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7(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00:00

十住品 第十五

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的「十住品」。在《华严经》前面讲了「信」的重要性,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对于「佛法僧」有了相信的「信」,就好像跨入了一扇大门。但是跨进门之后的这种「信」还要持续、还要安住,这就是十住所讲的。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此时,释迦佛在须弥山的顶上——忉利天王的宫殿,远道而来的法慧菩萨靠着释迦佛威力的加持入定了,入到了「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同一号,名曰法慧,普现其前,告法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入到了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之后,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无量)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无量)诸佛都叫「法慧如来」,同时化现在法慧菩萨的面前。无量的法慧如来对法慧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够入到这种「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

【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悉以神力共加于汝。又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说法。】

善男子,十个方向各千佛刹微尘数(无量)的法慧如来,都用神力共同加持你。而且也靠着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力的加持,也靠着你(法慧菩萨)自身所修的善根之力,所以你能够入到这种菩萨无量方便三昧中。入到这种三昧,你就非常擅长讲法了。

【为增长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众生界故,所入无碍故,所行无障故,得无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觉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说一切法故,所谓:发起诸菩萨十种住。】

讲法讲什么呢?给大家讲一讲诸位菩萨的「十住位」吧!讲十住位的目的是为了增长佛智、深入法界、善于了达众生界、所入无有障碍、所行无有障碍、得到无可比拟的方便、入到一切智性、觉了一切法、了知一切根,能够受持讲说一切佛法。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此时,无量的「法慧如来」都对「法慧菩萨」说: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给大家讲一讲菩萨的「十住位」。

【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

这时候,无量的法慧如来又进一步地加持法慧菩萨,给予了法慧菩萨无有障碍的智慧、无所著的智慧,给予了他不会断绝的智慧、无有愚痴的智慧,给予了法慧菩萨与佛没有差别的智慧,给予了他不会遗失的智慧,给予了他无量的智慧、无能胜的智慧、不会懈倦的智慧,给予了他无法被夺走的智慧。

【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无量的法慧如来都来加持法慧菩萨呢?因为法慧菩萨入到的这种「菩萨无量方便三昧」注定如此!

【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法慧菩萨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住处广大,与法界虚空等。】

这个时候,无量的法慧如来都伸出右手,给法慧菩萨摩顶。法慧菩萨就出定了,出定之后对所有菩萨们说:佛子,菩萨的安住之处甚为广大,与虚空法界等同。

【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彼菩萨住,我今当说。诸佛子,菩萨住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法慧菩萨说:佛子们,菩萨们安住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如来的家中,菩萨们的「十住位」,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诸位佛子,菩萨的安住之地(菩萨所保持的境界)大概有十种,过去佛已经讲过了,未来佛也将要讲,现在佛正在讲……

【何者为十?所谓: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十住位分别是: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这就是菩萨的「十住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是这样讲的。

【佛子,云何为菩萨发心住?此菩萨见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所乐见,难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见神足;或闻记别;或听教诫;或见众生受诸剧苦;或闻如来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此菩萨缘十种难得法而发于心。】

接下来,法慧菩萨就详细地介绍了,说:佛子,首先讲一讲十住位的第一位——发心住,什么是「发心住」呢?

比如说:有的菩萨看到诸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圆满,人人都喜欢看到佛,而且非常难遇到,佛有无限大的威力;有一些菩萨可能见到了佛的神足通、种种神通;或者听到了佛给谁授记;或者听到了佛的教诲;也可能有的菩萨看到众生正在承受种种剧烈的苦痛;或者听闻了佛那广大微妙的讲法,发起了菩提心,想要求得一切智。这些菩萨因为以上种种难得之法,就发了心了。

其实这里的发心,就是心念倾向于佛道了,不仅仅是「信」那么简单,开始准备要「行动」了。那么众生在什么情况下,想要修行、想要开始行动呢?《华严经》里讲得很细,说:有的是受了佛的形貌端严、色相圆满的影响;有的是受了佛种种神通的影响;有的是听到佛给谁授记了(说谁未来能成佛),他(她)也受刺激了,也想成佛;有的是听到佛讲法了;有的是看到众生受种种剧烈的苦痛,于心不忍;有的是听到了佛广大微妙的佛法,然后他(她)也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想拥有一切智。

