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上)

00:00

四圣谛品 第八

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想要了解,但是又总觉得太抽象。好在《华严经》当中有专门的「四圣谛品」,详细讲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在不同的世界有着怎样的内涵。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或者诸位菩萨在教化众生的时候,都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在不同的世界,会根据当地众生的根性、爱乐、欲求等等的不同,也根据众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去讲说不同的法,目的都是帮助大家契入到诸法实相当中。

此时我们就来看一下,被尊称为「诸佛智慧之母」的文殊师利菩萨(他)是怎样讲「四圣谛」的: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诸佛子,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

首先他说:诸位佛子,在娑婆世界这里,「苦圣谛」有种种不同的名字。有的时候「罪」是一种苦(罪,罪恶的罪,罪过的罪),为什么说罪是一种苦呢?我们想一下:罪恶,说明罪的程度有点深;罪过,是一些过失。一旦造作了罪恶或者罪过,就会导致伤害,不是对他人的伤害就是对自己的伤害,所以说它是一种苦。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这里,我们也说「逼迫」是一种苦。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强迫你去做,你会感觉是不舒服的、是苦的;或者你遭受到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境遇,你要去忍受,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变异,或名攀缘,】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这里,我们也说「变异」是一种苦。说「好花不常开」,本来花开得很娇艳、很美丽,可能还散发着香味,但是过不了几天就败了;昙花那么美,很快就败了,这种变异让人感觉也是苦的。

「或者攀缘」,「攀缘」也是一种苦。如果说随缘(随他去),那就不苦;我们硬攀着去够什么缘,你要费力气,所以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

文殊菩萨说:「聚」也是一种苦,因为有聚就有散,所以说「聚」也是一种苦。

「或名刺」,你被什么意外的东西刺伤了、刺痛了,这也是一种苦。

在娑婆世界这里,「依根」也是一种苦。因为相里的众生,严重地依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非常严重地依赖、不能逃脱,就完全地陷入到六根所造的幻境。就好像在游戏厅里打「开车游戏」的人,你看,他握着方向盘激动的样子,就好像在真的在开车一样,完全投入进去。众生在「眼、耳、鼻、舌、身、意」造作的幻觉里也是这样,完全地、全情全心地投入,文殊菩萨说这也是一种苦,过于依赖「六根」了,拔不出腿来了。

【或名虚诳,或名痈疮处,或名愚夫行。】

「虚诳」也是一种苦。虚诳,就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欺骗人的这些事件、这些言语,也都是苦。

或者「痈疮处」,这里就有两重含义:要么就是身体上长了痈疮,要么就是心灵上有痈疮。不过我们试下来,无论是身体上有痈疮,还是心灵有解不开的结,用一部经——《佛说疗痔病经》去治疗,都非常管用。白天有空就读诵,晚上循环播放《佛说疗痔病经》,对于痈疮的治疗效果确实非常好!

文殊菩萨说:「愚夫之行」也是苦的表现。愚昧的凡夫,他所做的一切让你都要摇头,是吧?他愚昧(没有智慧),他做的一切让人感觉都是苦。

我们概括一下:什么是「苦」?可以说,众生得了某些病(这病、那病),这些「病」就是苦,「苦」是一种病。

【诸佛子,苦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著义,】

接下来,就讲病的原因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集」,它就代表病的原因——苦的原因。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这里,苦的原因,要么就是被「系缚」了,被因果业缘缠绕着无法逃脱,好像被捆绑一样,这就是苦的原因。

要么「灭坏」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本来美好的事物灭坏的时候,或者是一个人(青壮年)长相也很美,突然无常来了,我们都会叹息,那种「灭坏」也是苦的原因。

或者「爱著」,这也是苦的原因。你要是对一个事物没有爱著,它身上发生什么,你都没感觉;但是你对它产生了爱著,风吹草动可能都会牵动你的心,所以「爱著」也是苦的原因。

「苦集灭道」中,「集圣谛」就代表苦的原因,也就是病因。

【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

文殊菩萨说:「或者妄觉念」,就是众生陷入到虚妄的相中,在虚妄的相中追随着虚妄的意念走(跟着感觉走),这也是苦的原因。

「或者说趣入」,就是完全地扎进去了,完全地扎进某件事情当中去了,这也是苦的原因。

「或者决定」,就是说冥冥中自有定数,您不要再伤心难过了,虽然您的爱人才50多(或者40多)就突然走了;或者种种意外,有些小孩子走得也比较早,人家说这是命数(这是注定的)。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很无奈、很无助,不得不接受,这种感觉也是苦的原因。

