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3(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00:00

【又放光名眼清净,能令盲者见众色,以灯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能够放射一种「眼清净光明」。这种光明一照,能够让盲人都恢复视力,见到种种的「色相」。

那怎么修得这种「眼清净光明」呢?我们要经常地向佛和佛塔供养灯,经常地供灯可以帮助我们修得「眼清净光明」。

【又放光名耳清净,能令聋者悉善听,鼓乐娱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同时,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耳清净光明」。这种光明可以让一切的聋人(耳聋的人)恢复听力。如果我们经常喜欢用种种音乐去供养佛,供养佛塔,就能修得这种「耳清净光明」。

【又放光名鼻清净,昔未闻香皆得闻,以香施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鼻清净光明」。过去从来不曾闻到的妙香突然闻到了,这靠着「鼻清净光明」的照耀。如果我们经常地用香去供养佛,供养佛塔,就能够帮助我们修得这种「鼻清净光明」。

【又放光名舌清净,能以美音称赞佛,永除粗恶不善语,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舌清净光明」,「能以美音称赞佛,永除粗恶不善语,是故得成此光明」。

我们知道,佛一讲法的时候,都是口吐芬芳,口放光明,或者口出莲花,这说明佛非常的清净。

如果我们也经常用美妙的声音去称赞佛,永远不讲那些粗鲁的、恶性的语言;永远不讲不善的语言,慢慢地我们就能修得这种「舌清净光明」。

要么不讲话,一讲话就放光明,就出莲花,就出妙香。当然这一切,可能只有拥有「天眼」的人才能看到。

【又放光名身清净,诸根缺者令具足,以身礼佛及佛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身清净光明」。如果我们经常帮助那些残疾人,并且喜欢拜佛,喜欢礼拜佛塔,我们就能够修得这种「身清净光明」。

【又放光名意清净,令失心者得正念,修行三昧悉自在,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意清净光明」,让那些失去了正念的众生恢复正念。如果我们经常地修习「三摩地」(禅定),并且已经证得了禅定当中的自在,我们就能够修得这种「意清净光明」。

不管哪个众生心意烦乱,我们用光一照他(她),他(她)立刻就恢复正念。

【又放光名色清净,令见难思诸佛色,以众妙色庄严塔,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色清净光明」,让众生见到难以思议的诸佛的「色身相」。如果我们经常用众多的妙色(美妙的物品)去庄严佛塔,我们就能修得这种「色清净光明」。

这种光明一照,可以帮助众生开「天眼」,见到非常难见的佛的「色身相」。比如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不是你用「肉眼」能看到的,只有用「天眼」才能看到。

【又放光名声清净,令知声性本空寂,观声缘起如谷响,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能够放射一种「声清净光明」,这种光明一照,众生就了悟了「声音之性,本来空寂」。如果我们经常地观一切的声音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都是幻有,像空谷传响一般,不真实。总是这样观,慢慢地不著这个声音相的时候,反而就修得了「声清净光明」。

【又放光名香清净,令诸臭秽悉香洁,香水洗塔菩提树,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香清净光明」,可以把一切臭秽的物品都变得香洁。如果我们经常用很香的水去清洗佛塔,清洗菩提树,我们就能够证得这种「香清净光明」。

这里再一次提示我们——佛菩萨非常爱干净,非常清净。

【又放光名味清净,能除一切味中毒,恒供佛僧及父母,是故得成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味清净光明」,能够除掉一切味道当中的毒害。

比如说,别人给你的食物中下毒了,你用这种光一照,这个食物中的毒性就消失了,这种光能够解毒。

那怎么样修得这种「味清净光明」呢?

贤首菩萨说:我们要经常地供养佛、供养僧、供养我们的父母亲。把父母亲和佛、和僧并列来说,还是强调要孝顺父母、赡养父母,没有父母哪来的我们呢?

【又放光名触清净,能令恶触皆柔软,戈鋋剑戟从空雨,皆令变作妙华鬘。】

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触清净光明」,能令一切的「恶触」变得柔软。

什么是「恶触」呢?就是这种触受让人不舒服。

比如说,一些兵器从空中像下雨一样降下来了,非常危险!要是扎到我们身上,该多疼,是吧!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你用「触清净光明」一照,空中像下雨一样降下的这些武器,瞬间变成了「妙花鬘」,成了装饰品了,这种光明也相当的美好!

