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上)

00: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四

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四卷,依然是「世主妙严品」。

【复次,普光焰藏主火神,得悉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普集光幢主火神,得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大光遍照主火神,得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众妙宫殿主火神,得观如来神通力示现无边际解脱门;无尽光髻主火神,得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解脱门;种种焰眼主火神,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得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威光自在主火神,得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光照十方主火神,得永破一切愚痴执著见解脱门;雷音电光主火神,得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

尔时,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而说颂言:】

首先讲的是,到场的贵宾当中的各位主火神(主管火的神),都分别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主火神当中的代表「普光焰藏主火神」讲说偈颂:

【汝观如来精进力,广大亿劫不思议,为利众生现世间,所有暗障皆令灭。

众生愚痴起诸见,烦恼如流及火燃,导师方便悉灭除,普集光幢于此悟。

福德如空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光照悟入心生喜。】

我们依然还是看一下要点,看这句话,「福德如空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光照悟入心生喜」。佛有着无量的福德,怎么又说福德像空一样?因为本来无一物,那个本来呢是什么都没有的,所有的造作都是在幻化当中的造作。所以即便是佛,他有很多殊胜的造作,他依然也是在这个幻化中,如梦、如影、如戏一般的,所以说福德如空;虽然是幻化中的造作,但是这福德也无有尽。

福德怎么来呢?上节课提到了,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过去我们曾经强烈地把福德、功德要分开,就认为断恶修善方面累积的是福德,破迷开悟累积的是功德,而实际上功德、福德是不能分开的。破迷开悟难道不会带来你的福德吗?你想一想,破迷开悟难道不会促进你的断恶修善吗?所以说,还是不能够太执著文字相,那样就容易把法义给肢解得四分五裂,尤其是已经悟入实相的师兄,他(她)更不会过于执著文字相;初期和中期的学佛者会比较执著文字相,那也是必要的;但是你修着修着修到最后,你悟入实相的时候,文字相它就是飘渺的、迷离的;甚至说你已经拥有了实相了,你还要那些文字相干什么?除非你讲法。你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了,就不开导航了,导航就关掉了嘛,这一路上的路标也都忘记了,也不需要再记起。

这里讲,佛的福德是无有穷尽的,这个边际不可得。这一切的福德都说明了佛的大悲,在幻化中的造作都是跟善有关、跟觉悟有关的,这是佛的大悲。而「佛」,他既然是佛,已经成佛了、觉悟了,他就始终证得了法身的不动,这种不动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的力量。《金刚经》里那个最强的力量,说「金刚」,能断一切的,最坚硬的、最无敌的那个「金刚」是什么?就是那个「不动」,就是你的「法身」(有的时候也叫佛性),六祖慧能把它称之为「自性」。这个不动祂就是金刚之力,祂就是究竟的、绝对的真理。可以说,所有的真理都在描述祂,描述这个「不动」,也有一些真理是这个「不动」所起的妙用,这个「不动」祂可以运用一切动。所以有人讲,祂无为,又无所不为。看着不动,该做的都做了。所以佛放射大光明照耀着一切众生,使众生也能够受佛的影响,悟入到实相、心生欢喜。

佛讲的是什么?不是文字相,是「实相」。什么是实相?就是真正的本质,真实的、真正的本质,这是实相。其实科学家、哲学家也都是围绕着实相做努力的,只是他(她)们不用这个词,他(她)们有的时候用「真相」、「规律」,用这些词。

【我观如来之所行,经于劫海无边际,如是示现神通力,众妙宫神所了知。

亿劫修成不可思,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无尽光神所观见。

十方所有广大众,一切现前瞻仰佛,寂静光明照世间,此妙焰神所能了。】

佛用祂寂静的光明照耀着世间,不仅仅是色彩,而是寂静的光明。

大家体会一下光明和色彩有什么区别:色彩是多变的,是不够持续的、是无常的、容易让人激动的、容易让人执著的;那么光明是让人平静的,一开始放大光明可能先震撼你一下,之后你融化进去就平静了、安静了、寂静了、清净了……光明中含摄着一切的色彩,可以说光明是一切色彩之母。科学家可以把白色透明的光明借助三棱镜转化成无量多种色彩,白色透明的光明它包含着一切种色彩,它是一切色彩之母。但是,它是那样的含容一切,那样的圆融,甚至不会有过于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特色(个性化),含摄所有色彩的光明,这最寂静的光明、这法身的光明,由白光演化为清透的、透明的、若隐若现的无相之光,这个「光」是光的极致!我们知道「无相」是「有相」的极致,相的极致是无相。就好像「沉默」是「语言」的极致,语言的极致是沉默。

