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51(第一七卷)梵行品 第十六(上)

00:00

大家好,我们继续跟随法慧菩萨一起复习菩萨的「十住位」。

【一切见者三世智,于诸佛法明了智,法界无碍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

照曜世界住持智,了知众生诸法智,及知正觉无边智,如来为说咸令尽。】

在第十住位——「灌顶住」位,这些菩萨们会得到诸佛如来的讲法: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世的所有智慧,灌顶住位的菩萨们都能了解;关于各门、各类、各宗派的所有佛法,灌顶住位的菩萨都能了解;关于法界是怎样的没有障碍、没有边际,灌顶住位的菩萨完全了解;同时他们也知道怎样让自己充满一切世界,怎样放光照耀所有世界,怎样住持所有世界(怎样领导和教化所有世界),他们都知道;一切世间众生有着种种的不同,不同的众生需要不同的法,关于这一切的智慧,灌顶住位的菩萨都能了解;而且他们还能了知「佛」作为「无上正等正觉者」有着怎样无边的智慧……

所以说,「灌顶住」位是「十住位」的巅峰。

【如是十住诸菩萨,皆从如来法化生,随其所有功德行,一切天人莫能测。】

法慧菩萨说:以上所讲的十住位的菩萨们,他们都是从如来神圣的教法中化生的,他们所行的一切功德行,一般的天人或者人道的众生是不能够揣测的(不能够了知的)。

天人虽然具足了种种神通,很多德能还不错,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揣测菩萨们的境界,就别说一点儿神通没有的人了。为什么天人和人不能轻易揣测菩萨的境界呢?因为根底里是心不同:菩萨有菩萨的心,天人有天人的心,人有人的心。而作为菩萨单单在「十住位」里就有十种层次上的差异,下面这一住就无法了解上面那一住——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八住」不懂「九住」,「九住」不懂「十住」……连菩萨都不真的懂菩萨,那你说,天人和人能懂菩萨吗?所以,最好最好就是保持恭敬心、尊重心;如果不懂,就别乱猜、不要乱下判断。

【过去未来现在世,发心求佛无有边,十方国土皆充满,莫不当成一切智。】

法慧菩萨说:无论是过去世、未来世还是现在世,发了菩提心想要成就佛道的这些菩萨们是无量无边的,他们充满了十方的所有世界,他们已经发了心、精进地修学,一定能够成为佛一样的一切智者。

【一切国土无边际,世界众生法亦然,惑业心乐各差别,依彼而发菩提意。】

为什么菩萨们有着种种的差别呢?其实还是依着众生心乐而产生、而造成的。一切世界(各种各样的世界)没有边际,各种各样的世界里(每一个世界)又有各种各样的众生,他(她)们需要的法都不一样,而且这些众生他(她)们的困惑(烦恼)都不一样、他(她)们的业都不一样、他(她)们内心的爱乐都不一样。所以,因着众生的差别,产生了菩萨的差别;因着众生的需要,菩萨发的心也各有差别。

这里的「菩提意」就是指发的「愿」。菩萨为什么发的「愿」不同?因为众生需要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众生为母,菩萨为子」,「子」源于「母」;再从另一个角度讲,一切菩萨本来也都是众生,只不过发了心了、想要修行了、想要成佛了,我们称他们为「菩萨」(他们本来就是众生,只不过是发了菩提心的众生),所以「众生为母,菩萨为子」。

【始求佛道一念心,世间众生及二乘,斯等尚亦不能知,何况所余功德行!】

法慧菩萨说:就冲着菩萨们发了那一念的菩提心想要成就佛道,就冲着这一念,世间的很多众生以及二乘者都不能够了知,就别说修其他功德行的这些众生了。

单单冲着成佛的这一念决心,菩萨们已经开始建立起他与一般众生的差别。一个想当国王的人,他已经建立起和一切臣民的差别。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稍微懂一点菩萨呢?

