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032(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
00:00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文殊菩萨在「饶益世界」这里,怎么样讲解「四圣谛」。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重担,或名不坚,】
文殊菩萨说,在娑婆世界所讲的「苦圣谛」,在「饶益世界」这里我们这样讲:身负「重担」,就是一种苦(身上有很沉重的担子,这是一种苦)。
这种担子,有的时候是实实在在的,你担负着重物了;有的时候,「重担」也指的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重担」(就是责任、义务),这也让大家会感觉苦。
还有,一切美好事物的「不坚牢」(微脆易坏),这也是一种苦。
这种「不坚牢」(微脆易坏),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精神形态的比如说:友谊的小船儿说翻就翻,这也代表着「不坚牢」,是苦的。
【或名如贼,或名老死,】
文殊菩萨说,这个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就像「贼」一样整天偷取我们法性里的资粮,这也是苦。
文殊菩萨说,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苦。
【或名爱所成,或名流转,】
或者爱欲所筑就的这一切幻相、一切幻梦,这也是苦。
或者在三界六道不停地「流转」,这也是苦。
【或名疲劳,或名恶相状,】
或者「疲劳」也是苦。「疲劳」也是有身体层面的、有心理层面的。疲惫、劳累这也是一种苦。
还有「恶的相状」也是一种苦。就是「眼根」不愿意看的那些事物、那些景相,也说明是苦。
【或名生长,或名利刃。】
还有事物的「生长」。只要「生长」,就可能有败坏,所以「生长」也是一种苦。
还有「利刃」(锋利的刀刃)。无论是真正的武器上面的「利刃」,还是说言语像锋利的刀子一样,这都让我们感觉是苦的。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败坏,】
文殊菩萨说,那么,苦的原因——「集圣谛」,我们在「饶益世界」这样讲:「败坏」,就是苦的原因。美好的事物不能够长存,「败坏」了,就让我们感觉很苦。
【或名浑浊,或名退失,】
或者「浑浊」也是一种苦。什么是「浑浊」呢?看不清、看不透、看不准,或者有疑惑、有怀疑,这也是让我们感觉苦的原因。
还有「退失」也是一种苦。善根、慧根的「退失」,也是一种苦的原因。
【或名无力,或名丧失,】
还有面对有一些事情,你「无能为力」的那种感觉,也是苦的原因。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为什么愤怒呢?——其实根底里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不满。因为自己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情绪就上来了(愤怒了)。
还有「丧失」。美好事物的「丧失」,这也是一种苦。
【或名乖违,或名不和合,】
还有「乖违」。这个事物的发展没有符合我们的预期,没有符合我们的想象,它也是造成苦的原因。
还有「不和合」。在一个组织当中,人与人之间「不和合」,这也会造成苦。
【或名所作,或名取,】
还有「所作」。一切所造作的事物,只要存在就会有生灭,其实这也是苦的原因。
「执取」也是苦的原因。你要是不执取的话,其实什么事物都不会真的影响你。
【或名意欲。】
「意欲」也是苦的原因,其实就是妄想的难以停歇,也是苦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歇即菩提」,关键就是歇不下来,这是个问题。但是,我们通过持戒、念佛、禅定,慢慢地,妄想(妄念)会越来越少……所以,就可以远离这种苦。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
文殊菩萨说,前面讲了种种的苦,还有苦的原因,下面开始开药方,就是讲让苦消灭的「灭圣谛」。
【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
在饶益世界,我们出离牢狱,这样就可以让苦消灭,比如说六道轮回像个牢狱一样,关着我们、困着我们,我们出来了,这样就不苦了。
【或名真实,或名离难,】
或者说契入到诸法实相,这样就不苦了。
离开一切的灾苦厄难,这样也就不苦了。
【或名覆护,或名离恶,】
或者我们得到了佛力的加持和保护,这样也就不苦了。
或者我们离开了一切的恶行,也就不苦了。
