物,自心生起了一切法理、法义,那你怎么能明白佛所证的觉悟之道呢?这个「正道」指的就是佛所证的觉悟之道。

在《乾隆大藏经》「华严部」当中,有一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也是非常究竟的。这部经中,佛曾经亲自讲:什么是「正信」?所谓正信,谓住般若根本业故。我们对于佛法要有正信,真正的正信就是你安住于般若。这是一切业的根本,一切造作的根本。什么是般若?般若就是心!

你明了自心,你才懂得了般若,才能知道佛所证的觉悟之道。不然的话,你拥有的智慧也是颠倒的,你就陷入在心灵的表层意识当中。「增长一切恶」,这里的「恶」就是一切的虚妄、一切的徒劳、一切的无用功。

【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

有的人无法明白「万物性空」的本质,总是著「有」,把什么都当真、永远当真,所以一直在生死轮回中受苦,为什么呢?究其根底,这个人没有清净的法眼,就是他没有悟透。

「清净的法眼」,其实就是洞悉一切,要悟透。「法眼」,一方面指的是正法之眼、真理之眼;另一方面,指的就是你能够透析万物的本质,这叫「法眼」。因为「法」有的时候代表万物,透析一切万物才是拥有了「法眼」的象征了。

【我昔受众苦,由我不见佛,故当净法眼,观其所应见。】

功德慧菩萨说:为什么一直以来,一世、一世又一世,我们受了那么多的苦?因为我们不懂什么是佛,我们不懂什么叫觉悟,我们没有觉悟,所以才受那么多苦。所以我们要「清净法眼」,拥有佛的法眼——真理之眼、智慧之眼、究竟了悟之眼、洞悉一切之眼……这个时候才能够看到我们应该看到的真相。

【若得见于佛,其心无所取,此人则能见,如佛所知法。】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看到了佛的相,无论是梦中见到佛,还是定中见到佛,你都不会过分地执取,你才能够见到佛所表达的真正的法义。

这里其实强调的还是:我们要透过所有「相」看本质。只不过功德慧菩萨用了不一样的语言文字(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还是说,不要过分著相,见到相也要无所取(不动心)。

【若见佛真法,则名大智者,斯人有净眼,能观察世间。】

大家要是能够明了佛真正的法义,那才是见到了佛讲的真正的法,那说明你是大智者,你有清净的眼目,能够观察到世间的真相。

【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

这里就相当究竟了,这一句话甚至感觉比《金刚经》还要究竟,相当于是《大乘密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一直宣导的思想。无所见,才是真的见;你有所见,那还在「能、所」当中(还在二元当中)。「能、所」没有双亡,其性就不真。所以功德慧菩萨说,「无见才是真的见,能见一切法」。如果你还沉醉在能见、所见里面,我见到这个了、见到那个了,那还说明不是真的见,还是五阴区宇的境界,还是「色、受、想、行、识」。没有超越「能、所」的话,其实不是真的究竟,我们知道的,这只是路上风景。

【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功德慧菩萨说,其实一切诸法的真性,一切万物(一切万有)的真性,是本自无生也无灭的,是无相的。多么奇特啊!佛作为我们世间的大导师,自己觉悟了,也能够帮助其他所有人觉悟。

【胜慧先已说,如来所悟法,我等从彼闻,能知佛真性。】

看来菩萨都有着同样的美德和特质。功德慧菩萨讲法讲得这么好,他说:我都是靠着前面胜慧菩萨的讲解,才了悟了佛的真性的,大家如果听我讲法有所觉悟、有所受益,那应该感谢一下胜慧菩萨。他讲得很究竟,他讲明白了如来所了悟的真法,我是听他说之后才了悟了佛之真性的。

我们看功德慧菩萨他是多么的谦虚!其实从十方世界来的十大菩萨代表,是同一个水平的(不相上下),没有谁高、谁低,但是他们却互相捧对方,连这种习惯都是如此惊人的一致。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精进慧菩萨上场了,承佛威力,观察十方,也讲说偈颂:

