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50(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上)

00:00

我们继续跟随法慧菩萨的偈颂,来复习一下菩萨的「十住位」。首先是「发心住」。

【一切众生诸结惑,相续现起及习气,欲悉了知究竟尽,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一些菩萨看到一切众生的种种烦恼结和种种困惑了,看到众生这些烦恼和困惑一直持续地生起,这个习气很难断。菩萨想要了知众生的这些烦恼结和困惑点,帮助众生断除这些烦恼和困惑,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这就相当于:医生看到病人有病,想帮助这些病人治好病,所以就想广学医术。

【随诸众生所安立,种种谈论语言道,如其世谛悉欲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世间众生有种种的不同,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安住在不同的道上。(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就理解成「领域」)。众生领域不同、兴趣点不同,就算是世间法层面的一切智慧,菩萨也想要了解,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成佛。

因为佛是一切智者,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所不知,所以菩萨想了解一切世间法的话,跟着佛来学也没错的。我们知道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具备一切智,通晓「五明」,智慧是极其广博的。但是如果是佛个别的分身和应化身就不一定了,他在特定的时期,甚至说特定的时间段内,行使特定的使命,他可能就没显得通晓一切,可能更像个专才,而不是通才。很多应化身都是专才而不是通才,但是佛他是通才,这一点大家要了解。

【一切诸法离言说,性空寂灭无所作,欲悉明达此真义,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谈到「一切诸法远离语言、远离一切表达,性空寂灭无所作」,大家就知道这是第一义谛。菩萨也想通达明了第一义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欲悉震动十方国,倾覆一切诸大海,具足诸佛大神通,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他也想震动十方所有世界;他也想能够倾覆一切所有大海,就如同这一个个像容器的大海一样(把这个容器倒扣过来,把海水都倒出来一样——形容神通广大)。这个别的菩萨对神通及其感兴趣,知道佛的神通是排第一的,他也想拥有佛的所有大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学佛,想要成佛。

佛的很多神通是在禅定中显现的,当然也有部分神通,就是在低维,我们也能感受到。比如说像「宿命通」、「他心通」这些,我们一般在低维也能感受到。但是像「天眼通」、「神足通」和「天耳通」,这些基本上就是在「定」中,佛自己能感受到。如果你的层次能够跟佛靠得很近,你也能够稍微了解到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地强调:只有佛才真的懂佛,只有佛才能真正准确地辨认出另一个佛。你的能力达不到,你根本辨认不出来,就是所谓的「肉眼凡胎」。

【欲一毛孔放光明,普照十方无量土,一一光中觉一切,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的种种神通变化,他也想从自己的一个毛孔就能放射广远的光明,他也想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他也想在每一道光中就觉悟所有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菩萨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拥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神力。

【欲以难思诸佛刹,悉置掌中而不动,了知一切如幻化,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把不可思议的无量的佛国放在自己的手掌中,而且安住不动,一切都是幻化,佛想做什么都做得到。菩萨听了以后,非常向往这种境界,所以他也发了菩提心了。

《华严经》总是在讲境界,虽然总是强调「性空、一切无生、无所作、是幻化……」,但也经常一再地强调「神通」。学《华严经》学久了,我们的见识广了,所以再听谁讲神通,就会觉得:都是小儿科嘛,不算什么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还要阅人无数。这三点都可以增益我们世间法层面的智慧,这三句话放到佛法的修学当中也非常的重要。

「读万卷书」就是要广学经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行万里路」就是修禅定,你座上的境界会一直拓宽,别人不知道的,你都知道了,那种感觉其实很喜悦的;还要「阅人无数」,这里讲就是阅高人,世间有很多的善知识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我们要经常地去学习、去亲近。当然我们可以在众多的善知识中找到一位,长期跟随,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听一位善知识的讲法,当你感觉也有点儿麻木,或者甚至遇到瓶颈的时候,接触一些其他的善知识,可能听人家三言两语,就能够让你茅塞顿开,也是不错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跟准一个善知识不动摇,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的心性稳定,也挺好的。如果这个善知识有持续的更新力、创造力,我们在他(她)一个人这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久了,这个风格如果过于单一的话,会使我们的思想麻木,这个时候广泛地接触一下,或者是听一听其他的善知识的讲法,绝对是没有坏处的,这就是「阅人无数」。