【或名网,或名戏论,或名随行,或名颠倒根。】

「网」也是苦的原因,就是你好像被「业网」缠缚起来了,缠绞着你没有办法逃脱,你就好像被轮回的大网网上来的鱼一样,只有继续被轮回内的命运宰割的份儿,这也是苦的原因。

苦的原因还有「戏论」,所有的「戏论」都是就着「相」而说,是吧?有的时候,甚至辩经(讨论法理),佛都说是「戏论」,都是你的一些「心意识」;心意识不停歇怎么见性啊?很多禅宗大德都说你,这种「戏论」也是苦的原因。

「随顺着业缘而行」,随顺着业力、惯性或者烦恼而行,这也是苦的原因。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颠倒根」也是苦的原因。《楞严经》讲,要「舍识用根」,就是说你不要被「六识」所困,回到你的「根本」——「真心自性」这里,回到「如来藏」这里。但是众生颠倒了,他舍「根」用「识」,把「识」当成「根」了,所以这也是苦的原因。苦的原因就是「集圣谛」。

【诸佛子,苦灭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无诤,】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讲:什么是「灭圣谛」(「苦、集、灭、道」的「灭」)?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这里,「无诤」就属于「灭圣谛」,「灭圣谛」就是让苦消灭的方法,相当于是你治病的药方。前面讲了,你有病,病的原因是什么,接着开药方——「灭圣谛」就是药方。

文殊菩萨说:一种药方可以医疗「苦」,就是「无诤」。谁我也不跟他争,他说他的,我做我认为对的;你不跟他争,就算他的意见跟你不统一也无所谓,他说着说着说累了,就不说了。两个人吵架了,一个人总是在吵,你慢慢地保持沉默(不讲话),沉默久了,他吵累了也就不吵了。「无诤」,不跟他争。其实真正的得道者是最不喜欢争论的,他最希望「随他去」,让时间证明一切,他觉得短暂的争论没有意义。你要是懂我,我何必跟你解释呢?你要是不懂,我解释了有什么用呢?总之,不解释、随他去,时间证明一切。「无诤」,这是很好的让苦消失的方法。

【或名离尘,】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这里,「灭圣谛」,有的时候我们讲是「离尘」,「灭圣谛」就是开药方。前面有种种苦,也知道了苦的原因,就等于知道我有病,也知道了病因,接着开药方。「离尘」也是我们开的药方,就是离开所有尘相。一旦有什么事绊住你了,让你不开心,或者缠绕着你,让你放不下、起贪著,你立刻来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立刻解决问题了。无论好事、坏事,都是「相」,都是虚妄,立刻你就离开「尘相」了,是吧?或者「知幻即离,即离即觉」(《圆觉经》里的句子),知道是幻,我就离开它;我离开这个幻,我就觉悟了,这也是药方,可以医治苦,医治我们的病。

【或名寂静,或名无相,或名无没,】

文殊菩萨说:「寂静」也是一种药方。你安处在「寂静」当中,融于「寂静」本身,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活在每一个当下,这也是一种药方,可以治疗苦之病。

还有一种药方,叫「无相」,就是知道一切相「本自无生」、「本自空」,一切相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就当它不存在好了。所以,一切相都不会左右你,这也是一种治疗苦病的药方。

治苦病的药方还有一种,叫「无没」,就是我不被轮回「相」所淹没,我一直了了分明。所有的佛菩萨,尤其是已经证道的这些佛菩萨在相里,「相」的海浪再汹涌澎湃,也不会把这些证道者淹没,他们自由自在得就好像在海中冲浪一样,享受海浪的乐趣,却不会被淹没。这也是药方,但是一般人难以拥有这个药方(这是要付出努力的)。

【或名无自性,】

文殊菩萨说:「无自性」也是一种治疗苦病的药方,知道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究其根本就是一场「空」。