【牟尼出现诸世间,坐于一切宫殿中,普雨无边广大法,此十方神之境界。】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他成道的时候,他坐在一切最美妙的宫殿中(这也是禅定境界)……那么,在人道的这个三维世界显现,佛常常坐在大雄宝殿,但实际上定中佛所坐的宫殿,实在是太殊胜、美好、难以形容!就像去极乐世界见到的景象一样……佛就坐在这样的宫殿里,普遍地降着法雨,讲着无边的广大法……

【诸佛智慧最甚深,于法自在现世间,能悉阐明真实理,威光悟此心欣庆。

诸见愚痴为暗盖,众生迷惑常流转,佛为开阐妙法门,光照方神能悟入。】

诸佛的智慧是最甚深的,于诸法得到了自在(就是一切法都了解、都会讲、都通达)。佛能够完完全全地向大家阐明真实之理,到底那个真相是怎么回事。

【愿门广大不思议,力度修治已清净,如昔愿心皆出现,此震音神之所了。】

下面讲:「愿门广大不思议」,这个「愿」,心之本原(本原是心),这个大愿太重要了!佛弟子要想今生有所成就,一定要敢于发愿,发一个你能想象到的、你最想实现的愿望,尽可能的大一点,不要害怕,愿大你的心就大了,愿小心就小。一直以来,佛按照「六度」去下功夫修行,渐渐证得了「十种神力」,各方面的修治都圆满清净了。这一切的开始都是那个大愿!

我们在学《地藏经》的时候,说地藏菩萨过去世(一世又一世)那些故事,几乎每一世,地藏菩萨都发过大愿,可能都略微有所区别,但是本质上又都一致。为了不荒废你的人生,师兄们一定要发大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佛的佛弟子,哪是好的佛弟子啊?你不是说混进来滥竽充数的,生命是经不起浪费的!有的人说:哎呀,那么想成佛不是执著吗?如果释迦佛当时不执著,无量劫以来他不执著,他不会有现在的成就的。阿弥陀佛作为法藏比丘时候他要是不执著,他为什么会舍了王位出家?他想建宇宙中最美的佛国,研究了那么多个大劫建立起来,哪个佛不执著?你把你的执著用在善处,这就是大愿了;你把你的执著用在五欲六尘那儿,那就成魔了。从执著成佛而起你才有动力精进。所以《涅槃经》中佛讲执著有两种:有不好的,有好的。我们执著成佛、执著修「六度」,这都是好的执著,叫「善法执」。

【复次,普兴云幢主水神,得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慈解脱门;海潮云音主水神,得无边法庄严解脱门;妙色轮髻主水神,得观所应化方便普摄解脱门;善巧漩澓主水神,得普演诸佛甚深境界解脱门;离垢香积主水神,得普现清净大光明解脱门;福桥光音主水神,得清净法界无相无性解脱门;知足自在主水神,得无尽大悲海解脱门;净喜善音主水神,得于菩萨众会道场中为大欢喜藏解脱门;普现威光主水神,得以无碍广大福德力普出现解脱门;吼声遍海主水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发起如虚空调伏方便解脱门。

尔时,普兴云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水神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又讲来的各位主管水的神也证得了不同的解脱门。其中的代表「普兴云幢主水神」也讲了个偈颂: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如来你看都长得差不多,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虽然这个佛那个佛也略微有点自己的风格,但是整体又很接近,所以有的寺庙供百佛、千佛、万佛的时候,完全用的就是同一尊佛像,无量地复制。这佛的(这类似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来的?慈悲、清净来的——无量的慈悲和清净铸就的。

【世尊往昔修行时,普诣一切如来所,种种修治无懈倦,如是方便云音入。】

而且佛在过去世修行的时候,普遍地到一切佛所在的地方去参访、参学。「种种修治无懈倦」,就是师父让他怎么修,他就怎么修,很认真地、不会懈怠、也不会厌倦,就这样修得的,你说他不执著吗?后面讲到善财童子参那么多个善知识,不觉辛劳、无有厌倦,他不执著吗?就是因为执著,人家最后成佛了。所以把你的执著用在好的地方、值得的地方。

