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048(第一六卷)十住品 第十五(上)

00:00

在无量的法慧如来以及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下,远道而来的法慧菩萨正在讲解菩萨的十住位。上节课讲到了「修行住」——这是十住的第三住位。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

法慧菩萨说:佛子啊!处在「修行住」位的菩萨们要劝众生修学十种法。

【何者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

哪十种呢?首先,要劝众生学会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

也就是说,带动众生先学会了解自己所处的众生界。无论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你要认真地观察、思考、探索。探索一切的表相,以及一切的本质,这样才能够增长智慧。

而且我们还要劝众生去认识、了解法界。法界就是一切存在物所组成的世界。

在佛教体系中,把法界分了十大板块,包括六凡法界和四圣法界:

六凡就是六道,一直轮回的还没解脱的众生。六凡由三恶道和三善道组成。三恶道分别是: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畜生道);三善道是: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恶道加三善道合起来就是六道,六道轮回,就是一直在这三种恶道或者三种善道之间往来不息。

四圣法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从声闻(阿罗汉)开始,就能够跳出六道轮回了,开始解脱了。但是,最究竟圆满的解脱和觉悟还是佛道(佛法界),这是我们了解的。

我们也要帮助众生去了解什么是世界。世(一世一世又一世),代表时间,时间的更替变化;界代表方位、空间。世界就是时间加空间。一切的众生界也好,法界也好,都存在于无穷无尽的时间加空间里面。所以佛的神通在展现的时候,能够了知过去、现在、未来,这就贯通了时间(「宿命通」);不受空间的限制,想去哪里去哪里,在禅定中,再遥远的地方,一念即达,这就贯通了空间(「天眼通」、「神足通」)。

【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而且我们还要劝众生去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地、水、火、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什么是地、什么是水、什么是火、什么是风?我们也讲过多次了,是从性质上作的划分,也是从特征、功能、特点上作的划分。作为「十住位」当中第三「修行住」位的菩萨,我们要了解地性、水性、火性、风性代表什么意思,也要把这些思想传导给众生。单单一具人体,就是由地、水、火、风所构成,一个人生病了,有一种原因是「四大不调」造成的,四大不调的四大指的就是地、水、火、风。

【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

作为「修行住」位的菩萨,我们还要帮助众生去观察了解「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其实是包含着六道以及天道当中的欲界天。色界就是顾名思义有色相存在的世界。无色界就是只有存在,但是它不显相。大家想象一下,假设一个人拥有隐身术,他能把自己从头到脚地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发现他,那么隐身的他还存在吗?那肯定存在呀!但他有相吗?没有相。无色界就是这样的。它存在吗?存在。有相吗?没有相。没有相也存在,那是真存在。如果你不能理解,你就想象那个隐身术。虽然没有显相,但是因为它存在(它有意识、意念在),但是这个意识、意念很轻微、很微薄或者说很稀薄,因为如果足够浓稠的话,它就又显出色相来了呀(凡是「念」不就有相吗,是吧?)。所以这个「念」已经达到了濒临虚空的程度了,它都显不出相来了。一切物质、一切相都是由微粒的或者说微尘的震动所引起的,那么这种震动到了最高级别(最快速度),它就显不出相了,但是还存在,这是无色界。

如果我们从禅定中去观察,从底层到中间到高层,这样观察上去,会了悟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都是针对着相做的形容和划分,而且针对的是什么呢?是未解脱的相。无论你在欲界、在色界、还是在无色界,哪怕你已经到了无色界的最顶端了,你还没有真的解脱,你还在三界内,没在三界外。我们知道佛国是有相的,在经文中一讲到佛国讲得非常之美妙,一般都是珍宝所构成,而且随着圣众心念的变化、心愿的变化,佛国的景象一直在变化。那是一个纯粹自由的世界,你内心向往的一切美好,甚至你都没有想到的那些,全都在佛国呈现出来。那是最大的自由所在的地方,最大的幸福所在的地方。要想到达佛国这样美好的地方,就必须要认真地修行。认真地修行是靠着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有一个捷径,就是靠着佛力的加持,就是念佛号。我们知道,念佛号就是请佛加持,与你所念的佛产生共振,念久了,时刻与你所念的佛产生共振,也就很轻松地到达了那个佛所在的佛国了。所以完整的修行是自力和他力相结合的,自己也要努力,要修「六度」,然后再靠着我们所念的佛力的加持,二者结合,这是最快的。

【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法慧菩萨说:为什么十住位当中「修行住」位的菩萨们要帮助众生了解这么多内容呢?其实在利益众生的时候,首先利益的还是菩萨自己,你想帮助众生,了解众生界、法界、世界;了解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了解欲界、色界、无色界,了解这一切的时候,你必须自己先弄明白,你的智慧明了了,这个时候,你听谁讲法,立刻就开悟了、理解了,不用别人再解释了。

在《礼记》当中,曾经讲过一个成语,叫「教学相长」:在我们教育弟子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智慧也一直在增长。你教出去的,是你所拥有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灵感会汩汩而出,你不讲解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知道,你一讲,它出来了,才知道自己知道。所以说启发教育别人就是启发教育自己,教学很重要。因为佛是人天大导师,菩萨是准备做佛的人(准备做人天大导师的人),在做大导师之前,先做个好老师,这是所有菩萨必须要具备的。所以,在《菩萨戒本》里讲:教化众生是菩萨的责任。你想当菩萨了,你就要做好当老师的准备了(菩萨换一个词,就是老师)。这个时候,在座的各位,想当菩萨的、想成佛的这些师兄,尤其是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师兄(受了菩萨戒,你就是菩萨了,你就是老师了。)我们平常该怎么做?想一想。