【十方所有诸世界,能以一毛悉称举,彼人能知此佛子,趣向如来智慧行。】

法慧菩萨说:如果说你有一种神通,能够用一根毛举起十方所有的世界(说明你定功很了得),这样的人可能稍微能懂一点菩萨趣向佛道的智慧之行。也就是说「定能生慧」,你要是禅定功夫真的到达了某种程度,一跟你讲菩萨的菩提行、智慧行、功德行……你可能还稍微能明白点。

【十方所有诸大海,悉以毛端滴令尽,彼人能知此佛子,一念所修功德行。】

如果说你有一种神通,能够用一根毛的毛端滴下来的这点儿水,就把十方所有大海的水枯竭掉(说明你神通可以,定功不错),你才能了知这些发了大心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在一念之间所修的功德行。

你要是想懂菩萨的话,你的神通就要达到上面说的这种程度,不然没戏,免谈!其实这里是反衬菩萨一念之间所修的功德行,是一般人无法了解的,还是在衬托菩萨。

【一切世界抹为尘,悉能分别知其数,如是之人乃能见,此诸菩萨所行道。】

谁能了解菩萨(谁能懂菩萨)呢?如果说你有一种神通,能够把一切世界都抹碎成微尘,并且能够分辨清楚这是多少粒微尘,那你可能还能见到诸位菩萨所行之道大概是怎样的。

所以说,神通如果到达了一种比较极致的程度,就说明你绝对不是凡人,这个时候跟你谈谈菩萨所行之道,你还真能懂了。

【去来现在十方佛,一切独觉及声闻,悉以种种妙辩才,开示初发菩提心。】

法慧菩萨说:无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一切佛,一切独觉乘以及声闻乘这些圣者,都会以种种微妙的辩才,给大家讲解「初发菩提心」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你动了这一念——发了这个愿(立下了大的志向)想要成佛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啊!

【发心功德不可量,充满一切众生界,众智共说无能尽,何况所余诸妙行!】

单单初发心(发个菩提心)它的功德就是不可量测的,充满了一切所有众生界了,众多的智者一起讲说都讲不尽,就别说发了心之后还修其他的种种殊胜妙行了!

到这里,「十住位」的讲解就戛然而止了,突然就跳到了「梵行品」了,这再一次地提示我们,《华严经》其实也是会集本,其中缺失了很多很多的章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七

梵行品 第十六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七卷「梵行品」,讲梵行了,而且「梵行品」没有第一到第十五,直接是第十六了。虽然此次讲解《华严经》已经是第三遍了,而且我们一直讲的是八十卷的《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相对来讲是最完整的版本,但最完整本我们看看,也都是一些错落的章节拼接在一起构成的,而我们都知道八十卷《华严经》也仅仅是无量《华严经》当中的一滴水而已。但是「窥斑识豹」,通过这一滴水也能够揣测和了知「毗卢遮那如来性海」大概的样子了……

【尔时,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萨言:佛子,一切世界诸菩萨众,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从菩萨位逮于无上菩提之道?】

这个时候,正念天子对法慧菩萨说:伟大的佛子,一切世界所有的菩萨大众们按着如来的教法,很多菩萨都出家了(披上了僧衣)。

说穿上了染衣,「染衣」也叫坏色衣、也叫粪扫衣。佛陀那个年代,带着弟子修苦行,他们穿的衣服一般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人家不要的衣服,把那些脏的、破的剪掉,留下能用的那些碎布拼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染色,染成暗沉沉的颜色,就这样穿。一看这个「相」,就让人感觉很震撼内心了,是吧!

正念天子就问,说:一切世界的很多菩萨大众们都这样地出家了,穿着这种「坏色衣」,怎么修才能修得梵行的清净呢?怎么样才能够从「菩萨」位直接就到达「佛」位呢(无上菩提之道——其实就是佛位)?

【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时,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所谓: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佛、法、僧、戒。】

法慧菩萨就回答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修梵行的时候,「应以十法而为所缘,作意观察」,就是我们要留意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以及「佛」、「法」、「僧」、「戒」。

你现在已经是菩萨了,不管是几住位的菩萨,你要是想快速成佛,就要在以下十点下功夫(这以下十点也好记):我们看前面讲的是「身、口、意」以及「身业、口业、意业」,这就是六个了,是吧?然后加上「佛、法、僧、戒」,六加四正好十个。

【应如是观: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

要观刚才提到的「身、身业、口、口业、意、意业」,以及「佛、法、僧、戒」,逐一地观:

首先观「身」,我们的身体是梵行的象征吗?我们身体造作的一切符合梵行吗?我们的语言符合梵行吗?我们的语言所造作的一切符合梵行吗?我们的意识(意念)符合梵行吗?我们意识(意念)所造作的一切符合梵行吗?或者说佛才是梵行的象征?或者说法才是梵行的象征?或者说僧才是梵行的象征?或者说戒律才是梵行的象征?