课下也有师兄跟我讲,说感觉修学佛法的这些佛弟子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淡薄,还不如世间法层面的朋友(一交二十年)。说学佛的这些佛弟子,今天跟你关系不错,可能第二天就翻脸,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为什么?学佛都要有慈悲心,「慈悲」是一方面;但是佛弟子以「觉悟」为最高的目的。他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加入某个修行团体,目的都是为了「觉悟」,只要帮到自己觉悟了,他对于人情可能就没那么执著和看重,如果过于执著反而倒不正常了。所以大家要看淡这些人与人之间的「聚与散」,只要大家彼此增益了、助推了对方的修行,那就挺好的。不要过于执著,谁和谁交往了多久、怎么样又老死不相往来……不要过于执著这些事情。

《涅槃经》其实也讲了「觉悟才是至善」。「至善」,不是说我跟他(她)感情好,我持续地对他(她)好,或者他(她)持续地对我好。「至善」是「觉悟」,一个觉悟者能够帮无量众生解脱,「觉悟」要排在一切事情的首位。

接下来,再看一下法慧菩萨的偈颂:

【欲以无量刹众生,置一毛端不迫隘,悉知无人无有我,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们也可能听到了,有的佛有这个神通——能够把无量世界的所有众生放在一根毛的顶端,而且这些众生还不觉得有多么狭窄,也没有逼迫感。这是很神奇、不可思议的啊!常人用头脑是无法想清楚这个事情的,为什么可以把无量世界的所有众生放在一根毛的毛端,而且这些众生还不觉得拥挤?其实这是禅定境界,禅定境界是不能介入任何的头脑思考的,它就是一个事实的呈现。当然,透过前面这一个小小的例子,可能大家也能够理解,一切肯定是「幻」,而不是「真」。如果是「真」的话,一根毛的毛端是多么小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这面积得占多少啊,怎么可能放到一根毛的毛端?如果是真实的存在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幻」。只有在「幻」中,才能实现这种非逻辑的事情;在「幻」中,就没有人、没有我,一切的人相、我相都是幻相。幻相它就是非逻辑的了,它就可以突破所有固有的公式了,甚至可以说它是科学都不能解释的。有的菩萨了解到佛能够在禅定中做到这一点,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欲以一毛滴海水,一切大海悉令竭,而悉分别知其数,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们也听说了,佛用一根毛蘸一蘸大海水,这一切大海都会枯竭,这也是一种神通了。用一根毛蘸一下大海水,那才能沾到多少海水啊?只要想让大海枯竭,瞬间就全枯竭了!而且佛还能够知道,这一片大海,我需要用一根毛蘸多少次。就是如果说一根毛上蘸一滴海水,这里包含着多少滴海水,佛也知道。

菩萨听了以后,觉得很神奇、不可思议,他自己也想拥有这种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所以通过「神通」的刺激,确实能够让很多众生对佛法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从佛陀住世的时候就经常讲神通。很多经中都是神通境界,只不过当我们在经中看到这些的时候,就觉得习以为常,但是拿到现实生活中,就经常容易惹争议,还是众生「心」的问题。众生觉得:经里怎么讲都行,但是那个师父或者那个师兄就不能证得,他一证得就出问题了,那就着魔了……是不是?这非常可笑!这种思维会遏制多少人成佛啊!宣化上人也曾经感叹过,说这种思想是非常可怕的,会障碍无量众生成佛。

【不可思议诸国土,尽抹为尘无遗者,欲悉分别知其数,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也听说了,佛有一种神通——可以把无量的世界都抹碎为微尘,而且还能知道这些微尘的数目(数量)是多少。菩萨听说了以后,自己也想拥有这种神通,所以发菩提心了,想修学佛法。

其实在佛这里,示现神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除非是他自然放光之类的,那个不是刻意而为,但有的时候故意显现什么神通,基本上都是刺激你、引诱你,让你学佛。

【过去未来无量劫,一切世间成坏相,欲悉了达穷其际,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他为什么发菩提心呢?是因为他想要了达过去世、未来世,所有无量劫、一切世间会发生什么。他好奇心很强,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什么都想知道,所以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成佛。

【三世所有诸如来,一切独觉及声闻,欲知其法尽无余,菩萨以此初发心。】

众生心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众生是爱神通,但有的众生是迷佛法。有的菩萨特别爱法、特别爱智慧,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了,说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佛讲的一切法,以及一切独觉佛的讲法、一切阿罗汉的讲法,我全想知道!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好好地修学佛法。