【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

上来就很究竟。

精进慧菩萨说:如果你不断掉你那个分别心,你的眼目不可能清净,你不可能见到诸法的真相,只会增加你的愚痴和邪见,你总是在执取、在分别,执取、分别……总是在这个「根、尘」、「能、所」的这种相对性里面待着,你永远不能见到所有佛的真身,你见到的还是五阴之内的场景(路上风景)。

【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

精进慧菩萨说:如果我们能够如其实相地认识一切事物的本质,不陷入到颠倒当中,就能够明了什么是邪法(「邪法」就是不对的、不准确的法。不符合真理实相的就是邪法)。我们要了解一切虚妄的相其实也都是真心起的作用,来源也是那个「真」,所以妄体和真体是一个体。妄体就是真体,它只是显的那个「相」不一样。「妄」就是「真」,「妄」源于「真」,它是「真」显发出来的,所以说「妄」就是「真」。当你了解「妄」显示着「真」,看到「妄」也就知道那个「真」,这个时候就能够见到佛的体,就说明我们的心真的清净了。

在《信力入印法门经》当中,佛曾经讲过,什么是魔业呢?能起一切颠倒、种种邪见,说明就是魔业。由邪见而起魔业,那么,由正见则起佛业。但是魔业和佛业本质是一个体,佛业体、魔业体是一个体,这个体其实就是心之真体。从这个心之真体这儿,或者起正见导向佛业,或者起邪见导向魔业。

佛陀又讲:邪见体就是空智体。邪见就是著妄的见解,颠倒见这是邪见,那么不颠倒就是那种「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空智体(了解了空性的智慧,这是空智体)。但是邪见体和空智体也是一个体,是同一个体,就是心体。同样的道理,无为体就是有为体,它们是一个体;涅槃体就是世间体,它们是一个体;我体就是无我体,它们是一个体;了义体就是不了义体,它们是一个体;无修行体就是修行体,它们是一个体;非虚空体就是虚空体,它们是一个体。所以说,一切二元对立的事物,它们都是一个体:从相上看是对立的,在性上看是统一的,本质里都是统一的,是不二的。看到对立的时候,你不要陷入到对立里,你要感受它们真性的那个统一,这个时候你就如如不动了。

【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

精进慧菩萨说:你说我见到佛了(我在梦中见到了,或者在定中见到佛了),这其实应该说是一种垢染,这不是真的见到佛,只能说是见到了佛的相,这还不是见到了佛的真体本真。必须远离于所有诸见,就是说远离于能见、所见,远离于根、尘的对立性,这个时候你才融到佛的真体当中,才见到了真佛。

简单来讲,就是有二元那就不是真佛,有能、所那就不是真佛,无有二元,无有能、所,完全地打成一片,融于一合相,这个时候才能见到真佛。

所以《华严经》有的时候造出的这些相,非常的玄幻多彩,甚至让我们迷于其中,但是突然就会很究竟地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假的(你只要有能见、所见,这都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让你回归到真体。当你回归到真体有点沉空守寂,排斥一切相的时候,《华严经》又开始跟你描述无穷尽的、丰富多彩的、很炫的、很迷人的这些相,始终是这样的,就好像把我们在「空」和「有」之间推来搡去。

【世间言语法,众生妄分别,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

精进慧菩萨说:世间的法(这些法理、规律、规则、大道理),大部分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述的,那么众生就学这些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法,并且在其中要去分别种种文字相,但是陷入到文字相当中,大家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在真正的真理当中,我们是在文字相当中,我们是在意识思维当中,我们是在「知见立知」当中的。当我们忙着去批判世间虚妄的时候,精进慧菩萨说:你要了解,这一切虚妄本自无生,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地见到了世间的本质。