【若身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为非善、则为非法、则为浑浊、则为臭恶、则为不净、则为可厌、则为违逆、则为杂染、则为死尸、则为虫聚。】

接下来,法慧菩萨又逐一地讲说:

我们的「身体」肯定是不符合梵行的,因为我们看我们的身体(它)是不善的、它简直是不符合清净法的;我们的身体是很浑浊的、很脏污的,而且经常发一些臭气、恶气;我们的身体是不净的,而且是可厌恶的;甚至说看着这个肉身就觉得违逆了解脱道,看着这个肉身就觉得这是父精母血爱欲杂染而成的(不清净);而且我们的身体早晚都会变成死尸的;而且我们的身体内内外外有多少虫子住在里面、住在外面(里面很多虫,外面很多虫),我们的身体简直就是虫子的大集合嘛,可见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清净梵行的象征。

【若身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行住坐卧、左右顾视、屈伸俯仰。】

「身体的造作」是梵行吗?我们的行走、停留、坐下,或者躺着,这些是梵行吗?我们左顾右盼(东看西看),一会弯身子、一会儿伸直身体,或者俯下身子、仰起头,难道这些是梵行吗?这些是跟众生一样太平常的一些动作,肯定梵行也不仅仅是这点内含。

【若语是梵行者,梵行则是音声风息、唇舌喉吻、吐纳抑纵、高低清浊。】

「语言」是梵行吗?我们想一想,我们口能发出种种音声,有的时候大喘气像刮风一样,有的时候呼吸很微细,我们的嘴唇、舌头、喉咙,难道这些就是梵行的象征吗?或者说我们呼吸、吐纳,难道这就是梵行?或者说声音故意抬高、故意压低(高高低低),难道这就是梵行吗?我们发出的声音有清、有浊,难道这就是梵行吗?也不对。

【若语业是梵行者,梵行则是起居问讯、略说、广说、喻说、直说、赞说、毁说、安立说、随俗说、显了说。】

再看「语业」——口的造作:口整天造作什么呢?起床了,看到别人也起床了,相互问好:早上好、睡得怎么样……就说这些话,难道是梵行吗?虽然在讲法的时候可以很粗略地讲、或者很详细地讲、或者打个比方讲、或者有话直接说,或者我们在讲法的时候赞叹某些现象、或者诋毁某些现象,或者安立种种名字相、或者随顺世俗(随顺风俗)而讲法,或者把法义讲得很显了明确,难道这些就是梵行吗?好像也不对。

【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则应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

我们的「意识」(意念)是梵行吗?我们感觉我们能觉、能观、能分别、有种种分别、能够回忆起什么东西(记忆起什么东西)、种种忆念(一直挂念着什么),或者我们能够思惟(有种种思惟),甚至说用思惟还能创造一些幻影、感觉像拥有幻术一样,我们也可以睡觉、也可以做梦,难道这一切就是梵行吗?好像也不像。

【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梵行则是思想、寒热、饥渴、苦乐、忧喜。】

法慧菩萨说:想想我们「意识(意念)的造作」,意识(意念)给了我们思想,也带给我们一些寒热的感受、或者饥渴的感受、或者苦乐的感受、忧悲喜乐的感受,难道这些就是梵行吗?

【若佛是梵行者,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识是佛耶?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业行是佛耶?果报是佛耶?】

到底什么是梵行呢?整天听「梵行」这个词汇,如果说「佛」就是拥有梵行者,那么「色、受、想、行、识」哪个是佛?色是佛?受是佛?想是佛?行是佛?识是佛?还是说诸多的妙相是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神通是佛?一切的造作之行是佛?或者说拥有殊胜的果报就代表是佛?直接把「梵行」两个字跟「佛」这个字挂钩,看来好像也不太合适。

【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说是法耶?无分别是法耶?无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随顺是法耶?无所得是法耶?】

再看看,「法」是梵行吗?如果「法」是梵行,那么寂灭是法,还是涅槃是法?不生是法,还是不起是法?不可说是法,还是无分别是法?无所行是法,还是不合集是法?还是说不随顺是法?还是无所得是法?到底什么是梵行?「法」和「梵行」直接相连接,好像也不太对。