【佛于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此是髻轮之所知。

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妙音演说遍十方,此善漩神所行处。

世尊光明无有尽,充遍法界不思议,说法教化度众生,此净香神所观见。】

下面形容佛的法身,在一切十个方向,到到处处、「寂然不动」、「无来无去」。

现在我们学院有的师兄听经听好多年了,但是还是有些执著文字相。其实我们的建议:你听经听了好多年,一些基本的知识概念了解之后,每天多留一点时间放空挺好的。不要想一天听经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不要这样子)。已经有一些佛学基础的师兄,你多多的享受那个放空,这也是在精进。你不要觉得我没抄经、我没打坐、我没听经、我没画佛像、我没拜佛,我这就是退转了不精进了,没做功课,不是的,放空本身也是在做功课,你要认认真真的体会什么叫「寂然不动,无来无去」,这才是把你的功课用在了点子上了,一定要学习放空,不要把你的脑子塞得满满的都是那些文字相,塞得越多你越狂躁。

【如来清净等虚空,无相无形遍十方,而令众会靡不见,此福光神善观察。

佛昔修习大悲门,其心广遍等众生,是故如云现于世,此解脱门知足了。

十方所有诸国土,悉见如来坐于座,朗然开悟大菩提,如是喜音之所入。

如来所行无挂碍,遍往十方一切刹,处处示现大神通,普现威光已能悟。

修习无边方便行,等众生界悉充满,神通妙用靡暂停,吼声遍海斯能入。】

多多地放空,感受什么叫「如来清净等虚空,无相无形遍十方」,法身真的就像虚空一样。

所以我们留的寒假作业不是吗?「常观自己如虚空,有事没事多念佛」,那个虚空之身,你要多多地去感受祂,这就是直接入到佛性里,融于佛性中……就不用说是明心「见」性,我还要「看」祂,而是「成为」祂。你明心见性还是发现祂、了解祂、看见祂,你还在祂外面呢,你要「成为」祂。你放空感受你那个虚空之身,无比的清净、无形无相、无比的寂静、无比的舒适圆满,这就是了,你还在找什么?

「如来所行无挂碍,遍往十方一切刹,处处示现大神通。」

师兄们,现在大家闭上眼睛,观想你拥有着这无边无际的虚空之身,到处都是你,对吧,你无边无际、无边无际……是不是所行没有障碍?肯定是所行没有障碍。哪怕你现在闭上眼睛是一片漆黑,你就观想着这无量大的漆黑就是我,你在这里有障碍吗?虚空里谁障碍你?要能这样障碍你,祂就不空了(不是虚空了)。没有障碍,法身所行就是这样的没有障碍。没有障碍,那么是不是哪里都能去?哪里都能去!对吧?到到处处都可以示现神通,这个就是要定境,能入定的师兄就知道了,每一次可能都不一样,可能在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世界,也可能回到了过去,你可能做过这个、做过那个……无数世的记忆……法身其实说祂空吗,其实也空,但是又蕴涵着一切。你浸泡在法身中,就是浸泡在无数世的记忆当中。所以越空越不空,极致的空就是极致的有。你越空成法身,你越见到无量劫的所有一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宗教信仰,他(她)们认为宗教就是来给你洗脑的,或者说宗教就像毒品一样是一种精神麻痹,但是他(她)们一旦开始了解一下各个宗教,深入了解一下,他(她)们就发现好像还真的是讲得通……再进一步地了解甚至实证,他(她)发现原来真的是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有肉身层面的,有精神层面的。比如说有的师兄有各种病,学佛了,治好了……很多例子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太多太多……有心灵层面的,过去抑郁症、焦躁不安、神经质,学佛了都变好了;原来愤世嫉俗的,学佛了,变得经常微笑,很宽宏大度、很淡定,各种转变……你不深入又怎么能了解呢?其实你深入到各个宗教当中去,只要它是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前的宗教,它都能自圆其说,你一旦试着去领受这些教义,去品味,它真的能够愉悦你的精神,甚至帮你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这宗教伴随着人类这么久了,一直让人痴迷。它如果没有用、没有实用性,谁会需要它呢?不管发生什么,修得好的佛弟子总是那样的淡然、自在。我们的底气源于哪里?不就是源于你了解了什么是你生命的本质吗?你了解这个世界这些幻象是假的,假有、幻有,它不是真有,别人当真了,他(她)的喜乐、他(她)的痛是极致的深。你不是那么当真,你的喜乐和你的痛就会相对的少一些,总是知道这个世界像梦幻一样的,所以你就是参与它、享受它、体验它……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我参与、我享受、我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味道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都是体验嘛,酸甜苦辣种种的味道都是体验嘛!他要是不变化、不刺激,那我体验它做什么呢?你把它仅仅是当作一种体验,你就真的是淡定的、淡然的、无所畏惧的……

