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中)

00:00

【菩萨住在三昧中,种种自在摄众生,悉以所行功德法,无量方便而开诱。】

贤首菩萨说:安住在三昧(禅定)当中,我们就有了种种的自在,摄受众生就比较容易了。我们可以靠着所行的功德之法,用无量种方便,去开导和教育众生。

【或以供养如来门,或以难思布施门,或以头陀持戒门,或以不动堪忍门。】

如果有的众生,对于佛缺乏恭敬心,我们就可以带头去供养佛。

上节课讲到:菩萨们把法界内最美好的物质,都集合到自己无量大的手掌当中去供养佛,这是做给众生看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带动众生,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说:释迦佛证道了,这个众生也不懂礼数(礼节);也不懂该怎么做;或者完全比较麻木。但是,他认识文殊菩萨,他一看文殊菩萨集结了那么多的供养,去供养佛去了,这个众生就明白:我也应该去供养;你看文殊菩萨这么厉害,还供养佛,那我更要去供养……这效果就非常好。

可以讲,菩萨做的一切都是做给众生看的。

有的众生非常吝啬,非常小气。菩萨就示现:可以行种种不可思议的布施;无论是外财还是内财,只要你要,我就敢给,什么都可以舍,就这样去触动众生的心,让众生学会做布施。

也有一些众生比较放逸,不懂得「持戒」的重要性,菩萨就带头去非常严密地持戒,甚至修头陀苦行——来打动众生的心。

也有的众生嗔恚心比较强——爱抱怨、爱发脾气,菩萨就可以示现:自己是怎样「忍辱」的,面对伤害,自己是怎么做的。

【或以苦行精进门,或以寂静禅定门,或以决了智慧门,或以所行方便门。】

也有的众生三分钟热度(精进了没两天就懈怠了),菩萨就可以示现:自己是怎么「精进」的。越优秀的人越精进,因为越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要求越高。他在「十住位」的时候,想着——怎么样成为「十地菩萨」;成为「十地菩萨」,又想着——我怎么样快速「成佛」。所以,菩萨以他的精进,做给众生看:你看看——人家都是这么高果位的菩萨了,还在精进,那众生看了,心里肯定会惭愧一下下。

也有的众生沉迷于谈笑、戏论,不爱打坐。菩萨就示现:我整天打坐,甚至「夜不倒单」,用寂静的禅定门摄伏众生。

沉迷于戏论的这些众生:第一,是处于很迷的状态;第二,在迷当中,傲慢会一直增长,自己却毫无察觉。所以,过于沉迷于法理辨析和辩论的师兄们注意了:「六度」里面,「智慧」是一方面,「禅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觉得辨析法理、辩经,可以增长智慧,那很好,但是也要有度。当年释迦佛不是靠辩经成佛的。

也有一些众生具足一些智慧,但是不够究竟。菩萨就示现:自己拥有了决定了义的究竟的智慧,可以帮助众生提升、完善,或者帮助众生突破一些瓶颈。

当然,也有的众生,也想度众生,也想帮助别人。但是智慧不够,方便不足。菩萨就示现:我有「四摄法」,以种种善巧方便去调伏众生。

【或以梵住神通门,或以四摄利益门,或以福智庄严门,或以因缘解脱门。】

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些众生,他对于「持戒」、对于「布施」,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但是,他对「神通」感兴趣。菩萨有的时候,为了摄伏这些众生,「先以欲勾牵」嘛,所以就示现:自己在慈、悲、喜、舍具足的前提下,拥有着无量的神通。用「神通」去吸引众生,把众生引入佛道。

所以,在度众生的过程中,「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是真的非常重要!所有菩萨都要牢记「四摄法」,灵活应用「四摄法」。

这「四摄法」,其实我们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只要「发心」是好的,什么都可以去做。但是一定要确保这个「发心」是好的。发心善,过程善,结果善,那就是最好了

也有一些众生,外表看上去不够庄严。为什么不庄严呢?其实深究一下是:慈悲、智慧两方面都有欠缺的缘故。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他很有智慧,但是不慈悲——他在我们心中不会显得庄严;他很慈悲,但是没智慧,好像很能打动我们——没错,但是又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是吧?——高度不够。所以我们要想拥有佛的庄严,必须在「慈悲」和「智慧」两方面都具足圆满。「慈悲」主要体现在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也就是说在修福德;「智慧」就是破迷开悟。

