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006(第〇二卷)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二

00:00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依然是类似的。首先讲,某某贵宾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贵宾代表的发言(讲说偈颂)。

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五个偈颂。

【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解脱门;善目天王,得普净一切众生界解脱门;宝峰月天王,得普化世间常现前无尽藏解脱门;勇健力天王,得开示一切佛正觉境界解脱门;金刚妙光天王,得坚固一切众生菩提心令不可坏解脱门;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兴咸亲近观察调伏众生方便解脱门;妙庄严天王,得一念悉知众生心随机应现解脱门。】

【尔时,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知足天众,而说颂言:】

首先看一下「知足天王」所讲的偈颂:

【如来广大遍法界,于诸众生悉平等,普应群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净法。】

这里的关键字是「清净法」。诸佛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如果我们也想成为诸佛如来,就要想办法「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

「身清净」怎么做?如果不杀、不盗、不邪淫(或者不淫),你的身会很清净;「语清净」呢?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就肯定语清净;「意清净」呢?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

「十善业道」是成菩萨的基础,更是成佛的基础,这一点在《地藏十轮经》中也讲得很清楚。身、语、意的清净,你就围绕着「十善业道」反观一下自己,做好「十善业道」,你必然能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清净,也将离佛非常近,越清净离佛越近。

那么,我们仔细地反观一下「十善业道」的内容:

「不杀生」,至少不主动地怀着恶心去杀(随顺众生除外,不主动怀着恶心去杀),代表什么?「仁慈」;

「不偷盗」,以他人心为自己心,别人没有允许你拿的东西你不拿,不伤害别人,这也是「仁慈」;

「不邪淫」,邪淫其实也是带来伤害的,不邪淫!如果是出家人是不淫(直接不淫),那邪淫就避免了,也就避免了很多的伤害;

那么口方面: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也是避免伤害;

不贪婪、不嗔怒、不愚痴,其实也是避免伤害。避免伤害别人,也避免伤害自己。

总体来讲,十善业道总结为三个字:「不伤害」;总结为两个字:「仁慈」;总结为一个字:「爱」。

「爱」是究竟的清净法,可能过去我们用了太多很专业化的、很佛教性的词汇去谈十善业道,大家觉得十善业道是限制、是框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记住这几个关键字:「不伤害」、「仁慈」和「爱」,你就一定能做好十善业道,这是相当简单的。可能这样去推广佛法的时候,更容易让更多的众生能够接受。如果我们把佛法搞得超级佛教化,反而将很多众生排斥在外了。你讲佛法,其实讲那个佛倡导的思想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用专业的佛教名字相。而千百年来,这些名字相也一直在变化,同时也在限制。

我们想:如果把佛经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你翻译的时候,你肯定不用中文的这些名字相,你用的是什么?你用的是法义,你传递的是法义。法义始终是关键的关键,而不是很专业的、很佛教性的词汇。

接下来,知足天王讲的这个偈颂说:

【佛身普现于十方,无著无碍不可取,种种色像世咸见,此喜髻天之所入。】

这里面的法理,我们前几节课已经解释过了,所以不重复了。

【如来往昔修诸行,清净大愿深如海,一切佛法皆令满,胜德能知此方便。】

什么是最清净的大愿呢?这里的清净代表「无私」,佛的发愿不是只为自己,他就算表面上为自己,其实根底里也为众生的。最极致的清净依然是「爱」、不是只为自己。因为是为众生的,所以「一切佛法皆令满」,希望自己能懂(能晓了)一切的佛法、一切的真理。目的是服务于众生,真理是为众生服务的。

【如来法身不思议,如影分形等法界,处处阐明一切法,寂静光天解脱门。】

如来法身不可思议,像光影一般分形等法界。《华严经》最初就用了「分形」这个词,而这个词其实在科学界才出现没多长时间,《华严经》早就用了。宇宙这些相的规律、规则就是「分形」,就是「一」里套着无量,「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如果有的师兄不了解「分形」的概念,你去百度图片里搜一下「分形」,将出来很多图片,直观地告诉你什么叫「分形」。在反复地变换中又有着一种规律,在规律中又充满着变化。「一」含摄着「无量」,整个的无量又好像是非常有序的一个整体。