【复次,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不可坏金刚幢主海神,得巧方便守护一切众生善根解脱门;不杂尘垢主海神,得能竭一切众生烦恼海解脱门;恒住波浪主海神,得令一切众生离恶道解脱门;吉祥宝月主海神,得普灭大痴暗解脱门;妙华龙髻主海神,得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普持光味主海神,得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解脱门;宝焰华光主海神,得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解脱门;金刚妙髻主海神,得不动心功德海解脱门;海潮雷音主海神,得普入法界三昧门解脱门。

尔时,出现宝光主海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海神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讲的是释迦佛成道的时候,来的这些贵宾当中的主管海的神,都分别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呢,「出现宝光主海神」作为代表发言,讲说偈颂:

【不可思议大劫海,供养一切诸如来,普以功德施群生,是故端严最无比。】

我们依然是看一些要点,说:佛用无量的劫海供养了一切佛,这是指这些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还没成佛的时候),非常精进和努力,供养了一切佛。但是他把供养佛的功德都给布施出去了,也就是回向了(回向给一切众生了),因为他们无私,所以非常地端严无比。

【一切世间皆出现,众生根欲靡不知,普为弘宣大法海,此是坚幢所欣悟。

一切世间众导师,法云大雨不可测,消竭无穷诸苦海,此离垢尘入法门。

一切众生烦恼覆,流转诸趣受众苦,为其开示如来境,普水宫神入此门。

佛于难思劫海中,修行诸行无有尽,永截众生痴惑网,宝月于此能明入。

佛见众生常恐怖,流转生死大海中,示彼如来无上道,龙髻悟解生欣悦。

诸佛境界不思议,法界虚空平等相,能净众生痴惑网,如是持味能宣说。】

这个《华严经》毕竟是释迦佛证道之后最先讲的经,他直接讲的就是佛的法身境界。其实《华严经》的很多句子一直在提示你那个「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总是在说,就是大家没注意。

「诸佛境界不思议」,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一句话:「法界虚空平等相」。成佛了,法、报、化三身合一了,说化身(应化身大家都知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也是圆满报身的样子。法身到底什么样?因为法身无形无相、不可见,大家就很好奇。《华严经》反复都在提「法界虚空平等相」,法界身就是虚空的,就是完全平等的,看什么都是自己,你看什么都是自己,自己和自己能不平等吗?这就完全平等,对吧?你看这个是自己,那个是他,自他是不可能平等的。人的本质是自我为中心的。你立了一个「自」、一个「他」,怎么能平等呢?你真正成了法界身,尽虚空遍法界了,看什么都是自己了,那就真平等。不用说怨亲平等了,六道一切都平等,什么都平等,此事物与彼事物完完全全平等,甚至说某种意义上一个蚂蚁和一尊佛完全平等。为什么呢?因为在法界身看来完全都是自己,没有分别。

【佛眼清净不思议,一切境界悉该览,普示众生诸妙道,此是华光心所悟。】

真正地证得了法界身你才拥有「佛眼」。佛眼是极致清净的,是不可思议的。一切境界全都能够看到,了解清楚。所以佛最圆满的五眼六通,也是要「法、报、化」三身合一之后才能得。

这也是像一幅画卷一样慢慢展开的,说像一幅画卷,也可能不够准确。就说这种能力(五眼六通的能力),在「法、报、化」三身合一的时候就真正得到了。但是他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有时间的先后顺序,他可能先用这一通,先用那一通,但实际上到最后又发现这五眼六通都有,毕竟都是法身自己的功能。说五眼、说六通有数字的分别,这还是头脑意识的产物,实际上在法界身这里,五眼六通就混成一种本觉了,一种圆满的遍知遍觉。所以佛叫「正遍知觉」也叫「正遍知」。祂已经不只是六根互通、互用,祂所有的觉识功能全都打成一片了,就成了一种圆满的本觉、圆觉、遍觉。

【魔军广大无央数,一刹那中悉摧灭,心无倾动难测量,金刚妙髻之方便。】

然后呢,也可能是为了试炼这个佛是否真的已经成佛了,就在最关键的时刻,在成佛前,会有魔来干扰;成佛后依然会有魔、可能无央数的魔来试炼。不试怎么知道你成佛了呢?我们看释迦佛成道了之后,这个提婆达多总是想杀他、害他、诽谤他。