【何者为十?所谓:是处非处智、善恶业报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别智、种种界差别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智、宿命无碍智、天眼无碍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

但是最重要的刺激众生发心的原因,还是佛十种神力的加持。这「十种神力」分别是:

「是处非处智」(知处非处智),就是了解轮回内外的一切事;

「善恶业报智」,知道众生行善得什么善报、行恶得什么恶报;

「诸根胜劣智」,知道诸根胜劣,知道众生的根性是上根、下根,还是中根,了解这些;

「种种解差别智」,众生对于佛法有不同的理解力——众生智商上的差别,佛也都是了解的;

「种种界差别智」,欲界、色界、无色界具体细微之处的种种差别,佛都了解;

「一切至处道智」,阿罗汉证涅槃去哪儿了,独觉佛证涅槃都去哪儿了,众生没修去哪儿了……佛一切都知道;

「诸禅解脱三昧智」,佛整天修习禅定,也了解各种解脱的三昧定境;

「宿命无碍智」,佛也拥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一世又一世的事情;

「天眼无碍智」,佛也拥有天眼通(天眼通,一个是看得远,再一个是穿越时空的限制);

「三世漏普尽智」,佛也拥有漏尽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漏(烦恼、习气)全都断尽。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

靠着这十种神力的加持,众生就开始发心了。处于「发心住」位的菩萨是真正开始行动了,首先要做什么呢?要劝众生修学「十种法」。

【何者为十?所谓: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

首先,要劝众生经常供养佛。供养佛,其实一方面给众生累积福报,再一个是刺激众生爱上作布施(不要悭贪、吝啬),也是帮助众生学会尊师重教、学会感恩,所以菩萨们会经常劝众生供养佛。

而且真正热心肠的菩萨们不着急走(就算有了解脱的能力了,他也不着急走),他愿意处在生死轮回中,愿意教化世间众生,使众生断除一切恶业。你解脱了,你走了,那行恶的众生还在造恶呢,你不管了吗?所以很多佛、很多菩萨发下的大愿都是「众生度尽了,我再成佛」,有一个没度尽的,我就不走。

处在发心住的菩萨们,还要经常以殊胜的妙法去教诲众生,就是说常作法布施。这个菩萨就不一定指的是出家菩萨,无论是出家菩萨还是在家菩萨,你要经常作法布施,去教诲众生、教导众生,这样等于在帮佛做事情。菩萨总是教诲众生、教导众生,其实等于是奉事诸佛,就如同成了佛的应化身、小分身、小助手一样的,帮助佛去度众生。

而且发心住位的菩萨还要经常赞叹无上之法,赞叹佛法有多么殊胜,而且实用。众生实际上都很重视,这件事我做了有没有用?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修学佛法以来,很多众生解除了烦恼困惑,治好了种种疾病,看淡了生死,淡定从容、自在喜乐……这都是实际的价值,把这些要讲清楚。

【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方便演说寂静三昧、】

法慧菩萨说:发心住位的菩萨还要帮助众生学习佛的功德(佛好在哪里)。我们在给大家作法布施的时候,经常会讲到称赞佛的偈颂,有些偈颂像诗歌一样美妙,把这些功德传导给众生,激发众生向佛学习的热情。

而且发心住位的菩萨(他们)也愿意经常生在佛前,恒常地得到佛的摄受和指引。因为他们刚刚发心,他们还要进修呢(他们刚刚开始修没多久),所以他们要恒长地听受佛的教导才可以的。修得越好,才能把众生带领得越好,这个很重要。当老师的要持续学习,要一直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发心住位的菩萨们要用种种方便去讲说「寂静三昧」,就是说倡导众生修习禅定,帮助众生像猿猴一样的心能够安静下来。