如果今生有苦是因为过去世造了恶,从现在开始远离一切的恶行,身、口、意完全的清净,以后感招来的果报都是善的,慢慢苦会越来越少。
【或名随顺,】
文殊菩萨说,其实,适度地随顺众生,也可以让苦消灭。
比如说,有的佛弟子,受了菩萨戒了,说菩萨戒弟子不能吃肉,不能吃五辛,但是家人不信佛,偏要吃肉,偏要吃五辛,你要是跟他吵架,或者对立的话,那就是很痛苦的事情,双方都痛苦。该随顺的时候就随顺,知道我在随顺,内心默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补戒行,这样就没有问题。真正的菩萨为什么能够常常随顺众生呢?他就是希望众生开心嘛,先「同事摄」嘛,先打成一片嘛。
【或名根本,】
文殊菩萨说,如果我们真正地能够抓到生命的根本——那个本来面目,苦也会消灭的。
生命的根本其实就是不生不灭,知道了这个不生不灭,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一切生灭都像游戏,都像幻梦。
【或名舍因,或名无为,】
文殊菩萨说,在这个相的世界到处都是因果,你一旦造作某一件事情,就会形成某一种果报,如果你不造作就没有果报。
所以,有的时候无为的当下,好像也能够痛苦消灭,不再造作,就没有果报。
【或名无相续。】
文殊菩萨说,断了「相续性」,也可以让苦消灭。
比如说,你的念头很多很多,每一个念头都让你烦恼,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可以突然疯狂地去做运动(跑跑、跳跳)。有时候,这些剧烈的运动也能够让妄念消灭;或者说你开始大声念佛,也能够让妄念消灭。断了妄念的「相续」,也就断了妄念带给你的痛苦。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
文殊菩萨说,在「饶益世界」这里,我们讲「道圣谛」(解脱道),就是说具体的治疗过程以及痊愈后的表现。
【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达无所有,】
在「饶益世界」这里,讲「道圣谛」:达至「无所有」之处,这就是「道圣谛」,就是解脱道。
到达修行的极致,你就到了解脱道。这个修行的极致(无可修、无可证),「真真正正」就是本来面目,这是解脱道。
【或名一切印,】
文殊菩萨说,其实「一切印」(到处遍在),也意味着解脱道。
你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到处遍在」呢?——你必须成为整个虚空法界本身。所以,这「本身」就意味着解脱道。
【或名三昧藏,】
或者「三昧藏」。「三昧」代表禅定,代表三摩地(正定)。正定的宝藏就是我入定(定功很深),在定中,了悟一切相原来都是心念所造,心念一改,一切相都改,知道万法唯心。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觉悟到了根本。所以说,「三昧藏」也是解脱道。
而且定功好了之后,万事万物它为什么发生——一切的原因,你都知道。知道了这些原因,所有的苦都会消失。
【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
文殊菩萨说,得证这种「本性的大光明」,这也是解脱道。
或者获得了「不退之法」,就是一路精进,不会退转,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或名能尽有,或名广大路,】
还有「能尽有」,就是不受三界诸有幻相的影响,这也意味着解脱道。三界诸有,有像没有一样,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还有「广大路」,最广大的(广阔的)道路,其实是利益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解脱道。
【或名能调伏,或名有安隐,或名不流转根。】
文殊菩萨说,能够调伏自己的心性,不要总是随着业力转,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或者有一种安隐舒适的感觉,这也是解脱道。
或者不随着六根流转、奔逸,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诸佛子,饶益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在「饶益世界」这里,我们讲说「四圣谛」,就有类似以上的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字相,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他们。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