如来的法身,在相里靠着应化身到到处处阐明着一切的佛法、一切的真理。「道」是可道的;「真理」是可以讲说的、可以阐明的。

【众生业惑所缠覆,憍慢放逸心驰荡,如来为说寂静法,善目照知心喜庆。】

一般的众生被业惑所缠覆,骄慢、放逸、心旌驰荡。

「骄慢」往往带来自私;「放逸」亦是自私的表现;「心旌驰荡」是因为心性还不稳定。

可以讲在最后一品无明破除之前,没有谁的心性是绝对稳定的,太容易随业动荡不安。当然这个世界上有些「土相星座」的人,相对于其他星座比较稳定一些,这是天生的。但通过修行,一些不稳定星座的众生,也能够慢慢地定下来。

佛给大家讲说「寂静之法」,怎么样能获证寂静呢?你先清净了,你就很容易寂静了。怎么清净呢?「身、口、意」清净,具体围绕着十善业道,刚才我们提到了。先清净再寂静,一个人不清净,他(她)很难真的寂静,他(她)不寂静,他(她)怎么入甚深禅定呢?

【一切世间真导师,为救为归而出现,普示众生安乐处,峰月于此能深入。】

佛是世间的真正导师,为了救护众生,帮助众生归向真理而出现于世间,把众生带到真正的安乐之处。

这个世间的万象是不可以依靠的。我们知道,因为无常善变,这个世间我们只能依靠真理。

【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法界皆周遍,入于诸法到彼岸,勇慧见此生欢喜。】

诸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在法界的到到处处周遍,你入到诸多的佛法中,你一定能到达彼岸(彼岸是相对着此岸来讲的,此岸迷、彼岸觉;此岸浊污、彼岸清净;此岸束缚、彼岸解脱……),说到彼岸了,就是意味着到达了究竟涅槃。

【若有众生堪受化,闻佛功德趣菩提,令住福海常清净,妙光于此能观察。】

要是有的众生根性成熟了,可以被度化的话,他(她)听闻佛的功德、听闻佛是怎样破迷开悟、怎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样的众生,他(她)也会趣向佛所拥有的菩提境界,佛就会帮助这个众生住于福德之海,慢慢地开始变清净,最后恒常地处在清净的状态。

【十方刹海微尘数,一切佛所皆往集,恭敬供养听闻法,此庄严幢之所见。】

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真的付出了很多。我们知道,宇宙中(法界内)有无量的佛国,佛在到到处处。这些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会去到到处处参加佛所开办的法会、去恭敬地供养、去听法……

【众生心海不思议,无住无动无依处,佛于一念皆明见,妙庄严天斯善了。】

众生的心念之海是不可思议的,佛处在一种无住、无动、无所依的状态里,在禅定中一念之间,能够明了地洞悉众生的所有心念、所有需要……

【复次,时分天王,得发起一切众生善根令永离忧恼解脱门;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脱门;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得灭除一切患大悲轮解脱门;善化端严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众生心解脱门;总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罗尼门光明忆持一切法无忘失解脱门;不思议慧天王,得善入一切业自性不思议方便解脱门;轮脐天王,得转法轮成熟众生方便解脱门;光焰天王,得广大眼普观众生而往调伏解脱门;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业障不随魔所作解脱门;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得善诱诲一切诸天众令受行心清净解脱门。】

【尔时,时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时分天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看一下「时分天王」(他)所讲的偈颂:

【佛于无量久远劫,已竭世间忧恼海,广辟离尘清净道,永耀众生智慧灯。】

佛用了无量久远劫去修行,他已经枯竭了世间的忧愁烦恼之海(佛不再有烦恼忧愁了,是真的彻底的没了),广泛地开辟了离开尘俗的清净之道;佛用他的光明永远地照耀着众生,就好像众生的智慧灯一样,(众生)被这个光一照,就开智慧了。

【如来法身甚广大,十方边际不可得,一切方便无限量,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忧悲苦,逼迫世间无暂歇,大师哀愍誓悉除,无尽慧光能觉了。】

如来的法身甚为广大,「十方边际不可得,一切方便无限量」,众生处在「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当中,在世间受种种的逼迫,佛作为众生的大导师,哀愍众生,想要帮助众生除掉一切苦。