【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

法慧菩萨说:发心住位的菩萨还要经常地赞叹「远离生死轮回」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远离生死轮回呢?因为很苦,充满烦恼。佛菩萨因为爱众生,所以才要救众生,所以赞叹远离生死轮回有种种的功德好处。

发心住的菩萨们还要给那些苦难的众生作「归依之处」,这就属于无畏布施了。看到哪些众生陷入到苦难了,无论是贫穷、困苦、病痛、折磨、抑郁等等情况,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众生。你有这样的责任心,说明你真是菩萨了。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佛法中心转增广;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发心住位的菩萨刚刚开始最初的住位,就有这么多的责任了呢?

法慧菩萨说:「欲令菩萨于佛法中心转增广」,其实帮助众生的过程中,你一直在扩大自己的心量(不然你只想着自己了)。

而且你在作法布施的过程中,「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你整天给别人讲法,讲着讲着自己的智慧增加了。当你听到高僧大德讲法,听到比你高的果位的菩萨们,甚至听到佛讲法的时候,你当下心开意解,听明白了、听懂了,甚至不需要别人再给你多余的解释了——你已经一下就明白了,很重要!

我们越擅长教别人,就越擅长学习,这是必然的!

【佛子,云何为菩萨治地住?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接下来,讲十住位的第二个——治地住,什么是「治地住」呢?

处在「治地住」位的菩萨,对于所有的众生都会发起「十种心」,哪十种心呢?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

「利益心」,就是想要给予众生利益;

「大悲心」,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

「安乐心」,给予众生安乐;

「安住心」,帮助众生安住于佛道,安住于解脱道;

「怜愍心」,当看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心生怜悯,这是慈悲的表现;

「摄受心」,你作为菩萨,你就是老师,你要教化众生——要摄受他(她)们;

「守护心」,我要像慈母守护爱子一样,守护着这些众生;

「同己心」,发生在众生身上的一切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完全的「自他不二」;

「师心」,明白自己是众生的老师,我为人师表、我要做个表率,很多细节都要注意;

「导师心」,这就更厉害了,「师」是老师,「导师」就是有指导意义的、能够带领众生走向正确方向的老师。

在《大藏经》中讲,「大导师」就是「大道师」。你要有道行,最好你已经明了了真理实相,那你就是「人天导师」了(人界和天界众生的大导师了)。所以说,作为菩萨我们要看看,是不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这「十种心」呢?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诵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发言和悦、语必知时、】

处在「治地住」位的菩萨要劝众生修学「十种法」。哪十种呢?

首先要劝大家「诵习多闻」,劝大家经常地读经、要复习、要广学多闻。

而且要帮助众生感受到「虚闲寂静」,如果我们自己都闹得慌、躁得慌,怎么帮众生感受到虚闲寂静啊?所以自己先做榜样,你的气场必须是一个「虚闲寂静」的气场,你才能够帮助众生安静下来。

而且治地住位的菩萨还要劝众生亲近善知识——亲近好老师、好导师,善知识一定是在慈悲、在智慧方面比较超常的,也可以说必须是德能俱足的,这才是善知识。

同时,治地住位的菩萨们还要劝众生讲话的时候温言软语,经常微笑着讲话。希望你讲的话,让别人听了很舒服,这个很重要啊。但是如果治地住位的菩萨自己讲话都是飞扬跋扈的,甚至总是恶语伤人,那你怎么教化众生讲这些和悦的话呢?所以自己先做到位。

而且治地住位的菩萨还要告诉众生说:讲话我们要看准时机,时机不对的时候不要讲——「语必知时」;而且「语必知时」,讲话你也要了解你讲多长时间,这个也很重要,不要一直很啰嗦(没完没了),要换位思考一下,对方还愿不愿意听?

