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009(第〇四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四(中)

00:00

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

【复次,柔软胜味主稼神,得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脱门;时华净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解脱门;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解脱门;增益精气主稼神,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解脱门;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妙严环髻主稼神,得普发众生净信华解脱门;润泽净华主稼神,得大慈愍济诸众生令增长福德海解脱门;成就妙香主稼神,得广开示一切行法解脱门;见者爱乐主稼神,得能令法界一切众生舍离懈怠忧恼等诸恶普清净解脱门;离垢光明主稼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善根随应说法令众会欢喜满足解脱门。】

在释迦佛证道的时候,很多主管苗稼的神也来了。「主稼神」,主管禾苗、庄稼的神,他们也证得了各自不同的解脱门……

【尔时,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稼神众,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主稼神当中的代表「柔软胜味主稼神」,承佛威力讲了一个偈颂:

【如来无上功德海,普现明灯照世间,一切众生咸救护,悉与安乐无遗者。

世尊功德无有边,众生闻者不唐捐,悉使离苦常欢喜,此是时华之所入。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此法勇力能明证。】

我们依然是看重点: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善逝」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善」是善好,「逝」是超离;善好的超离其实也是解脱的意思。佛是个解脱者,他的种种神力都圆满了(都已经到达了极致才算圆满)。能力已经具备了,未必马上全都用出来,在恰当的时机和因缘下就会展现。

【佛昔修治大悲海,其心念念等世间,是故神通无有边,增益精气能观见。

佛遍世间常现前,一切方便无空过,悉净众生诸惑恼,此普生神之解脱。】

「佛昔修治大悲海,其心念念等世间,是故神通无有边」,观世音菩萨说,他所有的神通(神力)都是因「大悲」而生,为了救护众生而激发了自己无量的潜能。佛的神通其实也是这样的,心心念念都想着世间的众生,想着救护他(她)们,让他(她)们离苦得乐。就这样,无穷的神通就展现出来了。

所以,你的神通不足,原因可能是悲心不够。《涅槃经》中讲:所谓的「慈心定」激发无量神通。这个「慈心」有的时候也指「悲心」。因为「慈」是代表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痛苦。没有痛苦了,不就快乐了嘛!「慈」和「悲」有的时候是一回事。所以,在个别的经文中就倒过来讲,「慈」是拔除众生痛苦,「悲」是给予众生快乐,这就完全意味着「慈」、「悲」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爱众生、救众生,完全无私地去奉献」。其实你最无私的时候,恰恰是能量最强的时候;你最无私的时候,整个宇宙、整个法界的能量都是你的了。

【佛是世间大智海,放净光明无不遍,广大信解悉从生,如是严髻能明入。】

佛是世间的智慧之海,佛是世间最有智慧者,祂放射清净的光明,到处遍照。

这个更多的是指法身的光明,虽然难见,却一直在,当然应化身也一直放射光明。

因为佛拥有着无量的智慧,又放射着清净的、到处遍在的光明。所以众生对佛就生起了极致的信心,通过亲近佛,能够开启自已本有的智慧,智慧多了,越听法就越能听懂。很多师兄反映——「开始听,听不懂;听着听着……就都懂了」。

这个「解」由「信」而来,「信」——你就敞开了你的心之门(开始接纳了),佛的智慧、能量就过来了。他的智慧、能量过来了,充实了你,你的能力在提高。

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很难的法,说哪个经很难懂,那是因为你的功夫没下到位。你的心门完完全全地敞开,让佛的智慧激发你本有的智慧,其实佛的一切智慧,你也本有,智慧多了哪有听不懂的法呢!不存在。

【如来观世起慈心,为利众生而出现,示彼恬怡最胜道,此净华神之解脱。】

「如来观世起慈心,为利众生而出现,示彼恬怡最胜道」,佛向我们指示的是最舒适的、最快乐的道路。

【善逝所修清净行,菩提树下具宣说,如是教化满十方,此妙香神能听受。】

佛在菩提树下会给大家讲说,他过去是怎么修得那些清净的胜行,就这样,这些教化就遍满了十方。

【佛于一切诸世间,悉使离忧生大喜,所有根欲皆治净,可爱乐神斯悟入。

如来出现于世间,普观众生心所乐,种种方便而成熟,此净光神解脱门。】

佛在一切所有的世间,使众生离开忧苦,生起大的喜乐。所有那些俱生的(从轮回之娘胎里带来的)、那些根深蒂固的欲望,都能够修治干净。

「根欲」是根本欲,从这无数世的轮回里带来的惯性;「欲」这里指的是不恰当的一些需求。因为以妄为真,所以追逐的也是妄而不是真,佛能够帮助众生把这些(本有的)固有的惯性都修治干净。

