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00:00

我们继续来学习贤首菩萨的偈颂。

上节课讲到,「若了神通深密用,则为诸佛所忆念」,当我们具足了神通的深妙密用的时候,就会经常被诸佛所想起、所挂念。因为什么呢?我们渐渐地与诸佛「同频共振」了。

【若为诸佛所忆念,则以佛德自庄严;若以佛德自庄严,则获妙福端严身。】

当我们经常被诸佛所忆念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我们的身相越来越庄严了,就好像佛的威德庄严一般。这指的是我们的「报身」越来越接近佛了;如果说我们获得了佛一般的威德庄严,就说明我们的福德具足了,我们已经有了无限美妙的端正庄严之身了。

【若获妙福端严身,则身晃耀如金山;若身晃耀如金山,则相庄严三十二。】

如果说我们获得了无限美妙的福德端严之身,那我们的身体就会晃耀得像金山一样(放着大光明,非常的绚烂、非常的夺目);如果我们已经修得一直放射金光(像纯金做的山一样),这个时候再细看,我们的「圆满报身」已经具足了佛一般的三十二种庄严之相。

我们都知道,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是从粗大的层面上讲的,比较明显的;「八十种好」是更细腻、更细微之处的。

「三十二相」我们大概地说一下:

第一、就是足下安平;

第二、足下有千辐之轮(前面的课程中也提到了,释迦佛在这儿打坐,他两个脚的脚底就有千辐之轮放射光明,一直向无穷远的地方蔓延);

第三、是佛的手指、脚趾都很长;

第四、是佛的手和脚非常柔软;

第五、是佛的手指和脚趾间有光网相连接(也叫缦网);

第六、是足根具足、满好;

第七、是佛陀的脚和小腿的连接处,长相也非常的妙好相称;

第八、是佛陀小腿的腿型长得很美,看上去很舒适、很协调、又很健美(像鹿王的小腿一样)。

「三十二相」的第九相,是佛站在那里的时候,他的手臂很长,手直接可以摸到膝盖;

第十、是马阴藏相;

第十一、是身纵广等(佛陀非常的高大);

第十二、是佛陀(毛孔里面生的)每一根汗毛都是青色柔软的;

第十三、是所有的体毛都是柔软的、右旋着(顺时针旋转着);

第十四相、是佛陀放着金色光、非常微妙;

第十五相、是佛陀不仅每个毛孔放光、身体有背光,而且他头后面也有光。

佛陀「三十二相」的第十六相、是讲佛陀的皮肤非常的薄、非常的细滑,而且一切蚊子都不叮佛的;

第十七、佛陀两个脚的脚底下,两个手以及两肩的脖颈(就是锁骨这里)都是很圆满的。

「三十二相」的第十八、佛陀的两个腋下也是圆满的;

第十九、是佛陀像狮子王一般,非常的庄严。

如果说菩萨的相也很殊胜,但是跟佛相比的话,一个是不如佛高大,再一个不如佛庄严;看日常表现的话,佛始终更镇定一些,菩萨的镇定程度是不如佛的。

「三十二相」的第二十相、是佛身非常的端直;

第二十一、是肩膀也是圆好的;

第二十二、是佛有四十颗牙齿;

第二十三、是佛的牙齿非常的白净、齐密、而且牙根很深;

第二十四相、是佛陀的这四十颗牙齿当中,有四颗牙齿是最白、最大的。

第二十五、是佛陀的面颊是(有点偏方的)方圆形,有点像狮子王;

「三十二相」的第二十六、是佛陀口中津液(口水)是所有味道中的上味。

我们一般强调说,我们这儿打坐要舌抵上颚,是吧?当我们舌抵上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口水流下来,我们就可以咽下去。初期打坐,有一些师兄说,不适应,口水太多了。那你的舌头不用刻意地抵上颚,随意的很自然地在口中安放也可以。佛口中的口水,是所有味道中的上味,因为它像甘露水一样的、是微微的甜。我们有时候打坐打久了也感觉到,口水是微微的甜。