【若僧是梵行者,为预流向是僧耶?预流果是僧耶?一来向是僧耶?一来果是僧耶?不还向是僧耶?不还果是僧耶?阿罗汉向是僧耶?阿罗汉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

再想想「僧」:如果说「僧」是梵行的象征,什么是僧?初果是僧?二果是僧?三果是僧?四果是僧?或者说向着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修的人就属于僧?「僧」字和「梵行」两个字相连接,好像也不太妥当。什么是「僧」?拥有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的这些人是僧吗?还是说拥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的这些人是僧?好像说「梵行」就等于「僧」、「僧」代表「梵行」也不太准确。

【若戒是梵行者,为坛场是戒耶?问清净是戒耶?教威仪是戒耶?三说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阇梨是戒耶?剃发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法慧菩萨说:我们再想一想,「戒律」能不能代表梵行呢?一说梵行感觉很清净,如果说「戒律」是梵行,什么又是「戒律」呢?殊胜的坛场是戒律吗?我们询问你各自是否清净,这是戒律吗?一切教礼、威仪算不算戒律呢?「三说羯磨」(讲说戒律时的流程)算戒律吗?和尚(亲教师)算戒律吗?阿闍梨(大导师)算戒律吗?剃头发算戒律吗?穿上袈裟算戒律?如果说「戒律」就是梵行,出家人托钵行乞,这是戒律吗?或者说我们用不直接伤害众生的方式去活命,这算戒律吗?如果说「戒律」就等于「梵行」,好像也不太准确吧。

【如是观已,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

法慧菩萨说:「如是观已,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这样观来观去,到底什么是梵行?都讲不清楚了。

前面已经逐一地剖析了:「身」、「身业」不直接等于梵行;「语」、「语业」(口、口业)也不直接等于梵行;「意」、「意业」不直接等于梵行;「佛」、「法」、「僧」、「戒」也不直接等于梵行。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观来观去到底什么是「梵行」?因为「身」跟梵行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著肉身了;「修行」本身也不能直接等于梵行,所以对于修行也无所著;「法」也不能直接等于梵行,所以对于法也无所住……

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很「空」了,讲什么是「梵行」都讲不清楚了,讲着讲着讲「空」了;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一切排除掉),都不是的时候,就「空」了。

这个时候,在这种真「空」当中,「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过去的消失不见了、未来的还没到来、现在本身如此的空寂……在不停的发问和不停的否定当中,我们的「心意意识」就消歇了嘛,所以说过去粘不着我们、未来还没来、现在也是空寂的。在这种空寂的状态中没有作业者、也没有受报者(没有谁在造作、没有谁在承受果报)。在这种「空寂」中感觉我们的这一世好像一直不曾变动,就是这么稳(永远都是这个状态、不曾动过);未来世也不会改变,好像一直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处于「无生法忍」(不生不灭)的状态了。

想观到底什么是「梵行」?没观清楚梵行,观到哪儿了?观到不生不灭的本体——观到「空」这里了,「意识」(意念)就消歇了。

【此中何法名为梵行?梵行从何处来?谁之所有?体为是谁?由谁而作?为是有,为是无?为是色,为非色?为是受,为非受?为是想,为非想?为是行,为非行?为是识,为非识?】

在这种状态中,法慧菩萨还在继续发问(你都已经消歇心意意识了,他还在发问),说:我们想想以上种种,到底什么是梵行?梵行从何处来?梵行属于谁(是谁在拥有梵行)?梵行之体又是谁?是谁造作了梵行?梵行到底有,还是没有啊?梵行到底是色相,还是非色相啊?梵行是受,还是非受啊?梵行是想,还是非想啊?梵行是行,还是非行?梵行是识,还是非识啊?

这里还在继续发问、追问你,不饶过你、不放过你。你思想都「空」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法慧菩萨还问你:梵行从哪里来?谁拥有它?梵行的体是什么?谁造了梵行?它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如果有,它是色,还是非色?它是「色、受、想、行、识」,还是非「色、受、想、行、识」?它是什么?