所以说「一切相皆是虚妄」,这还不是最究竟的法,什么是最究竟的?「一切虚妄本自无生」,这才是最究竟的法。你说一切相都是虚妄,你不还是针对着相进行思维意识和判断?你讲一切相本自无生,本来就没有那个相,本来就没有尘埃可打扫,本来就没有染污可清净,这个时候你才是最究竟的,你在体中而不是在相中,所以说最究竟的就是两个字:「无、生」,这是真体。

【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

你要是靠着你的头脑意识层面的知见,去了解一切世间、一切万物,那么你了解的其实还属于世间相的层面,因为你并没有出离五阴区宇,你没有出离「能、所」,你没有出离「知见立知」。

如果知见不停歇的话,你见的还是世间相,甚至你参与制造了更多的世间相,至少你创造出了意识思维相。完完全全地没有定义、分别,没有执取、判断,完全地「如实等无异」,就是成为实相、实际本身,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见到了真理,你成为了真理,才真正见到了真理。

为什么说佛三十二相有一种「无见顶相」啊?「无见顶相」,在佛之下的一切众生甚至一切菩萨们,不管境界有多高,他都看不见佛的头顶,不管怎么看,他都看不见佛的头顶,为什么?有的人说,那我可以飞到佛的正上方去看佛的头顶……其实这个「无见顶相」指的是你无法理解高于你的事物。你可以理解低于你的或者与你齐平的这些事物,但是你没有办法理解高于你的事物。

佛的「无见顶相」,其实是「不共法」的象征。你只有成为佛,才能见到另一个佛的头顶。也就是说:你只有成为佛,才能知道另一个佛智慧的边际(智慧高度的那个边缘);你不成为佛,你无法了解佛智慧的边际和他高度的最顶上那一层或者他深度的最底层,你没有办法把握。

「无见顶」其实就是「不可知」。但是你成佛了,就可知另一个佛的无见顶,因为你就是他。你成为真理的时候,你当然就知道真理是怎么回事了;但你没成为的时候,你的了解和认知依然是意识层面的猜测,那就不是真见,那还是妄见。所以在佛法当中「觉悟」,「觉——悟」,一开始是从头脑意识下手的,这是理上的一种「证」,到最后还是要去实修、实证。

理上的「证」,还是头脑意识层面的猜测,但是实修实证是你真的成为了祂。真正成佛了,才会感觉一切佛经都是自己讲的,不是别人讲的,不是外人讲的,是自己讲的。

只要看到经文中有佛在讲法,你会发现所有的法理、法义你全证得了,都是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就真修成了。那么看到讲佛的一切境界,不管有多么玄奇,你自己全经历了,都是你的东西,那说明真修成了。所以佛经是最好的验证者、核对者,验证和核对着我们修行的成果。

【若见等无异,于物不分别,是见离诸惑,无漏得自在。】

精进慧菩萨说:当我们见到任何事物都不起分别心的时候(心都不动),明了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但是不起那种执取分别心。大家应该明白,「明了」和「分别」其实是两回事:「明了」就好像是,心里边知道但不说出来;「分别」就好像是,我知道我还说出来,我还起头脑意识。

比如说我们面对一片花海,红色、绿色、黄色……各种颜色的花儿,我们认识这些颜色吗?认识。明了吗?明了。知道吗?知道——红是红,黄是黄,绿是绿,蓝是蓝……都能知道,很明了、很清楚,但是不分别,也不说出来,说这是红的,那是绿的,那是黄的,那是蓝的……明了而不说出来,就是那种感觉,这是「于物不分别」的感觉。也就是说,明了于心却不动用意识思维,这种状态就能够离开所有的惑染,离开所有的执著、所有的染污,离开所有的烦恼,这个时候就无漏,就真正的自在了。