我们设想一下,哪里发生了惨不忍睹的战争了,我们就用「触清净光明」一照,所有的子弹都变成花、鬘,都变成装饰品了,该是多么美好!可能作战的双方都哭笑不得,然后一场战争结束了。

【以昔曾于道路中,涂香散华布衣服,迎送如来令蹈上,是故今获光如是。】

怎么样证得这种「触清净光明」呢?

如果我们曾经在道路上涂香、散花、铺满衣服来迎送佛,我们就将获得这种「触清净光明」。

因为在古印度的风俗,大家是不穿鞋的。佛即将走的道路,你给涂上香了、撒上花了、铺上了非常细软的衣服了……当佛赤着脚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就会感觉非常舒适,是吧?这是在触觉方面供养佛的,所以你就修得了「触清净光明」了。你可以靠着这种光明,把一切让众生感觉痛苦的、不舒服的这种触受,都转换成非常美好的、舒服的触受,这个其实也很实用。

【又放光名法清净,能令一切诸毛孔,悉演妙法不思议,众生听者咸欣悟。】

贤首菩萨说:在「安乐三昧」中,我们还可以放射一种「法清净光明」,可以让一切的所有毛孔都去讲说妙法,这真的是不可思议!就好像我们所有的毛孔都有嘴,都在讲法一样,众生一听法,都非常欢喜地开悟了。

那怎么样才能证得这种「法清净光明」,让身体的所有毛孔都会讲法?怎么修呢?

【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虚空,以说其义光如是。】

你要是想证得「法清净光明」,你必须了悟「诸法实相」,非常究竟地去表达真理。

比如说,讲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并不是真的生,都是幻有;诸佛的「法身」并不仅仅是色身相那么简单,法身是无相的,这种法身之性是常住的,就像虚空一样(法身就像虚空一样永恒)。你整天给众生讲这些,慢慢地就可以修得「法清净光明」。

所以在「安乐三昧」中,一切毛孔都在讲法,非常的不可思议!我们有多少毛孔,数也数不清,一般来讲,(概称)说是八万四千毛孔。

【如是等比光明门,如恒河沙无限数,悉从大仙毛孔出,一一作业各差别。】

贤首菩萨说:刚才我们提到了,入到「安乐三昧」的时候,我们能够放射各种光明,这只是举了一部分例子,而实际上能够放射无量种像恒河沙一样无量、无限的光明。这一切的光明,都可以从我们的本师释迦佛的毛孔中出现,而且每一种光明,都会做各自不同的利益众生的事情。

【如一毛孔所放光,无量无数如恒沙,一切毛孔悉亦然,此是大仙三昧力。】

就好像一个毛孔就能够放射无量无数像恒河沙一样的光明,佛的一切毛孔都是这样,这就是佛不可思议的「三昧之力」。

可能在我们看来,在禅定中,会放某一种光明已经欣喜若狂了,但是伟大的释迦佛,他每一个毛孔就能够放射无量种「光明门」。

【如其本行所得光,随彼宿缘同行者,今放光明故如是,此是大仙智自在。】

此时释迦佛证道了,在他过去世修行时,他证得的这所有光,今天就着这个因缘,都同时放射出来了,他这些光所照耀的这些圣众,其实都是宿世以来跟释迦佛一起修行过的这些同学、同修们。释迦佛此时已经拥有了无量的智慧自在了。

【往昔同修于福业,及有爱乐能随喜,见其所作亦复然,彼于此光咸得见。】

谁要是在过去世跟释迦佛一起修行过「福德之业」,或者见到释迦佛修习「福德之业」的时候,他能随喜赞叹;见到释迦佛认真勇猛地修「六度」的时候,他能随喜赞叹,那这样的圣众,此时在释迦佛证道的时候,就能够看到释迦佛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以上无量种光明。

这里提示我们两个要点:

你要想见到释迦佛每一个毛孔放的所有光明,第一你要跟释迦佛过去世一起修行过,或者说看到他修行,你能够随喜赞叹;再一个,你自己层次还是比较高的。一个是靠的过去世,一个是靠的现在世。有基础才能够看到释迦佛所有的光明,不然的话,即便是他一直在放光,你却一点也看不见。

你看不见就没有吗?我们肉眼所能见的光线,是大自然中光线当中的一小部分(极微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光线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若有自修众福业,供养诸佛无央数,于佛功德常愿求,是此光明所开觉。】