接下来又讲,在「鲜少世界」怎么讲解「四圣谛」。
【彼鲜少世界中,或名险乐欲,】
文殊菩萨说,在鲜少世界这里,要是讲「苦圣谛」(苦病的表现),我们说「危险的爱乐、欲求」,这也是一种苦。「危险的爱乐、欲求」是不该有的,它一定会造成苦。
【或名系缚处,或名邪行,】
还有「系缚处」也是苦,比如说你被绳索捆绑了(不自由了),这也是苦。那么,这种捆绑也有精神层面的捆绑,这也是苦。
还有「邪行」,就是不适当的行为或者邪恶的行为,这也是苦。
【或名随受,或名无惭耻,】
或者「随受」,就是我们不停地要经历种种不喜欢的境遇或者状况,这也是苦。
或者有的人根本一点儿惭愧心、羞耻心都没有,这也是一种苦。
如果做了错事,还没有惭愧心、羞耻心的话,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因为有果报,它会返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就会带来苦。
【或名贪欲根,或名恒河流,】
文殊菩萨说,「贪欲之根」也是苦的,总是贪欲(贪五欲),这意味着苦。
或者「恒河流」,就是六道轮回像恒河一样一直流淌,六道是苦的。
【或名常破坏,或名炬火性,或名多忧恼。】
或者「常破坏」,美好事物被破坏了,这也是苦的。
或者「炬火性」,就是火炬之性,一直燃烧,其实也是形容欲望,这也是苦的。
一谈到欲望、爱欲,佛陀就讲:这是苦的,大家要小心,它是苦的,它不是乐,一点点乐可能带来无尽的苦……
然后,「多忧恼」很多的忧愁、烦恼,或者得了抑郁症或者是焦虑症……这也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广地,】
接下来讲,苦的原因——「集圣谛」:在鲜少世界这里,我们说「广地」,这也是苦的原因。
「广地」,就是说感觉到了生命很脆弱、很渺小(整个世界很大,我很小)……这种感觉,是苦的原因。
【或名能趣,】
还有「能趣」,就是因为自己(我)毕竟活着嘛,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环境中总是有「六尘」来影响我,总是会吸引我的注意力,这也是苦的原因。
《楞伽经》里有一句话(大家可能也记忆犹新):「境界风吹起藏识浪」,外在这个境界总是使得我们的心不停地起风浪,这是苦的原因。
【或名远慧,或名留难,】
文殊菩萨说,「远离了智慧」也是苦的原因。
不管你经历什么样的状况,只要你有智慧,就能摆平一切,你的心态就会是放松的;但是如果智慧不足的话,总是纠结在一个点上,这个苦就没完没了。
还有「留难」,比如说遇到了种种的困难、障碍,这些也是苦的原因。
【或名恐怖,或名放逸,】
或者「恐怖」(害怕)的感觉,这也是苦的原因。
还有「放逸」的感觉,也是苦的原因,众生沉醉于「放逸」当中,没有节制,缺乏理性,早晚有一天会承受苦果。
【或名摄取,或名著处,】
还有「摄取」,就是对于周遭一切事物的这种摄取——我接受它,然后,就会受其影响,这个也会带来很多的苦。
还有爱著于某一处(执著于某一处),这也会带来苦。
【或名宅主,或名连缚。】
或者你执著于一大片宅地,这也会带来苦,有执著就有苦,没有执著就没有苦。
文殊菩萨说,其实「连缚」,连续地被束缚着,也是一种苦。一直被束缚着,没有办法摆脱。
其实,这个形容的还是业力。业力纠缠人,像摩登伽女和阿难,五百世的夫妻,每一世见面双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感觉,这就是业力,就是「连缚」,就是惯性,连接的这种惯性一直在的。
当时在佛经中讲:摩登伽女陷得很深,阿难其实是自我克制,毕竟有业力在,双方都是不自主的。那么,阿难又做过须跋陀罗五百世的儿子,所以,不管阿难做什么,须跋陀罗都看着好、看着舒服。五百世做自己的儿子,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所以,见了面就亲得不得了,不管阿难做什么,都那么可爱,就是那样子,这就是业力。这种「连缚」,是苦的原因。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
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啊!怎么样让苦消失、消灭呢?讲讲「灭圣谛」(开药方了)。
【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充满,】
在鲜少世界这里,我们讲,「充满」可以让苦消灭,就是你的心无量的大,真的大如整个法界,苦就消失了。
【或名不死,或名无我,】
或者你证入到不生不灭的涅槃状态,那也就不苦。
还有,就是彻底地「无我」,那就不苦了,要是「有我」,那还是苦。
【或名无自性,或名分别尽,】
「无自性」,就是把自己的「小我」散开、化开、融为法界,这就不苦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妄想、执着、分别都尽的时候,也就不苦了。