也有的众生,对于十二因缘的链条比较感兴趣,菩萨就会给众生讲解无明缘行、行缘识……一直到生缘老死,这个链条。

【或以根力正道门,或以声闻解脱门,或以独觉清净门,或以大乘自在门。】

也有的众生会对「八圣道」(八正道)感兴趣,这个时候,菩萨就可以靠五根、五力、八正道…等等,靠三十七道品去调伏众生。

也有的众生对于阿罗汉所证的这个境界非常感兴趣,修成阿罗汉总比一直「迷」要好、总比一直「苦」要好,所以修成阿罗汉也不错。菩萨就依着众生心,给这些众生讲「声闻乘」的教法。

也有的众生对独觉乘感兴趣,菩萨就讲「独觉乘」的法。

也有的众生对于大乘感兴趣,菩萨就讲「大乘法」。

【或以无常众苦门,或以无我寿者门,或以不净离欲门,或以灭尽三昧门。】

也有一些众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菩萨有的时候,就示现无常和种种众苦给这个众生看。

其实我们身边充满了无常,我们知道。前几天一个师兄说:她的一个亲戚非常年轻,喝酒喝死了,突然就喝死了,对她有极深的触动。这个师兄说:我平常其实都有点懈怠了,提不起精神去修行。突然,一个亲人喝酒喝死了,才意识到是真的无常啊!——赶紧抓紧修,好好用功!所以示现无常,示现种种苦,也是度众生的好方法。

也有的众生对于长生不老、修仙比较感兴趣,就算是修仙也比不修好。我们看很多道家的经典,跟佛家经典有相通的很多内容。但道家在打坐方面,好像还是比较注重肉身层面的一些触受。如果这个众生对于修仙感兴趣,也总比不修好吧。菩萨就示现:我要「无我」,我要不自私,我要修成一个神仙,寿命很长。

《八仙过海》的这个故事,大家都了解。八仙也都是非常善良的、非常正义的。虽然,八仙有个别的习气还存在,比如说:一些嗔心,或者甚至有的仙人还有点贪酒,但是整体来讲,八仙还是比较善良慈悲的,先做个仙人也不错。所以菩萨有的时候就讲:你怎么成仙呢?你不能太自私、你要断恶修善,甚至劫富济贫。

也有一些众生比较贪恋欲乐(财、色、名、食、睡…种种),菩萨就会示现:肉身是多么的不净,让你意识到——我们这个肉身就是一个「移动的厕所」(宣化上人讲)。我们的肉身中充满了食物(有未消化完的食物和已经消化完的食物),而且「九孔常流不净之物」,这个也是大家知道的。通过「不净观」,断除我们对于肉身的过度执著,然后再讲「怎么样修离欲的梵行」,就比较方便了。

也有的众生对于这个轮回相,彻底地丧失了兴趣(不想待了,着急想走);他真的想入涅槃,就像很多阿罗汉一样,我们也不能拦着。这个弟子找到师父说:我也想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给烧了,直接走。师父一看:因缘到了,这一世这个弟子注定如是。所以师父也不会勉强,甚至还会教这个弟子怎么样打坐,怎么样修出你的「三昧真火」。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就是这样子的(直接悟了这个轮回毫无趣味),直接就走。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庞居士」一家也是——说走就走了——一家人都走了,而且走得非常的洒脱。他们这种情况,入的往往是「灭尽定」。「灭尽定」属于一段时间内的脱离轮回,我们知道,但是并不究竟。虽然不究竟,也比不修好,毕竟暂时离开了轮回的痛苦,暂时离开了无明。

【随诸众生病不同,悉以法药而对治;随诸众生心所乐,悉以方便而满足;

随诸众生行差别,悉以善巧而成就。如是三昧神通相,一切天人莫能测。】

所以,贤首菩萨说:随着种种众生病的不同,菩萨用不同的「法药」去对治;随着众生内心爱乐的不同,菩萨就用种种方便,给予众生满足;也随着众生行为的差别,菩萨用种种的善巧方便去成就众生。

菩萨在三昧(禅定)当中,证得的种种神通之相,如果你不入到相应深度的三昧,你是不可能了解的(人不能了解,天人也不能了解)。所以一谈到「禅定」,我们知道,它意味着「深度」。

我们在第一期禅修课中曾经讲:其实禅修(打坐)就好像潜水一样——有浅层的、有中层的、有深层的、有到底的…你看看——你是哪个层次?