【无量无边诸世界,欲以一毛悉称举,如其体相悉了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也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够用一根毛举起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这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该多重啊!但是他用一根毛就能举起来,太不可思议了。而且还能够了解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的体与相(「体」——它的构成,「相」——它的表象)。菩萨也想拥有这样的神通及智慧,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无量无数轮围山,欲令悉入毛孔中,如其大小皆得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还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把无量无数的轮围山都放到自己的一个毛孔当中,而且对这些轮围山的大小、形态全了解。菩萨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自己也想拥有这样的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发菩提心,我们知道就是想要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欲以寂静一妙音,普应十方随类演,如是皆令净明了,菩萨以此初发心。】

也有的菩萨对讲法感兴趣,他听说诸佛常处于寂静当中,但是又有着迦陵频伽一般的妙音,可以根据十方众生的需要,根据众生的种种不同,讲说各种各类的语言。在佛讲法的时候,十方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能够明了地理解佛法的含义,甚至有的听着听着,就证果了。这菩萨听说了,觉得这太美妙了,自己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修学佛法,然后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讲法。

【一切众生语言法,一言演说无不尽,悉欲了知其自性,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众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语言,但是佛用一种语言去讲说的时候,就能让所有众生都听懂(这是禅定境界)。鸡、狗、猪、鬼道、修罗、天人……种种众生都在这里,佛就在这儿讲法,佛一讲法,这所有众生都听懂了,很奇怪吧?而且,一听到佛讲法,众生都想了解自己的真心自性(自己的本质)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佛的讲法就是促进众生觉悟的,觉悟什么呢?觉悟「你就是佛,你有佛性,佛性就在你身上」,觉悟这个。菩萨听说佛这样一讲法,所有众生都能得度,所以他也非常想成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世间言音靡不作,悉令其解证寂灭,欲得如是妙舌根,菩萨以此初发心。】

佛可以发出世间所有众生的语言、音声。他有无量的化身,可以「同事摄」:你是鸡,我可以变成鸡给你讲法;你是猫,我可以变成猫给你讲法,是吧?什么声音佛都能发出来,都可以帮助众生理解佛法、证得自性的寂灭。菩萨听说佛有这样的能力,他也很羡慕这样的「微妙舌根」,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也想成佛。

【欲使十方诸世界,有成坏相皆得见,而悉知从分别生,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知道佛能够了解十方所有世界的成坏之相(哪个世界形成了、哪个世界败坏了,一切佛都知道)。菩萨就非常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其实菩萨在听法的时候也知道:你只要心意识在动,就是在「分别」,什么「十方世界」,什么「成」与「坏」,只要是就着「相」的描述,都是「分别」。菩萨可能也知道,但是他依然想拥有这样的能力。

【一切十方诸世界,无量如来悉充满,欲悉了知彼佛法,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听说了,一切十方所有世界里都充满着无量佛,那无量佛都在讲法,菩萨想要了知这所有佛讲的所有法,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学习《华严经》以来,很多师兄都说自己的心量已经变得无量大了,不可思议啊!为什么呢?因为「华严境界」总是提示你在娑婆世界之外还有无量的世界,而且每一个世界都有无量的佛,你的心量自然就大了,你不会只执著一个佛,因为到处都是无量佛。包括我们的娑婆世界也一样,无量佛充满了这里,只是你认出来几个?这些佛有「真身」、「应化身」、「分身」、「意生身」……各种各类的,你能认出几个?但是《华严经》真的告诉我们了:一切十方所有世界都是被无量佛所充满的,如果你身边真有一个谁,你怀疑是佛、别人也说是佛,那可能真的是佛,而且不止他一个,太多太多了……

那有的师兄说:不对呀,很多经中不是讲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来临之前,期间没有佛啊……像这样的讲法也都是给那些心量狭小的众生讲的,都是方便说的。告诉你这期间(青黄不接)没有佛,于是众生就更重视失去的佛。

《法华经》也讲了佛为什么要涅槃呢?他总在这儿,大家就不珍惜了,所以他就示现涅槃,其实是隐身了,他没有真的走。《华严经》前面也讲了,释迦佛每一个世界都有无量的角色,无量的名号。他没有真的走,他示现隐身了,让很多众生以为我失去了佛,没有佛,所以要仔细地学习佛留下的教法……佛要一直在这儿,没几个会珍惜,甚至还会审美疲劳、厌倦,就是这样子。

再者,《地藏经》里讲,释迦佛叮嘱地藏菩萨说:弥勒佛来临之前,你负责度这里的众生——把这个担子交给地藏菩萨了。那地藏菩萨不也是其他世界的佛来的吗?《华严经》也讲了,地藏菩萨也是其他世界的佛,那不也是佛吗?