【复次,吉祥主药神,得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解脱门;栴檀林主药神,得以光明摄取众生俾见者无空过解脱门;离尘光明主药神,得能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解脱门;名称普闻主药神,得能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解脱门;毛孔现光主药神,得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解脱门;破暗清净主药神,得疗治一切盲冥众生令智眼清净解脱门;普发吼声主药神,得能演佛音说诸法差别义解脱门;蔽日光幢主药神,得能作一切众生善知识令见者咸生善根解脱门;明见十方主药神,得清净大悲藏能以方便令生信解解脱门;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接下来,是讲各位主管药草的神也来了,证得了不同的解脱门……

【尔时,吉祥主药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众,而说颂言:】

主管药草的神当中的代表「吉祥主药神」也是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大众,讲说了一个偈颂:

【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如来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能够了解一切众生的心。

如果拥有这种「他心通」,需要极深的定功,极深的定功的前提是极致的清净,极致的清净从圆满的持戒而生;「戒生定,定生慧」,因戒而无比清净,定功到达极致生起无量智慧,一切遍知遍觉。

【大雄善巧难测量,凡有所作无空过,必使众生诸苦灭,栴檀林神能悟此。

汝观诸佛法如是,往昔勤修无量劫,而于诸有无所著,此离尘光所入门。】

佛做的一切——伟大的雄力善巧,所有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让众生的苦除灭」。佛看得比较远,他不是只看一时或者一世,他是看过去、现在、未来的。

众生跟佛的差别就是:众生总是喜欢狭隘地盯着点,最多盯着面;佛盯着体,甚至超越时空,把握无数的体。站得高才看得远。

【佛百千劫难可遇,若有得见及闻名,必令获益无空过,此普称神之所了。】

佛是百千劫难可遇到的,这个地方其实是针对着众生而讲的。一旦你修成佛了,那见佛就是太容易的事情了,你能发现这个(宇宙中)法界内有那么多的佛,你会(得到)非常的喜悦、非常的安慰。但是你能力还达不到的时候,让你遇到一个阿罗汉都困难,遇到了,你也认不出;佛就在你眼前晃,你也不认识,甚至可能还误以为是魔。

所以,我们过去也经常引用一句话说:「学生准备好了,老师才会出现」。你这个学生没准备好,这老师在这儿也没用啊!一个小学生遇到大学老师没用啊!你是小学程度,只能遇到小学老师,就算你遇到大学的、高中的、初中的老师,你都把他们变成小学老师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给你讲话为了让你听懂,就得适应着你的根性而讲,所以你是小学生,你见到的这些老师无非也都是小学老师。

【如来一一毛孔中,悉放光明灭众患,世间烦恼皆令尽,此现光神所入门。

一切众生痴所盲,惑业众苦无量别,佛悉蠲除开智照,如是破暗能观见。】

「如来一一毛孔中,悉放光明灭众患」,为什么强调毛孔呢?因为毛孔意味着无量数的,很难有人说我能数清我有多少毛孔,毛孔形容其多,从毛孔中放光明,说明光明无数无量。

【如来一音无限量,能开一切法门海,众生听者悉了知,此是大音之解脱。

汝观佛智难思议,普现诸趣救群生,能令见者皆从化,此蔽日幢深悟了。

如来大悲方便海,为利世间而出现,广开正道示众生,此见方神能了达。】

如来一音无限量,能开一切法门海。佛就算是讲一种法理,关于「真如」(实际)的一种法理,这一句话里其实就包含着一切的法门了。一切的法门找的是什么?不都是那个真如(实际)嘛!佛晓了真如(实际),他讲着关于真如(实际)的一些道理,一切法门都要遵循这些道理。

接下来看最后一句

【如来普放大光明,一切十方无不照,令随念佛生功德,此发威光解脱门。】

念佛,念哪个佛?怎么念?