【有妙三昧名随乐,菩萨住此普观察,随宜示现度众生,悉使欢心从法化。】

菩萨们都爱乐修习「禅定」,诸多的禅定中,有一种很奇妙的「三昧」,叫「随乐三昧」。「随乐三昧」——就是随着众生的内心悦乐(随的是众生的心)。众生喜欢什么,就变什么,这样去度众生,就使众生非常的喜悦,就能够随顺佛陀的教法而行。

前一段时间跟大家讲过:有一次,跟几个师兄听着药师圣号打坐的时候,看到一个师兄,有一世是个圣诞老人,穿着红袍子(有白绒毛的红袍子),胖胖的,坐在那里;圣诞老人的胡子弯弯的,白胡子上挂下来一个钥匙扣儿;药师佛变得那么小,非常萌,就在圣诞老人的胡子上挂着(大小也就是几厘米,而且是很鲜活的,一看就是药师佛)。当时对我来讲,也是一种极大的触动: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很萌的东西,药师佛就知道你喜欢这个,我化现这个给你,就觉得佛呀、菩萨呀太懂我们了!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心抓住了,是吧?太懂我们了!「懂」——其实是很稀有、很难得的。

曾经,也遇到过一个师兄,问起他学佛的经历。他说:我特别喜欢文玩、佛珠,恰巧有一个姐姐送了我一串儿很香的佛珠,我天天戴着,就觉得特别喜欢。戴上了佛珠之后,就学会了念佛,就此走入了佛门……我们想:那个送他佛珠的姐姐也是菩萨示现的。因为「入胎之迷」的缘故,有一些菩萨虽然来到了六道中,她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菩萨了,但是她做的事情恰恰是菩萨做的事情。

【劫中饥馑灾难时,悉与世间诸乐具,随其所欲皆令满,普为众生作饶益。】

贤首菩萨说:存在的世界都会经历「成、住、坏、空」。有的大劫当中发生了饥馑灾难(就是饥荒,没有粮食吃)。这个时候,菩萨就可以布施给众生种种需要的物品——爱乐之具,尤其是粮食。根据众生的需要让众生满足,普遍地利益众生。

【或以饮食上好味,宝衣严具众妙物,乃至王位皆能舍,令好施者悉从化。】

在向众生作布施的时候,无论是饮食(这些有着上好味道的美味佳肴)、还是珍宝做的衣服、还是种种庄严之具、还是众多的美妙物品,都可以布施给众生,甚至王位都可以布施给众生。菩萨这样一做,让那些爱布施的众生特别敬佩,就进一步地能够随顺菩萨的教法。

我们知道,行动的感染力永远胜过语言。菩萨天天在这儿讲:「布施」有怎样的功德利益,「布施」有多好…你自己都不布施,那你周围这些众生就很难去做布施;但如果你先做到位了(带头做出来了),不用你倡导,很多众生就开始跟着学了。所以,讲法者最好也是「行法者」(行为的「行」、行动的「行」,就是用出来)。你要把你讲的法,真正用出来,才真的有说服力,光靠嘴讲是不大有说服力的。

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他就是做出来的。虽然他讲了很多,但是他做得更多(我们知道的),而且无量劫修种种苦行。「行动胜于一切语言」,所以我们要想感染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信佛,那我们怎么做?先做出来——把你倡导的这些美德、妙行先做出来,哪怕你不说,这行动已经最有感染力、最有说服力了。

【或以相好庄严身,上妙衣服宝璎珞,华鬘为饰香涂体,威仪具足度众生。】

有一些众生,是「外貌协会」的,是「颜控」。他不喜欢看到拉里邋遢的苦行者,苦行者反而度不了他。什么样的菩萨能度他呢?身相庄严妙好,甚至非常华贵的这些菩萨能度这些众生。我们看,众生心真的是种种不同:有的众生只会被「苦行者」打动、被破衣烂衫打动;但有一些众生,甚至很多众生,却会被这些威仪具足的诸相妙好、身相庄严,穿着华衣美服,装饰着珍宝璎珞,而且甚至还戴着花环,还散发着香味,甚至在行、住、坐、卧的任何行为细节当中,都显得威仪具足。有一些众生,甚至很多众生,只会被这样的菩萨度化,只有这样的菩萨才能度他们。所以,菩萨就会示现相好庄严身——「上妙衣服宝璎珞,华鬘为饰香涂体」。