【或名安乐住,或名无限量,】
还有我们享受法性的安乐,享受本来面目的这种如如状态,这也就不苦了。
还有「无限量」,就是我们拥有一切智慧(无穷无尽的智慧),这也就不苦了;
【或名断流转,或名绝行处,或名不二。】
或者我们断掉了生死的流转,这也就不苦了。
或者我们处在「绝行处」,就是无为无作的状态,这样也就不苦了。
或者我们实证了一切的「不二」,一切都是不二的,你的分别就消失了,也就不苦了。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
接下来,文殊菩萨说,在鲜少世界这里,我们讲「道圣谛」:说「大光明」,你实证了本性的大光明,这就不苦了——这是「道圣谛」(解脱道)。
有的师兄问:大光明是不是就是法身?不是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那我们这个大光明藏,实际上是在你报身修圆满的时候,以报身的角度,得到的一种觉识之相,这是大光明。就是我以报身的这个角度,觉识到了自己本身发着光,觉识到了这个光之相,这是大光明。但法身是什么呢?祂是到处遍在的整个虚空法界,像虚空一样,那是法身。
【或名演说海,或名简择义,或名和合法,】
文殊菩萨说,证悟了之后,可以不停地讲法,讲一切的真理实相,这个「讲说海」或者叫「法轮海」,这也是意味着解脱道。
还有「简择义」,在讲法的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能够很精简地讲众生最需要的内容,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还有「和合之法」,其实真正的圣者(真正的解脱者),他常处在「一合相」中,「一合相」其实就代表和合——本自不分家的,本自无二的。
【或名离取著,或名断相续,】
文殊菩萨说,离开了所有的「取著」,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断除了轮回的相续,也意味着解脱道。
【或名广大路,或名平等因,】
我们行「广大之路」,没有边际,这就是法身之路,这也意味着解脱道。
或者你像佛一样实证了一切都平等,这也是解脱道。
【或名净方便,】
或者你拥有着清净无染的种种方便,这也是解脱道。
如果只有方便,但是这个方便是染污的,那就不好,那就不是解脱道,那是魔道。其实,佛菩萨行使种种方便的时候,那个「方便」因为发心很善、很清净,所以,那个「方便」也是清净的,那个「方便」的结果也是清净的。这是区别于魔的很重要的一点。
【或名最胜见。】
文殊菩萨说,最殊胜的见解(最圆满究竟的见解),也意味着解脱道。
【诸佛子,鲜少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接下来总结说,诸位佛子,在鲜少世界这里,我们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就这样讲。有类似的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字相,随着众生的心去调伏他们。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
接下来又讲,在「欢喜世界」这里,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内含。先讲「苦圣谛」。
【或名流转,或名出生,或名失利,】
随业流转是一种苦。
你在轮回中出生是一种苦。
你失去了本有的利益是一种苦。
【或名染著,或名重担,】
或者染著于某处、某物是一种苦。
肩挑重担或者心理承受着重担是一种苦。
【或名差别,或名内险,】
这世间有着无量的差别,错综复杂,让你感觉苦。
或者内在有一种不安、危险的感觉,这也是苦。
【或名集会,或名恶舍宅,或名苦恼性。】
或者有一些没有意义的集会,非常的乏味、无聊,也让你感觉苦。
还有恶的舍宅,有两重理解:要么就是一个不安的地方,让你感觉苦;要么就是心里充满恶念,这其实也是苦。
其实,那些心里充满恶念的人,他们最先伤害的是自己,在伤害别人之前,因为恶念从他的心灵这个舍宅生长出来,他先伤的是自己,然后才伤他人。
还有,「苦恼性」也是一种苦,苦恼之性,就是说,众生郁闷、不快乐、烦恼,这些都是苦。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地,】
文殊菩萨说,苦的原因「集圣谛」,在欢喜世界我们这样讲:「地」,就是你已经存在了,你就必然遭受这些体验,这是苦的原因。谁让你存在呢?你要是不存在,你就不会遭受这些了,是吧?所以,苦有的时候意味着你存在着,你生存着。
【或名方便,或名非时,】
有的时候,「世俗的一些方便」,也会成为苦的原因。
「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如果说这个人不「以戒为师」,不「先严后松」,直接就松,不知道严,在「松」中他就没有度,没有「觉明」,就很容易犯错误,所以导致苦。