成佛了不是说就不经历「生、老、病、死、忧悲」等等情况了,只是这些情况不会再让他痛苦和烦恼了,或者说适当地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有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有更多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并非说一旦成佛了、觉悟了,他就不会再受生、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不是这样的。

佛是觉悟者,不是「永生」者。如果一定要说永生的话,那只能是法身,「不生,却永生」。

【佛如幻智无所碍,于三世法悉明达,普入众生心行中,此善化天之境界。】

佛就好像是幻化中的智慧一般,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很精神性;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智慧都会明达,普入众生的心行当中,众生心心念念一切佛都懂、都了知;甚至佛也是从众生过来的(众生犯的那些错误,佛过去可能都犯过),所以他更加地懂众生。

【总持边际不可得,辩才大海亦无尽,能转清净妙法轮,此是大光之解脱。】

佛总持一切法没有边际,讲一切法没有穷尽,能够转清净的妙法轮,佛讲法是帮助众生获证清净的。

再次强调:我们身、语、意的清净靠着十善业道而得,十善业道就是不伤害、就是仁慈、就是爱。也许没有绝对的不伤害,那这个时候就是要权衡。我们讲过多次,「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不能够做到所有人我都不伤害,我就要权衡,始终要照顾大多数人。

【业性广大无穷尽,智慧觉了善开示,一切方便不思议,如是慧天之所入。】

业性广大没有穷尽,佛陀用他的智慧,能够觉了一切,又善于讲说开示,有着种种的方便。

【转不思议妙法轮,显示修习菩提道,永灭一切众生苦,此是轮脐方便地。】

佛转不思议的妙法轮,显示怎样修习菩提觉悟之道,永远地灭除一切众生之苦。

【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随形满世间,众生各见在其前,此是焰天之境界。】

如来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无二,遍一切处,应化身也遍满世间。

【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离诸魔业永无余,光照天王所行道。】

机缘到的众生都能见到佛会化现在自己的面前,如果有众生能够见到佛,一定能够开始净化他过去的种种业障,离开所有的魔业。

「魔」其实是执著和贪恋。不执著、不贪恋,就没有魔。

并不是说我们打坐中或者精进地念佛、拜佛、诵经、念咒感召来的境界就一定是魔,不是的!那是境界本身(境界本身无所谓好、坏,无所谓佛、魔)。你过于贪执它,它就成了魔。你知道这是必然会出现的路上风景,很淡然、淡定,它就不是魔,它只是风景。

【一切众会广大海,佛在其中最威耀,普雨法雨润众生,此解脱门名称入。】

在无数众生像海一样云集的大会中,佛在其中是最威光闪耀的,可以普遍地降下法雨滋润众生。

【复次,释迦因陀罗天王,得忆念三世佛出兴乃至刹成坏皆明见大欢喜解脱门;普称满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净广大世无能比解脱门;慈目宝髻天王,得慈云普覆解脱门;宝光幢名称天王,得恒见佛于一切世主前现种种形相威德身解脱门;发生喜乐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城邑宫殿从何福业生解脱门;端正念天王,得开示诸佛成熟众生事解脱门;高胜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间成坏劫转变相解脱门;成就念天王,得忆念当来菩萨调伏众生行解脱门;净华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诸天快乐因解脱门;智日眼天王,得开示一切诸天子受生善根俾无痴惑解脱门;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尔时,释迦因陀罗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三十三天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是「释迦因陀罗天王」(他)所讲的偈颂:

【我念三世一切佛,所有境界悉平等,如其国土坏与成,以佛威神皆得见。】

这是从法身层面上讲的,佛与佛是平等的,没有谁低谁高,在法身的层面上完全无二。但是在化现的相上,这些佛国土都有「成、住、坏、空」。

【佛身广大遍十方,妙色无比利群生,光明照耀靡不及,此道普称能观见。】

【如来方便大慈海,往劫修行极清净,化导众生无有边,宝髻天王斯悟了。】

又是强调清净。

【我念法王功德海,世中最上无与等,发生广大欢喜心,此宝光天之解脱。】

我们亲近善友、善知识、修学善法,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生起广大的欢喜,因为只有「善」最抚慰人、最安慰人、最让人感觉舒适和有安全感。