首先,念哪个佛?在我们修行的不同时期,你可能会变化,可能这个时期爱念这个佛,那个时期爱念那个佛,就随心而走。你此时此刻最喜欢念哪个佛,念着最舒适、最欢喜,你就念,一直念下去,念到极致,可能得到一些指引,该换的再换。如果没有什么指引让你换,你就一直念下去。

通过念佛、持佛的名号,念着念着……可能念出了佛的应化身出来了(有感应了)。再继续念,狠狠地念下去……念空了,念到佛的法身里面去了。通过念佛也能成佛,跟佛无二无别,但关键你是怎么念的。要念到骨髓里去,心里就只有祂,没有别的。不是只追求数量,盲目地只追求数量有的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烦得要命,厌倦、痛苦,那就带来烦恼了,有了烦恼,你也不想念了)。一天哪怕没念多少声,但每一声都入骨入髓的,心净得就跟法身佛已经同体了,那就有效果。有的人临终也念佛,但是还是没能往生,他们是停留在嘴头上的念,就没有入骨入髓,没有至诚恳切。因果真实不虚,你装装样子,它能有真实的好效果吗?

刚才讲念哪个佛,后来又讲了怎么念,总的来说跟着你的心走(所谓的心,世俗中人有的时候叫它「直觉」,甚至「第六感」),凭直觉、凭第六感,只有你最感兴趣的,你才能扎入进去。

这里提到让众生学会念佛,念佛能生出功德。你念佛的时候,你就诸恶莫作(诸恶都没作);你念佛的时候(与佛同心、同体的时候),你就众善都在奉行。这念佛念对了,你就已经实现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是佛?佛是至臻圆满的觉悟者。你跟至臻圆满的觉悟者同心、同体了,你不也就成佛了嘛!

「念佛成佛」也是个法门;「开启自性的智慧」(破迷开悟),那也是法门。我们学院一直倡导即身成佛(今生就修成佛),这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怎么实现这个理想目标?按「六度」下苦功夫。另外,没事就念念佛,上一下保险,双保险。我们一直在这样倡导,就是「六度加念佛」。这样做到位了,哪怕是「六度」未能圆满,没有今生就修成佛,你「念佛」念好了,直接去极乐世界,不也是不退转的菩萨嘛,也给未来打了相当好的基础了。

【复次,布华如云主林神,得广大无边智海藏解脱门;擢干舒光主林神,得广大修治普清净解脱门;生芽发耀主林神,得增长种种净信芽解脱门;吉祥净叶主林神,得一切清净功德庄严聚解脱门;垂布焰藏主林神,得普门清净慧恒周览法界解脱门;妙庄严光主林神,得普知一切众生行海而兴布法云解脱门;可意雷声主林神,得忍受一切不可意声演清净音解脱门;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解脱门;妙光逈曜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解脱门;华果光味主林神,得能令一切见佛出兴常敬念不忌庄严功德藏解脱门。】

接下来讲的是在佛陀证道的时候,有很多主管树林的神也来了,他们也证得了各自的解脱门……

【尔时,布华如云主林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林神众,而说颂言:】

主林神当中的代表「布华如云主林神」,在佛威神力的加持下也讲了一个偈颂。

这里总是提到「承佛威力,讲说偈颂」,这就说明:到了佛这里,这不擅长作诗的都成了诗人了。承佛威神力的加持,来到这里,灵感突发,都会讲说偈颂了。什么是偈颂?偈颂就是诗歌,就是数量相同的文字排列在一起,看着很整齐,版面很干净、很舒服(但是不一定押韵,不一定非常工整地押韵)。来到佛这里,这些贵宾都变成了诗人。

布华如云主林神说:

【佛昔修习菩提行,福德智慧悉成满,一切诸力皆具足,放大光明出世间。】

佛在过去也是功夫下到位了,一直修习菩提之行。「菩提」是什么?是关于真理、真相的智慧。佛一直追求真理和真相,结果就真的发现了真理和真相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福德和智慧都成就了极致的圆满。