还有,我们做某件事,在不恰当的时间,或者在不恰当的时机去做了,也会成为苦的原因。
【或名非实法,或名无底,】
文殊菩萨说,「非实之法」,就是远离了真理实相的一些虚妄的法,也是苦的原因。
还有「无底」,就是说众生其实希望能够清楚地明了一切的本质、规律……但是,还尚未掌握。放眼望去,宇宙又是无限的大,像个无底洞一样,这种感觉众生也觉得是苦的。
【或名摄取,或名离戒,】
还有「摄取」,如果我们有所摄取,就会被其影响,有的时候也会带来苦。
或者,有的人不持戒,他就经常感觉苦。
为什么呢?「戒律」就是防苦的,你试一下不守戒,你肯定会碰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那个时候就知道苦了。离开了戒律,你一定会遇到苦。所以,要好好地守戒,守戒只需要一些理性去控制,但是,它却带来清净的乐……
【或名烦恼法,或名狭劣见,或名垢聚。】
文殊菩萨说,「烦恼法」也是苦的原因,让你感觉烦恼的事物,它肯定是苦的原因。
还有「狭劣的见解」,就是一些偏见(不正确的见解),这也是苦的原因。
正确的见解,意味着智慧。但是,狭劣见(偏见)意味着愚痴,愚痴是苦的原因。
文殊菩萨还说,很多「污垢的聚集」,也是苦的原因。如果说众生的恶能够分散一些还好,但是如果很多的恶聚集在一处,这个恶就不好消除,所以,它也是苦的原因。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
然后,文殊菩萨说,在这个欢喜世界,针对着种种苦(开药方),就讲灭圣谛了:破掉你的依止——「无所住」,这样就不苦了。
或者你好好地持戒,不要放逸,不犯错误,你肯定不苦。因为你不犯错误,没有恶报嘛,就不苦。
【或名真实,或名平等,或名善净,】
还有,契入了诸法实相,这样也就不苦了。
怀着诸佛一般的平等心,怀着诸佛一般的慈悲和清净,那就不苦了。
【或名无病,或名无曲,】
或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健康的、没有疾病的,那你就不苦了。
或者对于这一切事物,你对它的呈现,都是很真实地、很原本地去呈现,这就不苦。
【或名无相,或名自在,或名无生。】
或者我们契入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这样也就不苦了。
或者我们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大自在」,也就不苦了。
或者我们契入到「无生法忍」,这也就不苦了。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
文殊菩萨说,在欢喜世界这里讲「道圣谛」——治疗过程或者是痊愈的表现: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入到殊胜的佛界,那我们肯定就不苦了。
【或名断集,或名超等类,或名广大性,】
或者我们断掉了一切的积集,那也就不苦了。
这个积集还是有造作,有造作就有变易——成、住、易、灭,所以是苦的。
如果我们修行到达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不能再高了,超过一切人了,那就不苦了。
或者是我们证得了佛性本有的广大(到处遍在),这也是解脱道,这就不苦了。
【或名分别尽,或名神力道,】
文殊菩萨说,当我们的妄想、分别全都消失的时候,你就不苦了,这也是一种解脱道。
或者说你通过修行,获得了种种的神通,很自在,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你觉得也不苦了。
【或名众方便,或名正念行,】
或者你有着众多的方便(很多很多的善巧方便),这也意味着智慧,也意味着能力,这个时候就不苦了,也是解脱道。
或者你依着正念而行——行正念,而不是邪念,正的,就是符合清净戒律的,符合内心清净的,这是不苦的,这是解脱道。
【或名常寂路,或名摄解脱。】
还有,这究竟的寂灭之路,也意味着解脱道。
还有,我们利益无量众生,帮助他们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大而无垠的解脱道。
【诸佛子,欢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接下来,就总结了。文殊菩萨说,诸位佛子,在欢喜世界这里,我们讲说四圣谛,有类似的四百亿万种不同的名号,随着众生的心可以调伏他们。
就好像众生的业力有惯性,诸佛的愿力也有惯性,菩萨行六度也有惯性,文殊菩萨讲法也有惯性……这一切都有惯性。所以,从最初在惯性开始的地方就要谨慎,选择一种好的惯性,让它持续下去……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