像在道场修行的时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去到任何一个寺庙道场,因为众生业力习气的缘故,你可能总是看到周围有人哪儿哪儿不完美,你看到了。那什么叫不分别呢?你心里明白他这个事情做得对,那个事情做得不对;这句话说得对,那句话说得不对……你心里明白,但是你不起念,你不动用意识思维,也不跟别人讲,不判断是非,也不讲是非,但是你明白是非,这很重要。你要不明白,那不就是愚痴了!你是明白的,明白对错,明白该做不该做。明白,但是你不起念去分别它,也不跟别人讲这些东西。这就是「于物不分别」的状态,那你就没有烦恼。你做你的,把事情做对、做好。允许众生犯错误,因为他(她)还没修成佛呢。允许他(她)有习气,允许他(她)犯戒,允许他(她)不完美,并且能包容他(她),这就是「于物不分别」的状态。

其实在家庭当中也一样。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的亲人、爱人、孩子,他们未必在修行,那对他们更要宽容。即便在修行了,也是要逐步地、慢慢地断尽烦恼和习气的,在断的过程中自然不完美,因为还没成佛嘛,所以这个时候你怎么样不烦恼呢?看到了、明了了,我不起意识思维心,我不分别,我包容,我像虚空一样包容它的存在,这个时候绝对就没有烦恼。但是当然我们可以促进众生的改变和完善,做一些事情,说一些该说的话,或者自己先做个榜样出来,这些是可以做的。

【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

精进慧菩萨说:诸佛所开示过的很多法都是就着相而说,所以就好像也有种种分别,因为众生总是喜欢分别,就着众生的分别,才讲了这些分别之法,佛是不得已的,其实佛的真性是不分别的。如果每一个众生都像佛一样不分别,不起妄念,没有知见立知,没有执著烦恼,那佛当然也就不讲这些分别之法了,所以佛没有真的在讲这种种分别之法。佛的本性、真性是非常清净的,佛总是像虚空一样,是一种无念的状态。

【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一切无能说,智者如是观。】

精进慧菩萨说:真正的智者会了解一切法、一切万有的本质,是非常清净的,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相产生,也没什么可说的。

【远离于法想,不乐一切法,此亦无所修,能见大牟尼。】

你安住在性空的真体中,就远离了所有意识思维之想,不愿意动用意识思维了,就喜欢安住在这种了了然、无念的状态,这个时候其实就无所修了,不需要再修什么。这个就是真体,就是本质,就是彼岸。这个时候,你就能够见到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了,释迦佛时刻就是这样子的。

【如德慧所说,此名见佛者,所有一切行,体性皆寂灭。】

精进慧菩萨说:其实就好像德慧菩萨所讲的,安住在这种「性空无念」的状态,才能够见到佛的真身。所有一切行、一切有为之行、体性都是寂灭的。甚至我们可以讲,一切万有它的真体都是寂灭的。所以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他的名字就代表「能仁」、「寂默」(或者说寂灭)。寂静、沉默就是空体本身……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81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八卷。(《华严经》太美了,都有点舍不得讲。因为这是最后一遍的讲解,真的很不忍心很快就讲完。)这节课已经到了「华藏...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上节课我们讲到:海中的大龙王兴云,云中有闪电,闪电之后又打雷。这种种的云彩、闪电以及雷声,在不同的天,以及不同的众生间,都显现为不同的样貌。那么,兴云、闪电、打雷之后,就要下雨了。海中的大龙王降下的雨...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上节课我们讲到,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他有一个分身(也可以讲叫应化身)来到了须弥山的顶上,应着忉利天王的邀请,进入了忉利天王的宫殿……这个时候十方世界各有一个菩萨代表,带着无量的嘉宾菩萨赶...

华严经 050(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下)

华严经 050(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下)

上节课我们复习完了菩萨的「十住位」当中的前四住,今天开始看第五住——「具足方便住」。【从此第五诸菩萨,说名具足方便住,深入无量巧方便,发生究竟功德业。】法慧菩萨说:处在第五「具足方便住」位的菩萨,为了...

华严经 057(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 057(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 057(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上)...

华严经 066(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华严经 066(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华严经 066(第二〇卷)十行品 第二十一之二(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