「福德」主要靠断恶修善而得;「智慧」主要靠破迷开悟而得。但我们上节课也讲了,其实破迷开悟也会帮助你断恶修善;而断恶修善,心越来越无私,自性越来越清净,也会帮助你获得无量的智慧。其实两者相辅相成。

佛的一切种种神力都具足了,终于圆满了,所以放射大光明,出现于世间。

一个真正的佛出现在世间的时候,他未必会很低调,这个跟他的使命和发愿有关系,他未必真的就隐藏自己。但有许多的佛的分身有可能隐藏自己(很低调),或者是一些佛菩萨以及他们的分身,可能这一世一直行使使命,都没有让众生发现他是谁,这样的情况也很多见。但如果是一个世界的教主出现了,他绝对不会特低调,他比较高调。他要用他的神力和智慧扭转乾坤,用他的大光明震动世界。一个世界的教主出现于世的时候,甚至可能很高调,他将用事实去回应所有的质疑。

【悲门无量等众生,如来往昔普净治,是故于世能为益,此擢干神之所了。】

下面讲「悲门无量等众生」,众生有多少种,佛的慈悲之门就有多少种。也就是说,你需要什么药方、什么药,我这里就有什么药方、什么药。为什么佛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什么药都有)?因为过去世积淀太深厚了,往昔普遍地、清净地修治过各种法门(各种大悲之门),所以现在在世间就能够自由自在地去利用过去世的这些积淀。

【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入于深信海,普示一切如来道,此妙芽神之解脱。】

要是有众生真的见到一次佛,佛就会让他(她)深深地入到信海里,就是这个众生只要他(她)见到佛,他(她)的心就变了,就完全入到那种深信不疑的海洋里去了。

佛会普遍地开示一切「如来」之道,从「真如」那里来的。

过去我们谈到「真如」、「佛性」、「如来藏」,经常讲祂是源头,说源头其实也不是特准确,为什么呢?因为「真如」祂不是一个点聚在一个圆球的中心或者是在山崖的高处。这个「源头」,我们要么理解为像一个圆的圆心,它在一个中心点;要么理解为河流的发源地,会是很高的地方,从那儿水流下来。其实「真如」到处遍在,不存在中间或者高低,不存在中间、两边或者高与低,祂到处遍在。「如来」——从真如而来,这个「如」,是到处都有、都在的。那么佛从哪儿来?从任何一个地方来,因为「如」到处遍在,佛又从「如」而来。所以说,佛从任何一处来,任何地方都是佛。大家去感受,你如果还是不能了解,你就按逻辑分析推理也是这样的:「如」——真如,祂到处遍在,佛又从「如」而来,那是不是到处都能生出佛?所以哪里都有佛,任何地方(不管染污或者清净,无所谓中边,无所谓上下),到处是佛。因为「如」即是佛;「真如」才是佛之根本,才是真佛;「如」即是佛,「如」到处遍在,所以佛到处遍在。

一切是佛!佛是一切!

【一毛所集诸功德,劫海宣扬不可尽,诸佛方便难思议,净叶能明此深义。

我念如来于往昔,供养刹尘无量佛,一一佛所智渐明,此焰藏神之所了。

一切众生诸行海,世尊一念悉了知,如是广大无碍智,妙庄严神能悟入。

恒演如来寂妙音,普生无等大欢喜,随其解欲皆令悟,此是雷音所行法。】

「恒演如来寂妙音,普生无等大欢喜,随其解欲皆令悟」,佛讲法的时候,你感觉很寂静、很美妙、很深妙,然后会生出无与伦比的、极致的欢喜。佛会根据你的认识理解能力来讲法,也就是因机逗教、量体裁衣、或者说叫因材施教。这「解」指的是认识理解能力;「欲」就是内心的爱乐、欲求。你喜欢天文,他给你讲天文;你喜欢地理,他给你讲地理。所以佛必须什么都懂,不然就没有话题,就没有办法实现「同事摄」。佛必将具备一切智慧才行(一切智慧都具足),所以才方便进行各种形式的「同事摄」。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严经》的后面讲,从「五地菩萨」开始就要什么都懂了,外道的很多典籍你都得学习,天文、地理、医学、各种娱乐活动、艺术、舞蹈、下象棋……甚至赌博,你什么都得懂点儿,不然你度众生的时候,有的众生你就不方便度了(你跟他没话题)。