贤首菩萨说:如果有的圣众自己已经修得了众多的「福德之业」,已经供养了无央数的诸佛,他们恒常地愿求佛的功德,那这样的众生一定会被释迦佛的光明所照耀、所开示、所觉悟。

【譬如生盲不见日,非为无日出世间,诸有目者悉明见,各随所务修其业。】

就好像太阳挂在天上,但是天生的盲人却看也看不见。盲人看不见太阳,就是没有太阳吗?不是啊!太阳明明在世间照耀着,那些有眼睛的、视力正常的众生,都能够见到太阳。

所以众生其实随着各自的业,体验着各自不同的世界,也做着各自不同的事业。

【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智慧者皆悉见,凡夫邪信劣解人,于此光明莫能睹。】

释迦佛证道之后,一直在放光明,但是只有那些有足够智慧的圣众才能够看见,那些普通人,甚至信一些邪见的人,或者理解力极差的人,他们是看不见释迦佛的光明的。

释迦佛在他们眼中可能非常的普通,甚至他们把释迦佛看得很低,甚至把释迦佛看成是邪师。

【摩尼宫殿及辇乘,妙宝灵香以涂莹,有福德者自然备,非无德者所能处。】

《华严经》的前面也反复地提到,释迦佛证道之后,他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美好、庄严。但是这一切的摩尼宫殿,一切庄严、华美的车乘,一切妙宝、灵香,以及种种光明,只有有福德的人才能够具备,才能够拥有。如果福德达不到,他不能拥有。

比如说,你在肉眼所见的这个低维的世界,你想憧憬高维度的那种天界或者佛界的生活,但你福德不具足,你再怎么憧憬,还是不行,无法拥有。你必须好好地修,福德具足了,自然拥有。

【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贤首菩萨说:释迦佛他一直在放光明,那些有着甚深智慧的圣众都被照耀了。但是那些有着邪的信仰的众生(偏信邪见的众生),或者理解力很差的普通的、愚昧的众生,他们怎么也看不到释迦佛的光明。

【若有闻此光差别,能生清净深信解,永断一切诸疑网,速成无上功德幢。】

如果有谁听闻了以上所讲的种种光的差别,能够生起清净的、深刻的信心,而且真的能够理解,这样的众生将永远地断除一切疑惑之网,速成无上功德之幢。

【有胜三昧能出现,眷属庄严皆自在,一切十方诸国土,佛子众会无伦匹。】

贤首菩萨说:总修禅定,我们也有可能还能够见到另一种殊胜的三昧。在这种三昧中,一切眷属的庄严无比自在,你能够看到十方的所有国土,你能够看到所有国土开法会时,那些圣众云集的、无可比拟的殊胜场面。

这种三昧,我们可以叫它「能出现三昧」,就是你只要入到这种禅定中,你就能够看到眷属庄严,种种自在,你就能够看到十方佛国以及佛国开法会的样子。

【有妙莲华光庄严,量等三千大千界,其身端坐悉充满,是此三昧神通力。】

贤首菩萨说:在这种「能出现三味」中,我们能够看到有一种妙莲花被无量光所庄严,这个莲花非常大,像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大,而且能够看到佛就端坐在这样大的莲花上,充满一切处。这就是这种「能出现三昧」的神通之力。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妙莲花量等三千大千世界,那得多大啊!然后每一个释迦佛都端身正坐,坐在这样的大莲花上,释迦佛有多大呀!关键是充满一切处,无量的释迦佛坐在像三千大千世界一样无量大的妙莲花上。

【复有十刹微尘数,妙好莲华所围绕,诸佛子众于中坐,住此三昧威神力。】

而且我们还能够看到,又有十刹微尘数无量的妙好莲花围绕着这个大莲花,很多的佛子大众们就在这些妙莲花中安坐着,这都是这种「能出现三昧」的威神之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具足修行佛功德,此等众生绕菩萨,悉共合掌观无厌。】

那么坐在妙好莲花上围绕着释迦佛的这些菩萨们,又被很多很多的众生围绕着(菩萨围绕着佛,众生围绕着菩萨),这些众生围绕着菩萨,都合着掌一直观看着……这些众生都是宿世成就了善因缘的众生,而且他们在过去世都具足修行了佛的功德。

