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00:00

上节课我们讲到,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他有一个分身(也可以讲叫应化身)来到了须弥山的顶上,应着忉利天王的邀请,进入了忉利天王的宫殿……这个时候十方世界各有一个菩萨代表,带着无量的嘉宾菩萨赶来,来拜见释迦牟尼佛,这些菩萨代表依次讲说偈颂。

【尔时,胜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此时,胜慧菩萨承佛威神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如来大智慧,希有无等伦,一切诸世间,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佛离一切相,非彼所能见。】

胜慧菩萨说:伟大的佛(如来)有着无量的智慧,这种智慧是极其稀有的,是世间难见的,没有谁的智慧可以与佛相匹敌。在一切所有世间,你不可能思惟到佛的智慧,这远离了「意识思惟」之境界。

凡夫妄念不断,心烦意乱,在这种状态下去观察,只会取著于「相」,不会发现真理。凡夫靠着自己妄心的揣测,不可能懂佛,不可能契入真理。真正的佛,「超越一切相」,并不是普通凡夫所能见到的。如果你的妄心不歇,你真的没有办法契入佛的境界。

其实,佛整天强调「六度」,六度的每一度都是帮助我们歇下妄念的。如果你真的没有了妄念,也就不会有分别和执著,「念」确实是个根本。

【迷惑无知者,妄取五蕴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

那些迷惑没有智慧的人,他们妄取「色、受、想、行、识」(五蕴)之相,以为「五蕴」中有真的佛,其实他们不了解佛的真性,佛虽然无处不在,真的在「五蕴」中,但又不仅仅在「五蕴」中。如果只著于「色、受、想、行、识」,根本不可能懂得佛的真性,也就不可能见到真佛。

我们在《药师经》的共修课上,又复习了一遍《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就告诉大家: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色阴区宇」、「受阴区宇」、「想阴区宇」经常见到各种境界,如果是正修的话,见到的这些都是善境界,但是依然是路上风景。

真正的佛,必须是透过「五阴区宇」才能见到,而「行阴区宇」和「识阴区宇」是容易出邪见的地方,容易得少为足、早下判断,所以知见不够究竟。我们必须透过「五蕴」的干扰,就好像穿透一层一层的云层,那个时候才能够见到真正的「太空」。

所谓「太空」的「太」,其实就是「极致」,「太空」就是「极致的空」。「极致的空」就是「空性」,就是无所不在、到处遍在的法身。在究竟的意义上,「空性」就意味着「法身」,「法身」就意味着「空性」。

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

如果你真的了知了一切法是「无有自性」的,一切法(一切存在物)都是幻相,并不真实,都是随着心念、随着你的情绪、随着你的情感、随着你观察问题的角度一直在变化的。一切存在物没有「自性」,只有显相,而显的那个「相」还是生灭的「妄相」。如果你真的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彻证了这一点,你才真的了解了诸法的「真性」——一切存在物的本质,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见到释迦佛的圆满报身——「卢舍那」。当你能够见到释迦佛圆满报身「卢舍那」的时候,意味着至少佛一般的「天眼」你已经打开了。众生虽然有个别的修出来了「天眼」,但是毕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你要达到佛的层次,才能够见到佛的圆满报身的任何一个细节。

有的师兄说:老师,我打坐也能看到佛了,就是看不清楚。这就说明问题了,你能看到佛了,这证明「天眼」开始开了,但为什么看不清楚呢?从不清楚到清楚,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圆满六度的过程。要想让我们的「天眼」达到佛一般的程度,一定要圆满六度。

【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

胜慧菩萨说:我们要了解,只要是「相」,都围绕着「色、受、想、行、识」(五蕴),前面的推导出后面的,就好像前浪推导出后浪,后浪跟随着前浪。

什么是「五蕴」呢?究其根本,「色、受、想、行、识」(五蕴),不也都是念头吗?「色阴区宇」是最明显的粗大的念头;到了「识阴区宇」就是最微细、最微细的念头,不都是念头吗?后五蕴跟着前五蕴,讲的其实是后面的念头跟着前面的念头,万物无非都是念头。

胜慧菩萨说:当我们了解到,后面的五蕴跟着前面的五蕴,后面的念头跟着前面的念头,就这样相续相生,你就渐渐地能够懂得佛是怎样的不可思议了!

而这个念头的「念」字,我们反复强调,上边一个今天的「今」,代表此时;下边一个「心」,「念」就是「今心」,就是此时你的心、此刻你的心。所谓的「念」,就是你当下那一刻的「心」的状态,那就是「念」。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胜慧菩萨说:讲法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虽然佛经就在这里,你都可以翻着看,但是每个人领悟的程度还是有区别。《涅槃经》中讲,能够完整、详尽地讲法的人,过去世他们修行的时间都修得更久一些,可以说他们是不能讲法者的前辈,是先行者。

就好像黑暗中的宝物,你不开灯就看不见,佛法还是要有人来讲的。你不讲法,这个经文中的很多奥秘、很多珍宝你就发现不了。你也读经了,也诵经了,但是有些细节你就是没有注意到,一听别人讲,明白了,确实藏着这么多的深义,就好像黑暗中藏着这么多的宝。讲法的人,就好像是在黑暗屋子中开灯的人,打开灯让你看到屋子中有多少宝……