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看你怎么用,用不好一切法都是魔法。甚至可以讲,只要能够促进众生的觉悟,一切都是对的,关键还是发心。但你只有发心,可能有的时候会沦为一种借口(我发心好啊,怎么样……),还要看一下结果(还要看一下结果)。

【如来示现大神通,十方国土皆周遍,佛昔修行悉令见,此普香光所入门。

众生譣诐不修德,迷惑沉流生死中,为彼阐明众智道,此妙光神之所见。】

「如来示现大神通,十方国土皆周遍,佛昔修行悉令见」。《华严经》是反复强调神通的,为什么总是强调神通呢?因为释迦佛证到极致圆满的时候,「五眼六通」自然就具足了,这也是他证得圆满的一个标志,所以总是会强调神通。我们讲过,佛是「慈悲第一」、「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有任何一点不是第一,那就还没成佛。所以这极致的「大神通」是成佛的标志之一,但不是全部,还要看「慈悲」和「智慧」。

上节课也提到,衡量一个人的修行,围绕着「六度」(六个标准)去检验,也是非常合理的、非常科学的。

【佛为业障诸众生,经于亿劫时乃现,其余念念常令见,此味光神所观察。】

这里指的是什么呢?业障重的众生,可能经很久很久才能见到佛,佛就站在这里,业障未除的众生就看不见。有十个人都去求佛加持,这十个人里谁最先得到佛的加持(真的能够得到加持)?绝对是那个习气最少的、最清净的,越是没什么「贪、嗔、痴、慢、疑、嫉妒」的这些众生,他越能够第一时间(最快地)得到佛的加持。

你自己「贪、嗔、痴、慢、疑、嫉妒」习气那么重,你怎么得佛加持?佛的光照过来了,你这里也接受不了(就没感觉)。所以,十个众生来祈求佛加持,结果都不一样。有的是真的得到了加持,跟佛共振了,自己都发光了;甚至当下被同化成佛的都有;但有的依然如故。

不是佛能力不行,是你准备好了没有?就拿杯子来打比方:佛倾洒的是甜甜的、清净的甘露水,一个空空的、干净的杯子它就可以盛满这甘露水;那么染污的杯子装这甘露水,看这甘露水也挺染污的;还有一些染污的杯子,它自己里边的脏水还没倒干净,它怎么再装甘露水?

你的心越空、越清净,你就越能第一时间得到佛的加持,甚至是完完全全的(全部的、没有遗漏的)加持。

【复次,宝峰开华主山神,得入大寂定光明解脱门;华林妙髻主山神,得修习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解脱门;高幢普照主山神,得观察一切众生心所乐严净诸根解脱门;离尘宝髻主山神,得无边劫海勤精进无厌怠解脱门;光照十方主山神,得以无边功德光普觉悟解脱门;大力光明主山神,得能自成熟复令众生舍离愚迷行解脱门;威光普胜主山神,得拔一切苦使无有余解脱门;微密光轮主山神,得演教法光明显示一切如来功德解脱门;普眼现见主山神,得令一切众生乃至于梦中增长善根解脱门;金刚坚固眼主山神,得出现无边大义海解脱门。】

接下来讲的是,与会的贵宾当中的各个主山神也证得了不同的解脱门……

【尔时,开华匝地主山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山神众,而说颂言:】

主山神当中的代表「开华匝地主山神」也讲说了一个偈颂:

【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

如来现在有这样无量的神通,都缘于他过去世修了无边的殊胜之行(付出的多,所以得到的多)。而且佛的法门无量,像尘埃的数量(像微尘的数量)一样多,这些法门都能够帮助众生深深地悟入诸法实相,而获得无尽的欢喜。