【佛知众生善业海,种种胜因生大福,皆令显现无有余,此喜髻天之所见。

诸佛出现于十方,普遍一切世间中,观众生心示调伏,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来智身广大眼,世界微尘无不见,如是普遍于十方,此云音天之解脱。】

【一切佛子菩提行,如来悉现毛孔中,如其无量皆具足,此念天王所明见。

世间所有安乐事,一切皆由佛出生,如来功德胜无等,此解脱处华王入。】

如来的一个毛孔就是一切。上节课我们说,其实毛孔内就是广大的虚空,因为「至小无内」,一个毛孔内的世界也是无穷尽的,所以能包纳一切佛子的菩提之行(这里的佛子是指的因地佛)。

「如其无量皆具足」,如来的一毛孔中藏着一切佛子的菩提行,是无量的、也是具足的;世间所有的安乐事都是由佛才出生。佛不来,你哪有真正的安乐呢(安是平安,乐是喜乐)?

我们知道著名的哲学家「马斯洛」,他曾经提出:人如果能够满足他的五大需求,他就一定会感觉非常幸福。这五大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人要感觉安全,不安全哪来的乐呢?佛的出现让众生感觉安稳、安全、平安……一切的乐就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来。因为佛晓了一切的真理、真相,这真理、真相像地基一样,生出一切相的高楼大厦。如果你都不认识真理,你也将无法获得幸福。你不知道幸福从哪来,也不知道怎么获得它。

所以说如来的功德「殊胜无与等」。

【若念如来少功德,乃至一念心专仰,诸恶道怖悉永除,智眼于此能深悟。】

哪怕是你念如来的少少的、一点点的功德,你只要是心念专一、一直想着,就能够除灭你对于恶道的恐怖了;你念着如来在启迪众生方面、在无私奉献方面……你想到某一个小小的事例,你一直专念、想着,就能净化你的身心,你就不会去恶道。

只有真正有智慧的眼睛才能够深深地体悟这一切,因为如来非常的清净、心性很稳定。

【寂灭法中大神通,普应群心靡不周,所有疑惑皆令断,此光明王之所得。】

在寂灭法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他有大神通。

如来可以断除众生的所有疑惑。怎么断的呢?告诉你真理、真相,很明确地告诉你,告诉得很清楚,你就不再有疑惑。

【复次,日天子,得净光普照十方众生尽未来劫常为利益解脱门;光焰眼天子,得以一切随类身开悟众生令入智慧海解脱门;须弥光欢喜幢天子,得为一切众生主令勤修无边净功德解脱门;净宝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欢喜解脱门;勇猛不退转天子,得无碍光普照令一切众生益其精爽解脱门;妙华缨光明天子,得净光普照众生身令生欢喜信解海解脱门;最胜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间令成办种种妙功德解脱门;宝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现无边境界种种色相宝解脱门;光明眼天子,得净治一切众生眼令见法界藏解脱门;持德天子,得发生清净相续心令不失坏解脱门;普运行光明天子,得普运日宫殿照十方一切众生令成就所作业解脱门。】

【尔时,日天子,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日天子众,而说颂言:】

接下来,是「日天子」当中的代表,因为宇宙中(法界内)有很多的日天子,所以我们说他也是日天子的一个代表,他承佛威力的加持也讲了一个偈颂:

【如来广大智慧光,普照十方诸国土,一切众生咸见佛,种种调伏多方便。】

「如来广大智慧光,普照十方诸国土」,一切众生都能见到佛,以种种方便去调伏众生。

【如来色相无有边,随其所乐悉现身,普为世间开智海,焰眼如是观于佛。】

如来色相没有边际,依着众生内心所乐的显化该显化之身形,可以普遍地为世间打开智慧之海。

【佛身无等无有比,光明照耀遍十方,超过一切最无上,如是法门欢喜得。】

【为利世间修苦行,往来诸有无量劫,光明遍净如虚空,宝月能知此方便。】

为了利益众生,如来什么都能舍。这一点,在《华严经》后面的内容中会详细地讲。

【佛演妙音无障碍,普遍十方诸国土,以法滋味益群生,勇猛能知此方便。】

以法的滋味利益所有各种各类的众生。

我们都说如来讲法(讲经说法),却常常忽略「法」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法?就是真理、真相(的味道)。