佛陀「三十二相」的第二十七、如果佛的舌头伸出来的话,可以一直伸到发髻。

为什么呢?这就是「广长舌相」。为什么会有「广长舌相」?因为佛无数世以来从不打妄语。

「三十二相」第二十八、是「梵音深远如迦陵频伽声」,佛的音声非常的美。

「三十二相」的第二十九、是眼色如金精——就是佛的眼目放射着金色的光明。

「三十二相」的第三十、是眼睫如牛王。佛陀圆满报身,他的睫毛很长(也不需要睫毛膏,也不需要假睫毛),本身佛圆满报身相,他的睫毛非常长。

第三十一相、是眉间白毫如兜罗绵。

很多师兄都见过白毫长什么样子,长得很细、很软。

但是我们用肉眼看,发现很多师兄的「白毫」就没有长在眉间,长在了脸的一侧或者长在脖子、长在下巴……长在哪儿的都有。但是佛圆满报身的时候,他的白毫相是在眉间,大概是第三眼的位置,而且可以放大光。

佛陀「三十二相」的最后一相,是顶上有肉髻。

我们看佛陀的很多造像,头顶的肉髻大多数是标在我们的发髻线到百会中间的那个位置,但个别佛的造像的顶上肉髻,直接就在头顶百会穴的位置。而实际上据我们的所见和所证,佛陀的顶上肉髻确实是在发髻线到百会中间的那个位置(大概是那个地方)。

佛陀的「三十二相」是怎么修来的呢?每一种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而得来,而且每一种相都有很深刻的寓意,我们以后再讲。

【若相庄严三十二,则具随好为严饰;若具随好为严饰,则身光明无限量。】

贤首菩萨说:当我们也能够拥有佛的「三十二种庄严之相」的时候,「八十随形好」也就装饰于其中了。当我们具足「三十二相」的时候,「八十随形好」这细微处的这一切殊胜,我们也就同时拥有了。

如果我们在定中看到某个师兄、或者某位师父,他已经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那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已经成佛了,这是标志。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肉眼所能见的。因为众生即便是开了天眼,他的天眼也有不同层次,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有天眼的众生都能看到。

好像是前天,我看一个师兄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说:有人(非宗教人士),通过开启脉轮和然后刺激「松果体」,打开了自己的第三眼,渐渐的具备「千里眼、顺风耳」……讲这个的。但是还是比较粗浅,这个功能属于刚刚开发。这个视频的拍摄者自己也讲,自己开第三眼没几个月的时间,她甚至还没有见到过灵界的、殊胜的具体的形象。她只是见到,比如空气的流动、还有各种微粒……这是非常粗浅的。

因为这位拍摄者,她不信佛,我们也没办法向她推荐。其实,如果她听着佛号去打坐,坚持下去的话,开发各种功能还是很快的、很全面。不仅仅是看到微粒或者气流那么简单,是可以看到佛国的、也能够见到种种佛的殊胜之相……

现在市面上,很多冥想音乐、脉轮音乐、星际音乐、大自然音乐……各种音乐,我们也挨个儿地都试过,最好的音乐,就是一再重复播放的「佛号」。

你打坐,如果想要背景音乐的话,「佛号」是最好的背景音乐,其次是「咒语」。

再回到经文当中,说:如果我们具备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就可以拥有佛一般无限量的光明了,所有的佛都是光明无限量的。

但是,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我们讲过,未来佛身形大于现在佛,现在佛身形大于过去佛;未来佛光明弥漫的范围大于现在佛,现在佛又大于过去佛,是这样子的,有递进的增上性,这是一点。

再一个,一个佛的光明能辐射的范围,也跟他的发愿有关系、也跟他的实际能力有关系,也跟他度众生的多少有关系,当然也跟他起的念有关系。

任何一个佛,他如果起一个念说:我要光明无量照法界,那立刻就是光明无量照法界。不管是过去佛、现在佛、还是未来佛,只要他有这个念,立刻就实现。他这个念和他那个相是同时实现的,速度是没有间隔的,起念当下就已经实现。