【众相严身遍世间,毛孔光明悉清净,大慈方便示一切,华林妙髻悟此门。

佛身普现无有边,十方世界皆充满,诸根严净见者喜,此法高幢能悟入。】

佛的真身(法身)到到处处遍在,没有边际,充满了所有的世界,佛的六根无比的庄严、清净,见到他,众生就会非常地欢喜。

【历劫勤修无懈倦,不染世法如虚空,种种方便化群生,悟此法门名宝髻。】

佛经历了无量久的时间认真地修行,没有懈怠和厌倦,不染于世间法,就好像虚空一样……

【众生盲暗入险道,佛哀愍彼舒光照,普使世间从睡觉,威光悟此心生喜。】

这世间的众生,就好像盲人在无边的黑暗里走入了险道(凶险的道路),佛哀愍这些众生,舒光普照,使世间众生从睡梦中觉悟。

【昔在诸有广修行,供养刹尘无数佛,令众生见发大愿,此地大力能明入。】

佛也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在六道的各道广修供养,供养了无量的佛。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供养了无量的佛,让众生见到佛就佩服,也会跟着学,去发大愿。

【见诸众生流转苦,一切业障恒缠覆,以智慧光悉灭除,此普胜神之解脱。】

佛用他的智慧光可以灭除众生的一切业障,这里灭除业障其实是帮助众生觉悟的意思,一旦觉悟了,就知道「业障本空(业本空),一切幻化不实」。

【一一毛孔出妙音,随众生心赞诸佛,悉遍十方无量劫,此是光轮所入门。

佛遍十方普现前,种种方便说妙法,广益众生诸行海,此现见神之所悟。】

下面又讲,佛的每一个毛孔都能够发出妙音。也并不一定直接就是说这个应化身每一个毛孔都在讲法,毛孔还是形容数量多。然后在定中看,因为佛一讲法,有时候声音就显现为光,这每个毛孔发妙音其实跟每个毛孔放光明是类似的意思,就是说佛有无量光、有无量音。

大家不要只从相上去了解、去理解,如果你只从相上去理解,你会想:每个毛孔都发妙音,每个毛孔都出不同的声音讲法,那不就乱了嘛(混乱成一团了),不是那个意思。

每个毛孔都能绽放光明,每个毛孔都能发出妙音,是指妙音的数量是无有穷尽的,然后随着众生的心可以赞叹诸佛,可以周遍十方、周遍无量劫……

【法门如海无边量,一音为说悉令解,一切劫中演不穷,入此方便金刚目。】

佛的法门是无边的,但都围绕着真如(实相)。所以有的时候,听佛一句法,修各个法门的众生都能得益。佛在讲法的时候,讲的就是真如(实际),不是别的,而所有法门所探索的、追求的正是真如(实际),所以一音就能包含一切法门。

「一切劫中演不穷」,既是反复地讲说真如(实相)的意思,也是代表佛的讲法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所有佛的讲法都继承了过去诸佛的讲法,这些法是一致的,这也是「演不穷」的一种含义。就是我讲的法,无量诸佛都讲过,这个法好像讲个没完没了,未来佛讲的也是我这些法,这个法的火炬一直往下传,这就讲不完,讲不尽……所以说「不穷」,不穷就是无穷无尽。同时,佛讲法「不尽」,从听众的角度来讲,也是代表他们听得陶醉,入「三昧」了,好像这个法余音绕梁、一直持续,完全地陶醉在其中了,已经忘了过去、现在、未来(忘记了时空),所以说「法门如海无边量,一音为说悉令解,一切劫中演不穷」……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13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1(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毗卢遮那佛那极美极美的华藏庄严世界海……【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诸佛世尊世界海,庄严不可思议。何以故?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一切境界,一一皆以世界海微尘数清净功德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2(第〇九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2(第〇九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九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二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九卷「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无边妙华光香水海东,次有香水海,名离垢焰藏;出大莲华,...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譬如大海金刚聚,以彼威力生众宝,无减无增亦无尽,菩萨功德聚亦然。】贤首菩萨说:就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含藏着众多的金刚宝物,大海靠着它的威力,能生出种种珍宝,而海水却无减无增,就这样无有穷尽;诸佛在「...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又放光明名乐法,此光能觉一切众,令于正法常欣乐,听闻演说及书写。】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乐法光明」(爱乐佛法)。被乐法光明一照耀,很多众生也会觉悟,他们会非常的喜欢正法。...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在须弥山的顶上,在忉利天王的宫殿,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法慧菩萨在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下,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的「十住位」。前面已经讲完了九个住位,今天开始讲菩萨的第十——「灌顶住」。【佛子,云...

华严经 054(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4(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4(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