【放光明网不思议,普净一切诸含识,悉使发生深信解,此华缨天所入门。】

佛放光明网不可思议,可以普遍地清净所有一切的有情众生。

「含识」——就是含着神识的、有灵性的、有知觉的、有认识能力的、能够有智慧的众生。佛使他们发生深深的信解。

【世间所有诸光明,不及佛一毛孔光,佛光如是不思议,此胜幢光之解脱。】

世间所有的种种光明加一块儿,都不如佛一毛孔的光那么强。为什么?只要成佛了,他的法身是恒常的,没有一刻间隙地在放射光明。所以说他的光明无际无限,所有世间光明加一块儿都不如佛的光明。

【一切诸佛法如是,悉坐菩提树王下,令非道者住于道,宝髻光明如是见。】

一切诸佛好像注定了都是这样的,会在菩提树下成道。这里的「菩提树」,它不是一个「定说」,因为不同的佛坐在不同的树下证道,甚至说有的佛他不是坐在树下,他在宫殿里、在舍宅内也能够证道,或者在路上也能证道。

坐菩提树王下,「菩提」这里是个比喻,究竟智慧的意思。佛将在究竟智慧这里成道,同时帮助那些没在道上的安住在究竟智慧中。

【众生盲暗愚痴苦,佛欲令其生净眼,是故为燃智慧灯,善目于此深观察。】

因为众生像盲人一样幽暗愚痴很苦,佛为了帮助众生生起清净之眼,就是能明了地见到实相,所以就燃起了智慧灯。

【解脱方便自在尊,若有曾见一供养,悉使修行至于果,此是德天方便力。】

佛已经证得了究竟的解脱,有无量的方便,是绝对的自在者,谁要是能够有幸供养佛,哪怕就供养了一次,佛也会想办法让这个跟自己有缘的人慢慢地趣向圣果(圣道)。

为什么释迦佛成道之后会广收弟子、广收供养?接收供养的过程也是在跟众生结缘,因为供养本身它是一种能量的流动,无论是物质还是金钱的供养。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它其实是一种能量的流动,也是情感的传递,这种传递使得众生与佛建立了连接。所以《菩萨善戒经》中也讲了,并不是佛菩萨真的很需要这些供养,他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收这些供养。如果他是真正的佛和菩萨,他收了之后也会很合理地去用,而不会陷入到贪恋和执著,如果陷入贪恋执著,他肯定还没成佛。

【一法门中无量门,无量千劫如是说,所演法门广大义,普运光天之所了。】

佛讲的每一种法门,你仔细品,里边都包含着无量法门的究竟含义。而且佛用了无量千劫(无量的时间)来讲。

【复次,月天子,得净光普照法界摄化众生解脱门;华王髻光明天子,得观察一切众生界令普入无边法解脱门;众妙净光天子,得了知一切众生心海种种攀缘转解脱门;安乐世间心天子,得与一切众生不可思议乐令踊跃大欢喜解脱门;树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业种芽茎等随时守护令成就解脱门;出现净光天子,得慈悲救护一切众生令现见受苦受乐事解脱门;普游不动光天子,得能持清净月普现十方解脱门;星宿王自在天子,得开示一切法如幻如虚空无相无自性解脱门;净觉月天子,得普为一切众生起大业用解脱门;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断一切疑惑解脱门。】

【尔时,月天子,承佛威力,普观一切月宫殿中诸天众会,而说颂言:】

接下来,是「月天子」(他)也是作为众多月天子当中的一个代表,讲了一个偈颂。

【佛放光明遍世间,照耀十方诸国土,演不思议广大法,永破众生痴惑暗。

境界无边无有尽,于无量劫常开导,种种自在化群生,华髻如是观于佛。】

【众生心海念念殊,佛智宽广悉了知,普为说法令欢喜,此妙光明之解脱。】

众生的心念之海每一念都在变化都不一样,但是佛的智慧无比的宽广全都了知,可以给众生讲说适合他们的法,让众生感觉欢喜。

【众生无有圣安乐,沉迷恶道受诸苦,如来示彼法性门,安乐思惟如是见。】

众生在没有得到佛那样神圣安乐的情况下,是沉迷在恶道受种种苦的。但是,如来可以帮助众生了解法性之门,就是诸法的真性之门,其实也是真理的意思。

【如来希有大慈悲,为利众生入诸有,说法劝善令成就,此目光天所了知。】

佛靠着他很希有的广大慈悲,为了利益众生,又入到种种的相里、入到三界里,讲法劝众生修善,令众生成就。

【世尊开阐法光明,分别世间诸业性,善恶所行无失坏,净光见此生欢喜。】

佛陀开示讲说种种的正法光明,是真理、真相的光明,让大家了解世间的种种业性。你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报,因果真实不虚。