【若身光明无限量,则不思议光庄严;若不思议光庄严,其光则出诸莲华。】

当我们证得了无限量的身光明(我们的身体放射无量的光明),照遍法界,这个时候,我们是真的拥有不可思议的光庄严了;如果我们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光庄严,我们的光中就可以化现出很多很多的莲花。

很多师兄已经经历了,打坐的时候,毛孔中放射莲花;或者口中在念佛的时候、念咒语的时候,喷出种种莲花,是吧。也有的师兄在听经的时候见到种种莲花。莲花是我们经常见的。

【其光若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华上;示现十方靡不遍,悉能调伏诸众生。】

如果我们的天眼进一步的微细化,「天眼通」一直增强功能的话,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莲花不是孤单单的只有花,上面还坐着无量佛呢。而且这莲花以及莲花上无量的佛,到处周遍,十方法界到处都是,能够调伏所有的众生。

可以说众生有多少,佛就有多少。众生的数量虽然多,佛的数量也是这么多,刚刚好,齐平的。这边有多少种病,我就有多少种药(药是佛法),那么使用药的这个医生(开药的医生)也就有多少。

【若能如是调众生,则现无量神通力。】

如果不管法界内有多少众生,你都能化现出多少自己,这样调伏众生,那就说明你是真的有了无量的神通力了。这一点大家听上去是玄妙的,但实际上,在禅定中是容易实现的,因为在禅定中我们是无所不能的。

前阵子群里也有师兄说:禅定中这些殊胜境界为什么不能够直接挪到现实生活中?好像禅定境界是很个人化的事情。

我们观想,把很多有害的细菌病毒收到金葫芦里……但是下座后看到疫病并没有停止,甚至还在继续蔓延。我们在定中可以做很多事情,度众生那么容易,甚至放道光,把他们都度了;我们的光遍满法界的时候,地狱都空了。定中是这样的,但下座一看不是,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角度问题,我们在禅定中,我们用天眼,甚至用佛眼看整个法界,显的相就跟肉眼所见不一样,你下座后是用肉眼看世界。比如说,你用放大五千倍的显微镜在这儿看世界,看到各种相,是真实的吗?肯定是真实的,对吧。就相说那是真实的。那你放下了显微镜,然后拿起了五倍的放大镜,然后又看到各种景象,真实吗?也真实。你用显微镜看到的也是真实的,用放大镜看到的也是真实的,这两种真实是同时存在的。而且这不同人,他手里的显微镜、放大镜倍数也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这是第一——角度问题。

再一个(方面),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修行者的数量还是太少了。我们上次已经粗略地算过。在讲《药师经》共修课的时候,多年前的一个资料说,全球大概有两亿的佛教徒,哪怕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现在地球上有八亿的佛教徒,那才多少啊,总人口是多少?七八十亿啊!修行者太少了。假设有八亿佛教徒,天天实修,实证的,有多少啊?有一亿吗?这个修行者的人数太少了!

所以,每个修行者上座的时候,定中自己显各种神通大能改变世界,下了座怎么看到世界没有太大变化呢?就是修行者数量太少的缘故。

(我们假设)如果全世界所有众生都拥有了「天眼」、「佛眼」,那看到的景象就是类似的。我们完全可以舍弃那个放大镜所见的世界,天天安住在显微镜所在的世界,你有、我也有,大家是共通的,甚至可以交流。

我们过去在一个小道场(很小的道场),几个师兄一起打坐的时候,有一次就实现了一种同频,我们是在打坐前有三十分钟的经行,边念佛号,边绕圈走(其实也就是绕佛了),这样经行(走一段时间),坐在那儿打坐(听着同一个佛的佛号打坐)。

我当时定中看到的一些场景,其他两个师兄也看到了,当时我们都很惊喜,因为从来没有这样过。原来以为禅定是很个人化的——我在定中看这个,他在定中看那个……但是像那一次,我和另外一个男师兄、一个女师兄(我们三个),都看到了类似的场景——大山、大蛇……还有什么场景,总之我们三个都看到了。所以座下交流的时候就很兴奋,好像我们契入到同一个频道了。