比如说:你面前有个桌子,你先从肉眼所见的表象上来看,这个桌子由种种的木头构成,这些木头可能来自不同的树林由工人加工……你这样一拆分,这些木头最初长在不同的山上都有可能,到最后经过种种程序,构成了你面前的桌子。你说这个桌子是真的存在,还是它只意味着一些流程?一些关系?或者在一些时间内发生的种种动作?你这样一想,这个桌子好像「空」了。有天眼的师兄一看,哇!这个桌子由无量的微粒组成(无量的微尘组成),每一粒微尘里都是佛国,你眼前就不再是桌子,而成了佛国了。你说这个桌子有「自性」吗?它要是真的有一个固定属性的话,应该什么眼睛看它,都一样啊?我们「肉眼」表象上看,它是一些因缘关系的组合,只是一些过程;然后你用「天眼」看,可能看着全是佛国!你说,这个桌子还是桌子吗?不是桌子,它是什么?它是幻相!用不同的眼睛,就等于是用不同的「觉知器」去看,就看到不同的显相。一切「相」都是这样的,也是「唯心所造」。心情好的人看着这个桌子,做工精致、设计巧妙,大师手笔,很欣赏;心情不好的众生,过来直接踢碎了、踢烂了。你看看这个桌子,它如果有真正的属于它自己的一种属性,那种属性应该不会因为任何事物而变化,但是它一直是不稳定的,它只是一个幻相。

一切「相」究其根本,不管你用什么眼睛去看,到最后分析的结果,就是一场「空」,都是「虚妄」的。当你意识到一切相没有自己稳固的、很确定的、确凿不移的属性的时候,你知道「一切相无有自性」,你就不会太执著它了。所以说,「无自性」也是一种治疗苦之病的药方。

【或名无障碍,】

文殊菩萨说:「无障碍」,也是治疗苦病的药方。我自由自在,我就舒适快乐,为什么自由自在就觉得舒适快乐?自由自在意味着什么?没有障碍。空中的鸟儿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没有障碍,那种感觉就是舒适的;你在生活中想什么有什么,没有障碍,是不是也很快乐?所以说,「无障碍」也可以治疗苦之病。

但是你要是想「想什么有什么」,你要好好地「修」才行。你的能量到达「佛」的层级,才真正的能够实现「想什么有什么」。如果能量达不到那个层级,你定功还不错,在禅定境界中也能够实现「想什么有什么」,那也是没有障碍的自在状态。但是,如果说能量级别不够,仅仅是禅定功夫有了,你就会有一种黄粱一梦(做白日梦)的感觉:在禅定里无所不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有光就有光,要有屋子就有屋子,要有神仙就神仙,那是禅定中,你像上帝一样;但是,你打坐结束(下了座),说我要有什么,要有什么……一看还没有,是吧?还是有障碍,还要修。

但你真正修到佛那个级别,还真的是能够左右很多很多的相。正是因为佛的能量级别到了巅峰了,祂起一个意念,整个法界都在变,所以,佛反而无为!反而无为!佛的「意念力」太强大了!祂能够用祂的「意念力」左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甚至法界内所有的世界……这是真的!你修行的层次越高,你的「意念力」(左右相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越是修到高层次,这个人的德行越必须匹配,不然一不小心,「相」的世界就会遭遇大的灾难。所以你能量越强,你的德行就越要匹配(要跟得上),不然就是一种灾难。

【或名灭,或名体真实,或名住自性。】

接下来,文殊菩萨也讲:「灭」也是一种药方。灭什么呢?灭你的妄想、灭你的分别、灭你的执著,「灭」字也是药方。

药方还有一种,叫「体真实」,就是说我们多多地听经闻法、实证,你自己去体证(去感受)那个真实的「本来面目」,那个真理(真相)。你亲自去感受,你感受了,就不会再被假象所骗、所蒙蔽。所以说,「体真实」——体悟、体证真实,这也是药方,能够治疗众生的苦之病。

同时「安住真心自性」,安住「第一义谛大空」,安住心灵不生不灭的「本体」,安住清净的「如来藏」,这也是治疗苦的药方。

【诸佛子,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

接下来,文殊菩萨又讲:在娑婆世界,「道圣谛」,就是知道药方了,我要具体用药了,要怎么用药(治疗过程),这就是「道圣谛」。「道」其实就是方式、方法,是解脱道的意思。

在娑婆世界,「一乘」(最高乘),它是究竟的解脱道。

或者说「趣向寂灭」,也是很究竟的解脱道。我们服用药方,到最后达成的境界就是这样「趣向寂灭」,这是精神层面的,不是说肉身不活动了,而是精神层面的无欲无求、清净、安隐,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念头,这个状态就说明,你这个病快好了(或者已经好了)。

【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舍担,或名无所趣,】

「导引」,让谁来导引我们呢?当然是世间天人师(三界至尊大导师)——佛,让佛来导引我们,这也是解脱道「道圣谛」的内涵,这是我们真正地服用药方,让自己的病痊愈所必须的。

「究竟无分别」,也将通往真正的解脱道。「究竟无分别」,这种状态说什么都好,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一个至臻圆满的解脱者(他)的心理状态。