【佛为一切福所依,譬如大地持宫室,巧示离忧安隐道,不动能知此方便。】

佛是一切「福」所依之处,是福田、福海,福之所源。就好像大地,在大地的托举之下,众多的宫殿、房舍屋宅才能建立起来。佛从这里生出了一切的「福」(也可以理解为从这里生出了一切的幸福)。

「幸福」是有幸得到的福德、福报,「幸福」两个字其实含义也很深。

佛会巧妙地向大家展现离开忧恼的安隐之道。

【智火大明周法界,现形无数等众生,普为一切开真实,星宿王天悟斯道。】

佛用智慧的大火、用光明,普周法界,现化无量的身形,就像众生那样无量数量的身形,普遍地为一切众生打开通往真相的大门。

【佛如虚空无自性,为利众生现世间,相好庄严如影像,净觉天王如是见。】

佛的法身如同虚空,其实也无所谓自性。大家注意!「佛如虚空,没有自性」,这个「自性」和六祖慧能讲的「何期自性」不是一回事。就是说他没有一个相里的自我的顽固属性,因为佛的真身是法身,无相也无性。

「自性」这个词在不同的经文中,不同的语境下是不同的含义,大家一定要了解。

佛是为了利益众生才现化种种应化身在世间的,而这些应化身往往相好庄严,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这样。

我们知道,因为同事摄的缘故,或者有的时候佛想低调地隐藏自己,他也未必绝对化现的所有相都是相好庄严,这个也是分一些特殊情况的。但是,通常来讲,说某一个佛国的教主,「法、报、化」三身合一的时候,基本上还是能够达到相好庄严的,但是这个教主他如果再分身出去,那就可以分无量种身形,不一定个个相好庄严,可能充满善巧方便。

【佛身毛孔普演音,法云覆世悉无余,听闻莫不生欢喜,如是解脱光天悟。】

当佛证道之后,他会无时无刻不释放光明。这个时候,好像从他的毛孔里都在喷射光明,也好像在讲法。光就是法,法就是光,这种法光又像大云彩覆盖于一切处,使得能够听闻法的众生都感觉非常的欢喜。

所以,这节课我们要记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清净」;一个是「法」。大家课下也仔细地体悟一下关于「清净」、关于「法」。可能有很多师兄能够更好地充实这两个文字相的含义。

关键我们还是要践行出来,不是仅仅停留在头脑里的了知……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8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世界成就品 第四(下)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尘数劫转变差别,】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又对大众们说:诸位佛子,大家要了解,世界海在劫的转变方面也有着无量种差别。劫的转变,代表时间上的转变,这个「...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 037(第一三卷)菩萨问明品 第十(下)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奔着「极致」去做,一定要做到「极致」,中途不要停下来。(当然,我们指的是如法的事情、值得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到「极致」,不然就不要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殊师利菩萨和贤首菩萨的对...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下)

【众生苦乐利衰等,一切世间所作法,悉能应现同其事,以此普度诸众生。】贤首菩萨说,众生世界的苦与乐、利与衰(利益或者衰败),这一切世间所做的种种事、种种业,菩萨都能够通过「同事摄」自己去化现——众生受怎...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下)

上节课我们讲到:海中的大龙王兴云,云中有闪电,闪电之后又打雷。这种种的云彩、闪电以及雷声,在不同的天,以及不同的众生间,都显现为不同的样貌。那么,兴云、闪电、打雷之后,就要下雨了。海中的大龙王降下的雨...

华严经 047(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华严经 047(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

十住品 第十五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的「十住品」。在《华严经》前面讲了「信」的重要性,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对于「佛法僧」有了相信的「信」,就好像跨入了一扇大门。...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2(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