当时在那个场景中我们还没有相见,(在定中)我们只是看到了相同的景象,但是,我们三个人的角色没有在其中出现。我们就此可以推断,如果有一些师兄长期以相同的方式共修,达到了心意识的「平等频率」(或者说「同等频率」)的话,那么在定中就很容易相见,一起做很多事情。

【若现无量神通力,则住不可思议土,演说不可思议法,令不思议众欢喜。】

如果我们有了无量的神通力了,我们肯定可以去到各种佛国参观游览,是吧?而且可以讲法,让无量的众生心生欢喜。

【若说不可思议法,令不思议众欢喜,则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

如果我们能够讲说不可思议的妙法,让无量众生欢喜,就说明我们的智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一个水准,我们的辩才也是无有障碍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随着众生的心去化导和教育他们。

【若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则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

当我们的智慧和辩才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随着众生的心(随着他们的根机、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理解力)去给他们讲法,这个时候就说明我们是以智慧为先导的,而且在「身、口、意」三个方面我们是没有过失的。

可以说只有当智慧(明觉)走在「身、口、意」造作的前面,我们的「身、口、意」才能确保没有过失。

其实,菩萨到了七地就说是不退转了,「七地菩萨」的不退转,他是一种智慧层面的不退转(是智性层面的不退转),他不是微细习气方面的不退转,这个大家要了解。习气完全断尽的只有佛,绝对的不退转只有佛。

「七地」——是这个菩萨已经觉悟了,很多法理通透了,他的「信」方面不会退转,「愿」方面不会退转,修行上也是一直力求精进、增上的。但是,他的习气未必完全彻底地断尽了,可能有一些微细的习气还在的,他就是处于一种与微细习气对抗的状态,他去压这个微细的习气(压制它,不让它生根发芽)。但是佛的话,他是微细习气都不生,他也不需要刻意地压制,是这个状态。

【若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恒无失,则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

贤首菩萨说:如果我们以智慧为先导,「身、口、意」没有任何的过失,我们的愿力就得到了自在了。这个时候说明什么?我们已经实现了大愿了(成佛了,愿力自在了,发的愿全都实现了),我们就可以在六道的各道显现我们的身形,想去哪儿去哪儿,没有障碍。

【若其愿力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身,则能为众说法时,音声随类难思议。】

当我们愿力自在,可以去六道现神通(现种种身形),这个时候(为大众讲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众生听得懂的语言去给他讲法,我化现成猪,就用猪的语言;化现成蚂蚁,就用蚂蚁的语言;化现成鬼,就用鬼的语言……我们知道,不同国家的鬼,他语言也不一样,英国的鬼和中国的鬼他用的语言也不一样,英国的鬼用英语讲话,中国的鬼用汉语讲话。

但是当我们实现了愿力的自在,可以去各处受身,现化种种形的时候,我们什么语言都能应用,度众没有障碍。不管这个众生是六道哪一道的,不管是哪个国度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方言,甚至他是来自外星球的,有外星语言,我们在定中都能跟他沟通,因为那是一个心电感应的世界(你心即我心,我心即你心),是这样的。心与心直接沟通,实际上它不借助语言。

【若能为众说法时,音声随类难思议,则于一切众生心,一念悉知无有余。】

当我们在给众生讲法的时候,可以随类示现种种音声,我们就对于一切众生的心,一念之间完全了知,没有遗余,就有了「他心通」了。

这种「他心通」,说证也很容易,就是极致的清净。如果我们「身、口、意」没有过失(平常妄念是很少的),再配合多念佛,心一净到底,你就很敏感(它就是一种直觉),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什么感觉、什么欲望、什么欲求……就不用思考就知道。