有人讲:这成佛了,招引来的魔还更大了,那我成佛做什么?如果没有这么厉害的魔来试炼你,怎么知道你是佛呢?你说你是武林高手,是不是得找另一个很厉害的高手来跟你对决一下,打个擂台才能证明谁胜谁负、谁是真正的最厉害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一旦成道了,引来的魔的力量也是很大的。但是呢,这些魔终究还是会被佛所降伏,这个时候才能衬托出佛是真的圆满到极致了。

那么厉害的魔,无央数的魔来了,佛可能一刹那就摧灭了。其实所谓的摧灭就是不为所动。

魔——执著的化身、贪执的化身,他来可能引诱你、伤害你。引诱你是对你好,伤害你是对你坏。说八风吹不动,八风其实也是分成(主要是)两种风,一种是好风,一种是坏风。一种是引诱你的风、利于你的、对你好的;一种就是伤害你的、对你坏的。有的师兄记这个八风吹不动总是记不住,那你就记二风吹不动:好风、坏风都吹不动。我们平常遭遇的这些境况不就是好坏两种吗?好的叫顺境,坏的叫逆境。这个魔也一样的,他在试炼佛的时候,要么是利诱你、色诱你,看你动不动摇,不动摇;之后呢伤害你、贬低你、谩骂你,甚至直接就是武力攻击,你还是不为所动,你始终不动,那不就胜利了吗?

【普于十方演妙音,其音法界靡不周,此是如来三昧境,海潮音神所行处。】

接着又讲,说:证道的佛,可以在这个法界各处(其实就是宇宙的各处)去讲法(讲说妙音)。他的法音到处周遍,但是人道在固有的这个觉知范围内他(她)看不见。他(她)可能看到:这佛就在这儿,没去别处。但是你要用天眼去看、去用佛眼去看,就看到了,佛穿梭于法界的到到处处,去利益众生,这是佛的三昧之境(就是禅定境界)。

【复次,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解脱门;普洁泉涧主河神,得普现一切众生前令永离烦恼解脱门;离尘净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涤一切众生诸惑尘垢解脱门;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恒出饶益众生音解脱门;普救护众生主河神,得于一切含识中恒起无恼害慈解脱门;无热净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凉善根解脱门;普生欢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众生永离悭著解脱门;广德胜幢主河神,得作一切欢喜福田解脱门;光照普世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杂染者清净、瞋毒者欢喜解脱门;海德光明主河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入解脱海恒受具足乐解脱门。

尔时,普发迅流主河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河神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讲的是:贵宾当中的主河神(主管河流的这些神),都分别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这些都是与会嘉宾的介绍,接下来,就是主河神当中的代表「普发迅流主河神」在佛威神力的加持下,讲述了一个偈颂:

【如来往昔为众生,修治法海无边行,譬如霈泽清炎暑,普灭众生烦恼热。】

说佛过去世为了众生,学了无量的法。

我们知道释迦佛有的时候学法的那种疯狂、那种痴迷,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为了半个偈颂可以舍命,可以把自己喂给饿鬼吃,就是这样的爱法,释迦佛为法而生。你把你的力量用在哪儿,你的收获就在哪儿,因为释迦佛无数世特别爱法,就积累了很多的法,什么是法?智慧嘛!所以这些佛里释迦佛讲法方面就很疯狂。

释迦佛的讲法就好像是丰沛的雨水,可以把炎热酷暑消灭,灭掉众生的烦恼。

【佛昔难宣无量劫,以愿光明净世间,诸根熟者令悟道,此普洁神心所悟。

大悲方便等众生,悉现其前常化诱,普使净治烦恼垢,净眼见此深欢悦。

佛演妙音普使闻,众生爱乐心欢喜,悉使涤除无量苦,此遍吼神之解脱。】

这一切也是释迦佛过去发的大愿,这大愿的光明支撑着他,一直持续地这样的努力、这样的付出,在他证道之后用光明去清净整个世间。在讲法的时候那些根器已经熟的那些众生,可能听着听着法就证得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证得了几地菩萨,就悟道了。

【佛昔修习菩提行,为利众生无量劫,是故光明遍世间,护神忆念生欢喜。

佛昔修行为众生,种种方便令成熟,普净福海除众苦,无热见此心欣庆。】

接下来讲,说:「佛」他的光明辐射的范围有多远,跟他无量劫以来的积淀也非常有关系,付出与收获是真的成正比。因为释迦佛过去修菩提行,到了疯狂的程度了,利益众生已经利益了无量劫了,所以他成佛之后他的光明是真的周遍世间。每一个佛成佛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看着好像听一次佛讲法,立刻证得什么果,你不知道他过去都修了多少世了。