这个时候,我们联想到:我们无论是肉眼所见的,还是定中所见的诸位菩萨,几乎都是相好庄严身,都是光灿灿的,甚至有些奢侈,为什么?这就说明我们内在的期待是这样子的。只有菩萨以这种形象示现才能度我们,所以很多菩萨都示现得无比的华贵(浑身上下的珍宝璎珞),是不是啊?四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示现了一个朴素的比丘相,其他菩萨都是非常的华贵、富贵、庄严。因为我们内心爱乐这个,所以菩萨就这样示现了。有一些众生对香味很敏感,非常喜欢香味,那菩萨在示现的时候,经常就发出种种妙香。

【一切世间所好尚,色相颜容及衣服,随应普现惬其心,俾乐色者皆从道。】

单人旁加一个谦卑的「卑」,这个是「俾」,什么意思?就是「使」,使什么什么,这个意思。一切世间众生所喜好的、所追求的、所迷恋的那些色相、颜容、衣服…菩萨都能示现,让众生看了就会被吸引——太华贵了!——太美了!众生感觉像着魔了一样迷恋菩萨,使这些「外貌协会」、使这些「颜控」、使这些爱乐美好色相的众生……都能够慢慢走入佛道。一开始是被菩萨的妙相,以及他们的衣服、他们的饰品吸引了,到最后——信佛了。所以菩萨非常巧妙!

【迦陵频伽美妙音,俱枳罗等妙音声,种种梵音皆具足,随其心乐为说法。】

很多众生都爱好美妙的声音、美妙的音乐,所以佛或者菩萨讲法的时候,往往也示现非常美妙的声音,抓住众生的耳根。「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或者确切地讲,这里是「先以音勾牵,后令入佛智」。

我们也知道,有一句话说「声音是灵魂的象征」,你要去了解一个人的灵魂,其实听他的声音就能了解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因为众生在审美方面,虽然都喜欢美的声音,但是审美又有不同,所以每一位菩萨讲法的时候,声音也略有不同。每一位菩萨都去摄受跟他有缘的众生;可能这个佛、这个菩萨各方面都很完美,但是跟他无缘的众生,他依然无法度的。菩萨只能摄受跟自己有缘的众生。

在禅定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件事情:如果声音尖利刺耳的话,这个人的前世,一般不是鬼道就是畜生道。如果你一听这个声音,就尖锐刺耳,不想听下去,甚至感觉这个声音在划破你的内脏一样,很不舒服,那这个众生前一世,不是鬼道就是畜生道,真的很准——很准!

【八万四千诸法门,诸佛以此度众生,彼亦如其差别法,随世所宜而化度。】

法门是无量的。为什么?因为众生心无量。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菩萨也学会了八万四千种差别法,随着世间所适宜的,随着众生需要的,去度化众生。

菩萨依着众生心灵的需要而变化;众生需要什么,菩萨就示现什么。这又让我们想起了《普贤行愿品》当中讲的:众生是「根」,「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菩萨智慧的花果」。如果众生是单一的,那菩萨也是单一的;如果众生不需要度,那这个世界上也就不存在菩萨和佛了。所以,因着有众生,而有诸佛菩萨,从这个意义上讲:是谁在度谁呀?——是众生在度诸佛菩萨、在成就诸佛菩萨!

好,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

感谢贤首菩萨!

感谢文殊菩萨的祈请!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68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如来现相品 第二(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如来现相品 第二(上)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牙齿间放射的无量光明,把上、下、四维十方世界的无量无数的菩萨摩诃萨,都招引过来了。【如是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中,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后...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如来名号品 第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如来名号品 第七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二如来名号品 第七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第七。这个时候,镜头又切回到「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光明觉品 第九(上)

【尔时,光明过十千世界,遍照东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牟尼佛坐在莲花藏狮子座上,他双脚(脚底)千辐轮的光明,已经遍照了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贤首菩萨说,众生世界的苦与乐、利与衰(利益或者衰败),这一切世间所做的种种事、种种业,菩萨都能够通过「同事摄」自己去化现——众生受怎...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华严经 042(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五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五卷,「贤首品」第十二之二。【有胜三昧名安乐,能普救度诸群生,放大光明不思议,令其见者悉调伏。】贤首菩萨说:我们可以入...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上节课我们讲到:海中的大龙王兴云,云中有闪电,闪电之后又打雷。这种种的云彩、闪电以及雷声,在不同的天,以及不同的众生间,都显现为不同的样貌。那么,兴云、闪电、打雷之后,就要下雨了。海中的大龙王降下的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