【若于一切众生心,一念悉知无有余,则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

那当我们拥有了这种「他心通」的时候,我们的烦恼就不会再生起了,我们不会再沉溺在生死轮回当中了。拥有了佛的「他心通」,已经是佛位了,烦恼无所起,也不需要断。

其实在菩萨的级别,还提到一个转化的问题。就是这个烦恼是烦恼,我怎么把它转成菩提,还需要人为地用意识去控制、去转化。佛的话他是烦恼根本就不生起,就好像习气不生起,欲漏不生起一样。烦恼不起也不需要去灭,所以佛永远不会再沉溺于生死,这是成佛之后。除非他乘愿再来,入胎有胎迷,才会有一段时间迷,但是时机到了还会回归到大觉本体。

【若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则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

当我们成佛了,永远不沉溺于生死,就获得了功德法性身,以法的威力现于世间。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爱乐法,发了狂地去行善,舍这舍那,什么都能舍。但一旦成佛了,他最突出的是什么?是智慧,是讲法。一旦成佛之后,佛的慈悲都不如他的智慧明显。

「法」就是光明,就是威力,现于世间。

【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

如果获得了功德法性身,以法的威力现世间。还没成佛作为菩萨位的时候,他就是十地菩萨了。十地菩萨已经证法身了,而且非常擅长讲法了,十地就是「法云地」。

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讲,「慈悲」奠定了佛的深度,「智慧」奠定了佛的高度。

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慈悲」让这个佛(在因地作为菩萨),他舍「我」舍到极致,证得了「无我」。「无我」就等于融于佛性的状态,融于佛性,智慧就非常鲜明地显现出来,爆发式地显现出来。

我们看「十信位」的菩萨,说我刚刚开始生起对佛法的信心;「十住」,要安住于此,让信心稳定,同时配合行动;到「十行」,「十行」这里慈悲其实挺明显的;然后「十回向」,回向也是因慈悲才会回向;「十地」就开始凸显智慧的重要性了,一地比一地智慧、神通更厉害,这样直冲向佛。

越高智慧越具足、越圆满,神通力也越强。所以「慈悲」是第一,是根底,「智慧」是高度。

如果我们修成了「十地菩萨」,就证得了十种自在,具体哪些自在呢?后面讲得非常详细《华严经》「十地品」讲得超详细,然后「修行诸度胜解脱」。

【若得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则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

菩萨从最初的「十信」位到最后「十地」,然后成佛,怎么修的呢?六门功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这样修的。修得了殊胜的解脱,就获得了灌顶大神通,获得了诸佛的灌顶。当你即将成佛了,诸佛都来加持你,把他的法力(佛力)给你,你就拥有了佛的大神通,住于最殊胜的种种三昧中。

要说「三昧」,普通一个信众,可能听经闻法或者念佛都能入三昧。但是跟佛的三昧能一样吗?不一样!

【若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则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

当我们证得了佛那最殊胜的种种三昧,我们就在十方佛所在的地方得到了灌顶(得到了确认)。

【若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

当我们得到了诸佛的灌顶,我们就升到了佛位。这个时候,成佛之后,大家注意,还会得到十方一切佛的加持,十方一切佛会用甘露给我们的灌顶。

甘露——有的时候就是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是光或者类似水(泛着金光的水)给我们灌到头顶;要么就直接是佛来摩顶;或者佛在远处放光加持你……都是灌顶!

我们经常听闻一句话说,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其实当我们准备好了,当我们修到足够的程度,诸佛才会给我们灌顶。但是这个灌顶也是一种比喻,就是得到了十方诸佛加持的意思。确确实实也有的佛他已经跻升到了佛位,但是却没有得到具象的灌顶(他确实已经是佛位,没有得到具象的灌顶),没有经历这个情节,也是有的。

所以说,灌顶是个比喻,就代表你到了这个位置,就得到了这个位置的滋养。

【若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则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

当真的得到了十方一切佛用甘露给我们灌顶加持我们,我们就发现我们的身体遍满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这指的是什么?证得了法身,从法身菩萨到法身佛,这还是质的转变。