宇宙间、法界内,到到处处都充满着无量佛,这一点信心,大家要建立起来。然后你就会特别有动力了,你身边全是佛。然后我们又会感觉印光大师的开示非常有道理,说:「看谁都是菩萨,只有我自己是凡夫」。我们也可以「看谁都是佛,只有自己是菩萨」,可以这样观想,学别人身上最优秀的、最闪光的精华。

【种种变化无量身,一切世界微尘等,欲悉了达从心起,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有无量的种种的变化之身,数目像一切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数也数不清。这一切的应化身、分身、意生身,都是从佛的心而起。佛想放射出来,就放射出来了;佛想变化出来,就变化出来了。菩萨知道,但是他也想拥有这无量的变化身,所以就想好好地修,有一些菩萨就是这样发起了菩提心的。

【过去未来现在世,无量无数诸如来,欲于一念悉了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在过去、在未来、在现在,有着无量无数的所有佛,有的菩萨想要在一念之间就能够了知、就能够认识、或者说认出这所有佛,那就得修啊,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看一眼就知道谁是佛、谁是菩萨、谁是阿罗汉、谁是哪道的……这种感觉也不错,所以大家好好修。

【欲具演说一句法,阿僧祇劫无有尽,而令文义各不同,菩萨以此初发心。】

说佛要是想讲法,就这一句话,能给你讲阿僧祗劫(无量劫)还讲不完,而且用的文字不带重复的。就一句话、一句法义,佛就能一直讲下去(能够通过一句法,开掘出所有法)。有的菩萨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你要是没有足够的智慧,你讲不了几句就讲不下去了,没什么可讲得了,是吧?说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一个「妙」字能讲三个月,就类似那个意思。佛要是想讲,一句话就可以讲很久,讲无量劫。所以说,佛的内内外外、浑身上下全是智慧,无穷尽的智慧。

【十方一切诸众生,随其流转生灭相,欲于一念皆明达,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也想在一念之间就能够明了、通达十方一切所有众生,在六道中的流转生灭之相(「天眼通」加「宿命通」)。菩萨想要拥有这种「天眼通」加「宿命通」(一念之间,想要了解什么都知道),就得好好修,所以就发起了菩提心。

【欲以身语及意业,普诣十方无所碍,了知三世皆空寂,菩萨以此初发心。】

想要靠着自己的清净的「身、口、意」业,参拜十方任何世界没有障碍。虽然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是空寂的,但是在幻相中还有相,菩萨还是想拥有这种「神足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

到这里,「十住位」的「发心住」就复习完了。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这是菩萨想要修行的「缘起」。这个「缘起」其实也意味着结果,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一定能够拥有你所向往的一切。所以不会「发大愿」的师兄就根据「发心住」的内容,也可以编辑一下自己的「大愿」了,你希望怎么样?希望怎么样……这一篇大愿文就出来了。有了「大愿」,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就是努力,就是行动。一步一步地、慢慢地接近我们的目标。

感谢法慧菩萨帮助我们复习「发心住」的内容!

也感谢此时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忉利天王的邀请!

愿一切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菩萨,都能够不忘初心,圆满菩提!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88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七卷,「普贤三昧品」第三。一看章节的序号,我们就知道,又是在提示我们,《华严经》是由很多不同的章节会集在一起组成的。这里开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上节课,普贤菩萨给我们讲解了法界内很多世界海的样子……【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接下来,普贤菩萨就用一个偈颂来作总结:【或有诸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上)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出现差别,所谓:或现小身,或现大身,或现短寿,或现长寿,】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又告诉大众们说:诸位佛子,大家要了解,每一个世界海都有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下)

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伟大的「毗卢遮那佛」,祂的「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大莲花当中。接下来,我们继续随着普贤菩萨的视角,来看一下「华藏庄严世界海」的模样:【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文殊菩萨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娑婆世界这里有着怎样的内涵。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是无数次的古佛再来,未来也将再次成佛。文殊菩萨是怎么出现的呢?在最初的最初(无量久远劫...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中)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千辐轮的光明已经照遍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十佛世界。【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光明所到之处,每一个...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