本来都已经「空」了,那这样一问就「更空」了——就好像在虚空中又开掘出更大的虚空,这虚空一「空」下去无止尽了;这心意意识一停止的时候,这种「停止」也无止尽了。就好像一个老师问一个学生问题,这学生没回答上来;他又问更多问题,那更答不上来,这思想就卡在那(卡壳了),就没有心意意识,他把你的心意意识就掏空了,掏空了不能思考了,就彻底是一张白纸了。

【如是观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著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这个时候,法慧菩萨再给你答案(给你结论),说:这样我们观察下来,梵行之法不可得,三世之法都是空寂的,我们的意识(意念)无所著,我们的心根本没有任何障碍(障碍你的都是心意意识,你把你的心意意识掏空了,哪来的障碍啊),一切所行无二啊!一切不都是你的「空体」本身吗?除了它,还有什么?在这个空体中,是不是很方便自在?什么障碍都没有了,一切无二无分别,是不是非常方便自在啊?你成了「真心自性」本身了,这个时候你就领受到了一种「无相」之法。

我们平常领受的佛陀的教法都是有相的,至少是有文字相和思维意识相的,但是掏空了你的心意意识,你领受到的是「无相」之法,才是法的真体!

你领受到了这种「无相」之法,观这种「无相」之法,才了知佛法是真的「平等」!为什么说佛法真的平等?所有的「佛法」都是在「空」体上建立起来的心意意识而已——一切佛法都是「心意意识」。管它三乘的、二乘的、一乘的,不管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不都是心意意识嘛,所以诸法「平等」!你掏空了心意意识,认识到了一切佛法都平等!

那么佛法是心意意识,外道法是不是心意意识呢?也是。这个时候,佛法和外道法也平等(从这个角度讲,也平等)!你就具足了一切佛法了,一切佛法不过都是心意意识嘛。看透了,看破了,你就具足了一切佛法。这个时候就说,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梵行」。

所以,法慧菩萨告诉我们什么是清净「梵行」?问来问去,排除掉所有答案,告诉我们:真正的清净「梵行」意味着「第一义谛」,意味着无相之法,意味着真如、真心自性、如来藏、法身、涅槃、法性、佛性、般若波罗蜜……这才是清净的「梵行」。

所以,我们在相中造作再多的「有为」法,那算清净「梵行」吗?法慧菩萨肯定说不算。只要是有为的、有相的,那都不是真正的清净梵行。什么是清净「梵行」呢?了知梵行法不可得,这才是清净梵行;了知法皆空寂,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的意识(意念)无所著,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的心没有任何障碍,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的所行与真体无二,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获得了佛一般的方便自在,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领受了无相之法、观到了无相之法、了知诸佛法皆平等,这才是清净梵行;我们具足了一切佛法,这才是清净梵行。

《华严经》总是这样,一会儿讲「有」,一会儿讲「空」;一会儿讲「世俗义谛」,一会儿讲「第一义谛」;一会儿是无量的「方便」,一会儿是极致的「究竟」……这就是《华严经》。《华严经》里包含着三藏十二部的所有经,可以说,如果把《华严经》学透了,三藏十二部不学都可以,就是这些东西。

其实这节课我们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什么是清净「梵行」?我们空掉了我们的脑子、空掉了我们的心、空掉了所有,安住于本体,这就是清净「梵行」。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感谢法慧菩萨!

也感谢向法慧菩萨请法的正念天子!

感谢一切所有圣众!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huayanjing.org/?id=91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上)

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想要了解,但是又总觉得太抽象。好在《华严经》当中有专门的「四圣谛品」,详细讲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在不...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注意听。【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败坏相,】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苦圣谛」,我们在关...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中)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双脚(脚底)千辐轮的光明已经照遍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的十佛世界。【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光明所到之处,每一个...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上)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聆听高人与高人之间的对话。【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此时,释迦牟尼佛身边的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说:「佛子,佛教...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已经到了「贤首品」第十二之一。【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无浊乱清净行大功德已,欲显示菩提心功德故,以偈问贤首菩萨曰:】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已经给大家讲...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中)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中)

我们继续来聆听贤首菩萨所讲的修行方面的殊胜功德。这一段落的内容是文殊菩萨祈请来的。贤首菩萨又是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未来也将继承佛位的,所以对于贤首菩萨讲的偈颂,我们也要尤为重视。【若能发起菩提心,...

评论列表

李燕华
李燕华
5个月前 (02-15)

51课(上)没有文字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