「平等」也是「道圣谛」的内涵,真正的解脱者感觉万物平等,他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舍担」,舍掉了妄想的重担,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或者「无所趣」,就是安住在本来面目当中(不需要去哪里),就成为本来面目本身就很好,这就是真正的解脱道。

【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文殊菩萨说:「随圣人之意」,常随佛学,跟贤圣学,这样也能通往真正的解脱道。

「仙人之行」,这里的仙人指的是佛,佛所行之行肯定是真正的解脱道。

还有「十藏」,就是「十种无尽藏」(《华严经》后面会提到),也是真正的解脱道。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所以文殊菩萨就总结说:诸位佛子,在娑婆世界这里讲说「四圣谛」,你看,有类似的四百亿万种名号,我们前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其实怎么讲都可以,关键是道理讲对了,你用什么文字相都可以。只要是道理讲对了,众生听懂了、起到效果了,那就是对的。「随着众生心,悉令调伏」,要根据众生内心的需求而来。

其实「苦、集、灭、道」四圣谛的「道圣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治疗效果」,就是说我的苦病治好了,到最后表现是什么——治疗效果,这也是对的;或者你说,我「用药的过程」也对。因为你在修学「解脱道」的过程中,你的病就好了,「用药过程」或者叫「治疗效果」,都可以。

我们重点再回顾一下,在娑婆世界这里,文殊菩萨所举例讲的「道圣谛」:

首先是「一乘」,我们要学最究竟的佛法,就找「三藏十二部」的首、尾,其实就抓住了。《华严经》——这是首,《涅槃经》——这是尾,第一部经和最后一部经(首、尾)抓住了,佛一辈子所讲的所有经你就抓住了,你就知道什么是「一乘」——最究竟圆满的。《涅槃经》是佛临走前讲的,听经的众生基础都不一样,所以《涅槃经》相对来讲比较好懂,适合初学者;《涅槃经》听完之后,想拔高的,甚至想不只是成为一个佛,还想成为法界内所有佛的这些菩萨们,听一下《华严经》。有了《涅槃经》和《华严经》,照着去修,你一定能够实证「一乘」教法,并且(甚至)能讲说一乘教法,这很重要!

文殊菩萨还讲:「趣向寂灭」也是解脱道;还有找佛这个大导师指引我们,这也是解脱道;常处在「究竟无分别」的状态,像文殊菩萨讲的——持心就像「地水火风」一样,无二无分别,「地、水、火、风」这几种元素运行在宇宙间(法界内),到到处处随因缘而显现,它们会做分别吗?这儿我去,那儿我不去,主动分别?不会的!就是完全空掉了那个「小我」的意识,完全地随因缘,这种「究竟无分别」的状态其实就是觉悟者(证道者)的状态;然后「平等」,怀着一颗大悲心完全平等(没有偏私);舍掉了轮回的重担,舍掉了妄想的重担,这也是解脱的状态;「无所趣」,就这样安处在自己当下的状态中,没有多余的一些渴盼,没有多余的希求,这就是解脱者的状态;要学的话也学圣人,亲近善友、善知识,随圣人学,这也意味着解脱道;最后修得了佛一般的超脱自在的「仙人之行」,这也意味着解脱道;或者你获证了后面讲的「十种无尽藏」,也说明你是实证了解脱道。

真正的解脱者就会像虚空一样,安稳、安静、安适、舒服地这样存在着……就像虚空一样,他没有任何的攻击性,他也不会很高傲,也不会整天盯着别人的缺点「横挑鼻子竖挑眼」,也不会去扰乱道场;他会做一个安静的人,一个低调的人,甚至说表面上甘于平凡……「平凡」其实就是「道」本身……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46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1(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1(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聆听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上节课,文殊菩萨讲解了在「离垢」世界这里,「苦、集、灭」这三种圣谛的内涵。接下来,看一下「道圣谛」——「解脱道」。【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8(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回到《华严经》净行品。【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文殊菩萨说:我们在家的修行者,如果在宫殿或者舍宅里面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入于圣地,永远地除尽所有污秽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文殊菩萨继续在给我们讲解「净行品」。「净行」就是清净的、神圣的行为。这一切行为非常唯美……因为,充满了大悲、充满了爱、充满了无私、充满了祝福……【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文殊菩萨说:...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55(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下)

华严经 055(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下)

华严经 055(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下)...

华严经 056(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中)

华严经 056(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中)

华严经 056(第一八卷)明法品 第十八(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