如果我们用鸡蛋壳来打比方,一般的不修行的这些凡夫,从鸡蛋壳的内部看,他离蛋壳是很远的;但是修行到极致的十地菩萨,他就相当于已经从内部靠近鸡蛋壳儿了,可能就是鸡蛋壳儿内的那层膜(那层白色的薄薄的膜),那是十地菩萨的位置;但是成佛是什么呢?是这个鸡蛋壳完全地碎掉了,完全地碎掉了!他彻底地融为整个虚空,这是成佛了!所以十地菩萨虽然也有法界身了,他是所有壳内的圣众所修的一个极致,他到达那里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彻底地脱离无明壳儿,那个根本无明是没有断除的(根本无明就是那个壳本身)。从根本无明中跳出的就只有佛。

【若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则彼所行无与等,诸天世人莫能知。】

当我们真的成佛了,这个时候,我们的境界就很难有人跟我们相媲美,你甚至会突然感觉有些孤独——高处不胜寒。虽然你有神通,也能看到那么多众生——各个维度你都能看到。但是你是如此的孤独,你会有一种孤独感,因为一切天界的人和世间人都不能懂你了,你到了一个最高的、无与等的境界。这是成佛后的孤独感,但是会很快消失。这种孤独感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会很快消失。

【菩萨勤修大悲行,愿度一切无不果,见闻听受若供养,靡不皆令获安乐。】

这个时候,贤首菩萨就开始回顾佛从因地的修行:在因地作为菩萨,一直精勤地修习种种大悲之行。

大悲的极致,菩萨里的极致是观世音菩萨;佛里大悲的极致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看看释迦佛的五百大愿,就知道这个大悲的程度了,在因地就发誓要度一切众生,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

所以说真正真修的这些菩萨,我们如果见到了,或者听说了,我们真的应该去供养。供养真修行的菩萨们,我们将获得无边的福报和安乐,因为他们是值得的。当然可能他越是真修,他还不要,但越是真修还越值得。

【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十善妙行等诸道,无上胜宝皆令现。】

贤首菩萨说,这所有伟大的菩萨们,这些未来佛们,他们有着无尽的威神之力。修啊修、证啊证,「法眼」渐渐的圆满、全面,无有缺漏。

其实法眼包含着「天眼」和「慧眼」的功能,不仅仅能够看到事情本身,还能够看到来龙去脉。它是很立体的,很具有时间、空间感地,这样去看事情、看事物。说这些菩萨修着修着「法眼常全」,就是看事物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点,或者说停留在某个面,而是整个体地去看,所以看得就很准。

而且,这所有的菩萨们都会奉行「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基础,「十善业道」是成佛的基础,所以菩萨们都具足修行「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被称之为是十种妙行,不仅仅修行「十善业道」,在这个基础上还会奉持「菩萨戒」。我们知道,只有当把菩萨戒守到圆满、守到极致,无上的殊胜妙宝——佛的境界我们才能够达到。

感谢贤首菩萨给我们的讲解,也感谢文殊菩萨的祈请。

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66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 020(第〇八卷)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八华藏世界品 第五之一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八卷。(《华严经》太美了,都有点舍不得讲。因为这是最后一遍的讲解,真的很不忍心很快就讲完。)这节课已经到了「华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毗卢遮那品 第六(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听普贤菩萨讲故事。上节课说到: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给大威光太子进行了授记。【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槃已,喜见善慧王寻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9(第一四卷)净行品 第十一

文殊菩萨继续在给我们讲解「净行品」。「净行」就是清净的、神圣的行为。这一切行为非常唯美……因为,充满了大悲、充满了爱、充满了无私、充满了祝福……【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文殊菩萨说:...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我们继续来看贤首菩萨的偈颂:【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罥网,系缚一切诸凡夫。】我们知道,欲界六重天当中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这些天众们可以不需要自己化现(不需要自己做努...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在须弥山的顶上,在忉利天王的宫殿,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法慧菩萨在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下,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的「十住位」。前面已经讲完了九个住位,今天开始讲菩萨的第十——「灌顶住」。【佛子,云...

华严经 051(第一七卷)梵行品 第十六(下)

华严经 051(第一七卷)梵行品 第十六(下)

华严经 051(第一七卷)梵行品 第十六(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