【心无怯怖、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

「心无怯怖」,治地住的菩萨们还有劝众生不要做亏心事。

你为什么总是害怕呀?你肯定是做了亏心事。不做亏心事,你就不会胆怯、不会畏惧。当然有的众生,他(她)没做亏心事,他(她)也有点紧张、害怕,比如说:该他上场发言了、演讲了、马上要考试了等等,胆怯、恐怖,这个时候可以劝众生念佛,放松、深呼吸、念佛。

治地住位的菩萨,还要劝众生「了达于义」。听法,你要听懂;听不懂等于没听,一定要了解法义。

治地住位的菩萨还要劝众生「如法修行」。听了法,你要用出来。听「法」不是给耳朵听的,是给我们的「身、口、意」一切的行为听的,要照着做。

治地住位的菩萨,还要劝众生远离愚痴和迷惑,安住真理而不动。

【何以故?欲令菩萨于诸众生增长大悲;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要这样一直劝众生做以上种种事情?

法慧菩萨说:目的「欲令菩萨于诸众生增长大悲」。在你这样的爱护和引导众生的过程中,你的大悲心就增强了。而且,你的智慧也增加了,你再听到什么法,一听就懂,不用问别人。

所以说,我们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利益自己。越会教导众生,我们就越善于学习;帮助众生增长智慧了,我们的智慧就更进一步地增加了。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

接下来讲,「十住位」的第三个——修行住。

法慧菩萨说:处在「修行住」位的菩萨,常以「十种行」观一切法,哪十种行呢?分别是:观一切法无常、观一切法苦、观一切法空、观一切法无我、观一切法无作、观一切法无味、观一切法不如名、观一切法无处所、观一切法离分别、观一切法不坚牢(不坚实)。

观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这是整天在讲的,不用解释了;观一切法「无作」,前两天讲的诸位菩萨代表的偈颂,也反复在强调「一切法无生,所以无所作」;

「一切法无味」,到最后你不著相的时候,一切法都是一种「空」性的味道,没有非常繁复多彩的种种个体性的滋味了,同一种空性的味道——清凉的味道;

「一切法不如名」,就是你不要著文字相,你要懂那个法义;

「一切法无处所」,一切的法理概念以及一切的存在物,它都没有处所(它不会固定在哪里安住),都是如此的飘渺,都是如梦幻一般的;

「一切法离分别」,就是一切法本质都是梦幻泡影,不要去分别,安住在「性空」的本质;

「一切法无坚实」,只要你能看见的、只要是相,就不是坚牢的(不是坚实的),它就一直是无常的,会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样的过程。

处在「修行住」位的菩萨们,这是真的开始修行了,从「无常、苦、空、无我」开始悟起(开始了悟了),去悟这个世界的本质,就这样去「悟」,这就是修行的开始。什么时候是修行的结束呢?「悟」圆满了,什么都懂了,不需要再去悟了(都知道了),那个时候就是修行的结束,我们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对照「十住位」的前三住,我们感受一下,自己做的是否到位呢?应该大多数师兄做的还可以,因为目前听经的有很多老修(老参)们,都是娴熟的菩萨了。当然也有一些新来的菩萨们,你们就是佛法当中的朝阳,当最先升起的太阳落山的时候,你们强烈的光明会照耀整个法界……感谢这些新学菩萨的到来!在你们之后,还会有无量无穷的新学菩萨到来……这种光明虽然会变换,但是光明永远不会断绝……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84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普贤菩萨讲解法界的奥秘:【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大众言:诸佛子,世界海有十种事,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已说、现说、当说。】普贤菩萨告诉大众们说:诸位佛子,世界海大概有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6 (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6 (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亲近高人。上节课提到,释迦牟尼佛的光明,吸引来了十方世界的很多菩萨。这些菩萨代表当中的文殊菩萨,开始和其他的菩萨代表进行交流了。【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家的修行者,如果在宫殿或者舍宅里面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入于圣地,永远地除尽所有污秽的...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当中的「真实慧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宁受地狱苦,得闻诸...

华严经 048(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上)

华严经 048(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上)

在无量的法慧如来以及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下,远道而来的法慧菩萨正在讲解菩萨的十住位。上节课讲到了「修行住」——这是十住的第三住位。【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法慧菩萨说:佛子啊!处在「修行住」位的菩萨们要...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