【施门广大无穷尽,一切众生咸利益,能令见者无悭著,此普喜神之所悟。

佛昔修行实方便,成就无边功德海,能令见者靡不欣,此胜幢神心悟悦。】

下面又讲:释迦佛修布施也是修到疯狂的地步。详细的我们后面会讲,《华严经》后面会讲,所以这里就先不扩展开了。

六度中「布施」是第一个,布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先想一想那些不愿意做布施的人,什么好东西都想自己藏着,不舍得给别人的人,会让周围人感觉怎么样?他非常自私,是不是!所以布施其实是度你的自私的,你拥有的再美好的东西,只要别人想要,你立刻大大方方给他(她)了,这说明你这个人不自私。成佛先除你的自私,所以六度里,「布施」排在其他五度的前面了。你自私怎么能成佛?你想成佛吗?先看看你是否还自私。就先从物质上看,你拥有的好东西,金钱或者财物,你能不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大大方方地、慷慨地就布施出去?就先看自己自私的程度,这是最直接的检验方式。从物质上先看,再从法上看。你懂的这些道理,你所认识的良师,你所证得的境界或者你的修行经验,这一切,你愿不愿意分享?再看其他方面,别人痛苦的时候你愿不愿意让他(她)快乐起来?周围有谁苦着脸,你想不想哄他(她)高兴?这是很直白地讲。「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布施的三种类型。财其实也包括外财和内财,我们讲的物质其实是外财,内财还包括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甚至内脏,这些后面都会详细讲。「布施」是不是可以把你的自私全都消除?所以,如果师兄们把布施这一度做到极致了,你离成佛已经很近很近了,真的是很近了。关键就是我做了,做了但没有做到极致,这是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跟佛的差距。

六度怎么圆满?到极致才叫圆满。我做了吗?做了,那不叫圆满。其他五度也一样的,你有没有做到极致?佛是不妄语的,你做到极致了(圆满了),绝对就成佛。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佛,你就看他六度是否都圆满了,不是说只看禅定境界是否很厉害(是不是很有神通),不是只看一方面的,也不是说是不是很能讲法,不是这样的,要六度合起来的。六门功课,门门满分,才可以的。说简单吗?很简单,路线很清晰;说难吗?不容易的。要太容易了成佛也就没意思了,其实众生都喜欢有点难度的事情。

【众生有垢咸净治,一切怨害等生慈,故得光照满虚空,普世河神见欢喜。】

众生谁有垢染呢,佛就想帮他清净地修治,佛希望一切众生都变得清净,因为只有你极致地清净了才有绝对的幸福。对一切伤害过自己的这些人,佛都不记恨的,都看着是自己的孩子,有无边的体谅。就是因为如此,所以佛的光才照满了虚空,佛的德是真的配位了,所以该得到的就都得到了。

【佛是福田功德海,能令一切离诸恶,乃至成就大菩提,此海光神之解脱。】

佛是福田功德之海,能令一切离开所有的恶,到最后成就大的菩提。

这节课经文内容是很多的,我们是计划三课时讲完,今天是第一个课时。希望我们能够在这最后一次的对《华严经》的学习当中,完完全全地融入到「毗卢遮那佛」的佛心、佛体当中去,如果真的《华严经》学完了,你融入了毗卢遮那佛的佛心、佛体,其他的经你可以不学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12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025(第一〇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025(第一〇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三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这个时候,普贤菩萨想要重新强调一下前面的法义,就承佛威力的加持,讲说了一个偈颂:【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中)

上节课我们讲到,大威光太子来到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这里听法,觉悟了,后来他也讲法,度了无量的众生。【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这个时候,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就给这个大威光太子...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文殊菩萨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娑婆世界这里有着怎样的内涵。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是无数次的古佛再来,未来也将再次成佛。文殊菩萨是怎么出现的呢?在最初的最初(无量久远劫...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我们继续来学习贤首菩萨的偈颂。上节课讲到,「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当我们具足了神通的深妙密用的时候,就会经常被诸佛所想起、所挂念。因为什么呢?我们渐渐地与诸佛「同频共振」了。【若为诸佛所忆...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中)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中)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此时,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在禅定中,他却有一个分身(或者说应化身、意生身)升到了须弥山的顶上,来到了忉利天王的宫殿。从其他世界来的善慧菩萨,...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当中的「真实慧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宁受地狱苦,得闻诸...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