所以佛陀在无量经中倡导:我们要抄写佛经、读诵佛经、为人讲说(无数次地强调);而且倡导在家居士也要经常作两种布施:一个是财布施,一个是法布施。

【亦如目有翳,不见净妙色,如是不净心,不见诸佛法。】

胜慧菩萨又说:其实心的清净也相当的重要,就好像有的人眼睛有翳病,这个视网膜像被什么阻挡了一样,他就看不清楚清净的妙色相了。如果我们的内心不清净,你就不能够见到诸佛讲的真法,就好像有障蔽一样,看也看不清。心越清净越能领受这无上清净的大法,同频才能共振。「诸佛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只有当我们极致清净的时候,才能够跟诸佛(如来)同频共振。

那怎么样让我们的心变得清净呢?大家都知道,要断烦恼、断习气。具体的操作方法,实际上还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的每一度都能帮助我们的心变清净。当你的心清净了,你也没有太费力气,所有佛法都懂得,甚至不用善知识给你讲,你自己就看懂了,甚至你直接就能够讲给大家听了。

什么样才叫真正的懂佛法呢?你要能讲出来,讲明白给大家听,这说明你真的懂了。看是看明白了,讲不出来,那还不算真的懂了。

这个就有点类似学习一种语言。比如说我们学习外语,有的人说我听能听懂,我讲不出来,那没有人认为你已经掌握了这门外语,对吧?你听得懂,又讲得出来,又能讲明白让人家都听得懂,那说明你掌握了这种外语。

其实佛法也是这样的。我听呢,听懂了;讲也能讲明白,让别人都懂,这说明你真的懂佛法了。

所以没事了大家可以训练一下自己的能力——讲的能力。一开始可以讲给自己听,对吧?对着经直接就开始讲,观想你面前有听众在听,你试试能不能讲清楚。讲不清楚,反复读经文,可能就能契入法义了;再不行,听听别人的讲解,甚至多听几个版本,领悟透彻,之后自己再试着讲……一定要有能讲法的能力,这才说明你真的懂了,而且能讲法,意味着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果位」了。

在《华严经》「十地品」中,把这个讲法形容得非常重要!「八地」、「九地」、「十地」,你必须能讲法,要讲得非常好,才能靠近佛,这是最后一道关口,最后一重考验。甚至我们可以讲学习佛法,如果说有笔试、有口试的话,讲法就是口试。

怎么样算修圆满了呀?悟了还不算,讲明白、讲准确,这才算真的修圆满了。都说菩萨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不讲,你怎么觉他呀?你怎么觉行圆满呢?不觉行圆满,你怎么成佛呢?

所以想要今生成佛的这些师兄们注意了,天天讲六度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太强调讲法,但实际上胜慧菩萨在《华严经》中提到了,讲法真的特别重要!后面的「十地品」也一直在强调讲法有多么重要!大家不要不好意思,可以试着开始练习,多练就好了。

【又如明净日,瞽者莫能见,无有智慧心,终不见诸佛。】

胜慧菩萨说:又好像明净的大太阳就挂在天上,但是盲人或者眼睛有问题的人,他们就看不见,如果你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智慧,你就无法见到诸佛。

在世间法的层面有很多人很有智慧——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很擅长管理公司,很擅长赚钱等等,但是那些智慧其实与见佛无关。

这里指的智慧,其实是「般若」(智慧),你要有「般若」(智慧)才能够见到诸佛。

所以般若部的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讲,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学院的课程计划,这一遍的终极版《华严经》讲完之后,不会再讲《华严经》了,之后就是按「部」讲了,尽量地依从于佛陀当年讲经的顺序来讲。《华严经》讲完之后,讲「阿含部」,「阿含部」的所有经典挑着要点都会讲完;之后再逐步地按「部」讲《大藏经》中所有的经典。

希望我们能够还原当年佛陀讲法的这个过程,能够让众生了解整个的佛法体系到底是怎样的,全面而具体的释迦佛教法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信,会有无量的众生受益,当然包括我们自己。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其实这里讲的就是《金刚经》里的意思。

胜慧菩萨说:把我们眼睛的翳病都消除、都治愈,舍离于贪著色相之想,意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你悟入到诸法的「真空」这里,看不到任何「相」了,你才能见到真正的佛。

其实,真正的、究竟的佛就是「空、无相、无愿、无修、无证」,就是这样的状态,当然也无欲、无求。已经成佛了,不用再刻意地修六度了,已经圆满了,佛就常处于「无为」的状态(常处于「无为」)。但说是无为,因为佛到处遍在,又有无量的应化身,实际上该做的事儿也是做。这种无为是心态上的无为,就是没有任何「为」的执著。

「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还有一重解释就是:我们不太著色相,也不著诸法,这个时候就能见到真佛了。不著色相、不著诸法,就是退掉所有的执著。这个不著诸法,这个「诸法」你可以理解为一切存在物,也可以理解为一切的法理、概念、一切的观念。不著于所有的法理概念、观念,也就是说「法执」也就退尽了。