其实,这一个段落还有一重理解——释迦佛坐在无量大的这个大莲花上,周围有无量的菩萨也坐在妙好莲花上围绕着佛,这些菩萨们都是宿世成就了善因缘的、具足修行了佛功德的。这些菩萨跟佛相比,他们就是众生了,所以「此等众生绕菩萨」,这里的众生指的是围绕着释迦佛的菩萨们,「绕菩萨」的「菩萨」指的是「释迦佛」。

因为在偈颂当中提到佛的时候,有的时候也称他为「菩萨」。佛就是「果地菩萨」,一般菩萨是「因地菩萨」。佛是「果地菩萨」,佛都是从菩萨修过来的,都曾经是菩萨,所以怎么叫都对。

你要强调佛的「果地成就」的时候,就叫他「佛」;要强调他也是从菩萨修的,修行一直修到极致了,修到圆满了,就成佛了,这样也可以。

这一切菩萨们坐在妙好的莲花上围绕着佛,围绕着释迦佛,都合掌看着佛,一直看着,好像永远都不会厌倦一样。(你这样去理解也可以。)

【譬如明月在星中,菩萨处众亦复然,大士所行法如是,入此三昧威神力。】

所以我们看这里,「菩萨处众亦复然」,这个「菩萨」指的是谁?还是释迦佛,只是强调他是「果地菩萨」,所以这里用「菩萨」来形容他。「大士所行法」,「大士」指的也是释迦佛。

在古汉语当中,为了追求文词的变化性,避免总是重复,所以经常用不同的文字相去标指同一个人或者事物。所以这一个小段落(这四句话里),「菩萨」和「大士」指的是同一个人物,就是释迦牟尼佛。

说释迦佛处在菩萨的围绕当中,就好像明月处在星星的围绕当中一样。释迦佛所行的法就是这样的,非常突出,非常鲜明,菩萨们在他身边就是众星拱月,来衬托他的。你入到这种「能出现三昧」,就会看到释迦佛所处的这个场景,这是这种三昧的威神之力。

【如于一方所示现,诸佛子众共围绕,一切方中悉如是,住此三昧威神力。】

在这种「能出现三昧」中,靠着它的威神力,你能够看到在一个地方,释迦佛被无量的佛子围绕着;也能够看到在一切地方,释迦佛都被无量的佛子大众围绕着。你能够看到每一个「一」,以及所有的「无量」……

什么是「禅定」呢?

禅定,其实就是我们的「心」与整个法界的「本体」相合。你与整个法界的本体相合的时候,你就是整个法界本体。无论「一」还是「无量」,不都是「本体所生,本体所显」吗?所以你作为本体,就能看到「一」,也能看到所有的「无量」。禅定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在定中,我们会消落所有的妄念,回归到这个法界的本体(也叫佛性,或者法性、如来藏),回到这里。所有的经文如果不谈到这里,它就是不究竟的,我们知道,只要谈到这里,它就是究竟的。有一些经文是直说;有一些经文是打着比方来说,不管怎么样,还是围绕着它去延展开的。

所以我们再一次强调,所谓的禅定,其实就是回归法界的本体。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73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如来现相品 第二(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4(第〇六卷)如来现相品 第二(下)

大家好!我们继续走入《华严经》,走入佛眼所见的世界……上节课提到,这些菩萨们正在讲说偈颂赞美佛:【一一光明无有边,悉入难思诸国土,清净智眼普能见,是诸菩萨所行境。】说释迦佛的光明没有边际,可以入到不可...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普贤三昧品 第三(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普贤三昧品 第三(下)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在诸佛的威神力的加持下,在普贤菩萨的三昧力的影响下,十方的一切世界海都在微微地震动。【何等为十?所谓:妙金星幢摩尼王云、光明照曜摩尼王云、宝轮垂下摩尼王云、众宝藏现菩萨像摩尼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奔着「极致」去做,一定要做到「极致」,中途不要停下来。(当然,我们指的是如法的事情、值得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到「极致」,不然就不要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和贤首菩萨的对...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中)

华严经 040(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中)

我们继续来聆听贤首菩萨所讲的修行方面的殊胜功德。这一段落的内容是文殊菩萨祈请来的。贤首菩萨又是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未来也将继承佛位的,所以对于贤首菩萨讲的偈颂,我们也要尤为重视。【若能发起菩提心,...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六卷,「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华严经 049(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在须弥山的顶上,在忉利天王的宫殿,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法慧菩萨在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下,正在给大家讲说菩萨的「十住位」。前面已经讲完了九个住位,今天开始讲菩萨的第十——「灌顶住」。【佛子,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