其实「法执」退尽的状态就是「登岸弃舟」的状态。我乘着这个船已经到了彼岸了,船没有用了。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一点:就是这个船曾经帮助我们过河,曾经帮助我们到达了彼岸。我们到了岸了,可以不用这个船,没问题,但不能够讽刺、挖苦、批评、嘲笑这个船,这是不对的。因为佛在多部经中讲,所有的「经法」(这些帮助我们登岸的船)都是佛无量劫以来舍掉身肉骨髓换来的,我们要无比的珍惜,无论是「三乘」、「二乘」,还是「一乘」的教法。你不能说我大学毕业了,或者说我研究生毕业了,我博士毕业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嘲讽教过自己的老师,就开始批评自己学过的教材,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行为,别人就会质疑,你是真的登到那智慧圆满的无上正觉的彼岸了吗?因为所有佛不是这样子的。

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当然已经断尽了「我执」、「法执」,但是他们却无比的爱法,也希望无量的佛子传承法,让更多众生成佛,而不是讥笑讽刺挖苦法、批评法。曾经帮我们过河的船,我们即使不用了,也要心怀感恩,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有个别的众生,因为修学了禅宗,在个别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讲了一些不妥当的话,这都会造业的。

「三乘」、「二乘」、「一乘」的教法,都是无量佛舍尽身肉骨髓换来的,我们要永怀感恩!我们学过的法也都是我们的老师,绝对不可以对老师不敬!这一点在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部分,我们也会领悟得比较深刻。

【一切慧先说,诸佛菩提法,我从于彼闻,得见卢舍那。】

胜慧菩萨非常谦虚,其实他作为其他佛国的菩萨代表,他当然晓了一切法了,但是他却把自己以上讲法很透彻的这所有功德都归功于一切慧菩萨。

他说:一切慧菩萨刚才讲了诸佛的「菩提法」,讲了诸佛法的甚深内涵,我是听了一切慧菩萨讲法之后,我才真正见到「卢舍那佛」的。

这是完全谦虚的一种说法,把功都归给别人。说我讲到这里,如果真的帮到大家了,大家觉得挺究竟的,这要感谢一切慧菩萨!我是受了他的启发,我才能够见到圆满报身——「卢舍那佛」的。

其实,这里的圆满报身「卢舍那」,指的也是释迦佛。因为此时,无论是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还是胜慧菩萨……他们从遥远的其他世界赶来,来到忉利天王的宫殿,来拜见释迦佛,就是来见释迦佛的圆满报身的。

所以《华严经》中谈到释迦佛的时候,一会儿说是「毗卢遮那」,这是针对着「法身」讲的;一会儿说是「释迦牟尼」,这是针对着「应化身」讲的;一会儿又讲是「卢舍那」,这是侧重于「圆满报身」来讲的。虽然一直在换名字相,但指的都是释迦佛。

在前几节课中,个别菩萨的偈颂也曾经把释迦佛尊称为「菩萨」,这是强调:一方面他也是从「菩萨」修成佛的;另一方面他是「果地菩萨」。「因地菩萨」是开始修,「果地菩萨」是修圆满。所以说每一个文字相到底是什么含义,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看。在这里,我们觉得胜慧菩萨情商很高,自己讲法讲得这么究竟,他却说:我都是受了一切慧菩萨的启发才讲出来的。

每一次学习《华严经》,在细节上对于我们的内心、对于我们的灵魂(或者说神识),都是一重又一重的洗礼。因为我们在世俗生活中见惯了 一般不修行的凡夫,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希望所有的好都在自己这里,别人好,他(她)会嫉妒,他(她)甚至会怨恨和诽谤。但是我们看看经中讲的菩萨们,都是互相赞美、互相抬高对方,甚至不惜贬低自己来托举对方,这是真正的菩萨。

如果说在生活中,在每一个道场,我们能够向胜慧菩萨学习,一切的好都是别人的这是佛的好,这是其他菩萨的好……,「过」是自己的。总是看到自己不足,看到别人的优秀,这样该多好!

我们越深越细地品味《华严经》,就会越感动!

无上甚深华严经,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愿我们学一分,做一分,用一分,所学的一切智慧和美德都能真真切切地用到实际生活中……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80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六卷,「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上)

上节课我们讲到:释迦佛在禅定中,有一个分身来到了须弥山的山顶,进入到了忉利天王的宫殿。这个时候,释迦佛吸引来了十方世界的十大菩萨代表。每一个菩萨代表来的时候,都带着无量的菩萨嘉宾们,他们礼拜完释迦佛,...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当中的「真实慧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宁受地狱苦,得闻诸...

华严经 050(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下)

华严经 050(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下)

上节课我们复习完了菩萨的「十住位」当中的前四住,今天开始看第五住——「具足方便住」。【从此第五诸菩萨,说名具足方便住,深入无量巧方便,发生究竟功德业。】法慧菩萨说:处在第五「具足方便住」位的菩萨,为了...

华严经 053(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3(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53(第一七卷)初发心功德品 第十七(下)...

华严经 060(第一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下)

华严经 060(第一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下)

华严经 060(第一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 第二十(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