接下来讲,「十住位」的第四「生贵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生贵住?此菩萨从圣教中生,成就十法。】

法慧菩萨说:菩萨从圣教中生,成就十法。

「生贵住」指的是菩萨生来尊贵。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从佛陀那神圣的教法中出生,是佛的教育成果的体现。

【何者为十?所谓:永不退转于诸佛所,深生净信,善观察法,】

「生贵住」的菩萨成就了十种法,分别是:永不退转于诸佛所……

不管怎样在三界六道流转,菩萨永远都不会离开佛,总会跟佛结个缘。哪怕他已经失去记忆很久了,总是会结上各种各样的佛缘。可能今生自己变成了一只燕子,它都喜欢把巢筑在寺院的屋檐下;它哪怕轮回成了一头驴,它都会有机会去给这个负责寺庙建设的师父帮他去运这些建筑材料。「生贵住」位的菩萨,不管怎么轮转,他永远会跟佛结缘,离不开佛。

而且,一般来讲,如果你今生是「生贵住」位的菩萨,那么你对于佛法,必然会深深地生起清净的、没有怀疑的信心,你会善于观察一切法。

「善观察一切法」就等于是你会辨别哪些是正法,哪些是邪法。就算你跟着感觉走,你都能找对正法。

【了知众生、国土、世界、业行、果报、生死、涅槃。是为十。】

处于「生贵住」位的菩萨,会了知众生、了知国土、了知世界、了知业行、了知果报、了知生死、了知涅槃。

佛法当中这些基本的概念及相关的含义,他全了解。这是「生贵住」位的菩萨。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修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圆满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了知一切诸佛平等。】

「生贵住」位的菩萨要劝众生修学十种法,哪十种呢?

分别是:要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其实我们都知道,所有经中一讲法就说,「过去佛也是这样讲的、未来佛也会讲、现在佛正在讲」,一切法都是贯通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处于「生贵住」位的菩萨,我们要帮助众生了知一切佛法。这一切呢?就包含各个宗派的内容了,甚至就包含「三藏十二部」了。你只了解「部分」,那不叫「一切」。

而且,我们要劝众生修集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不仅仅是了知,还要劝众生去修习、积集。知道了种种法,我们要如法而修。在修的过程中,这种功德、功力一直在累积。

而且我们要帮助众生圆满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因为在一切佛法传播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错谬、偏差,我们要在修证的过程中去圆满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法(不对的要纠正,确实存在一些谬误或者不准确的内容)。

而且我们要帮助众生了知一切诸佛的平等。一切诸佛从法身、报身、化身三个方面都是平等的。

诸佛共一法身,成佛了就是与尽虚空、遍法界完全合一。然后佛与佛之间(释迦佛的法身、阿弥陀佛的法身、药师佛的法身……),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合一,这是法身层面的平等。

报身层面的平等:只要成佛了,你用天眼去看,或者你用到达一定级别的天眼去看,个个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报身层面的平等。

应化身层面的平等:所有佛都具有无量、无数的应化身,想化现多少化现多少,所有的应化身都在「慈悲」和「智慧」两个方面去造福众生。

所以我们要帮助众生了知一切诸佛的平等,了知了一切诸佛的平等,众生就根据自己过去世的因缘,也根据自己内在的喜好去选择他的本尊、选择他所依止的佛,当然不同的时期会有变化。过去世的因缘确实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个佛作为本尊,我们会修学哪个法门。

经中提到,能见释迦佛种种神力的菩萨,往往是过去世一起修过的同修、同学,那么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也经常提到,今生跟佛关系比较密切的这些众生或者圣众,在过去世,一世一世又一世,跟佛的关系都是相当的密切,这种惯性无法阻挡。

【何以故?欲令增进于三世中,心得平等;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我们要帮助众生了解以上这些内容?法慧菩萨说:首先,增进自己内心的平等。

在我们反复跟众生讲平等的时候,自己的心先平等了;在我们总是让众生打开心量的时候,我们的心量首先就放大了;当我们帮助众生拥有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眼目的时候,我们也能一看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物在我们这里,它显现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上的截屏。它是一个活的过程,时时刻刻都是活的。看哪里都是电影,而不是一个个截屏。

就这样教导众生,我们的智慧越来越敏锐、聪利,听到什么法,当下开悟、理解,不用别人教。那么,被我们所带动的这些众生也一样,当智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到什么法,立刻就懂了(你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你教他越不费力气)。

在我们帮助众生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众生会由下根变成中根,由中根变成上根,由利根变成极利根。这就是当老师的快乐。所有菩萨都是老师。

接下来讲「具足方便住」。这是十住位的第五住位——「具足方便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具足方便住?此菩萨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愍一切众生,度脱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诸灾难,令一切众生出生死苦,令一切众生发生净信,令一切众生悉得调伏,令一切众生咸证涅槃。】

处于「具足方便住」位的菩萨,他们所修的善根,都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都是为了安乐一切众生;都是为了哀愍一切众生;都是为了度脱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离开所有的灾难;帮助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轮回的痛苦;帮助一切众生发起清净的、没有怀疑的信心;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调伏;帮助一切众生都证得解脱涅槃。

所以「具足方便住」也叫「方便具足住」。这一住位就很明显地体现着菩萨的慈悲。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

处在这一住位的菩萨们,要劝众生修学十种法。

【何者为十?所谓:知众生无边、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数、知众生不思议、知众生无量色、知众生不可量、知众生空、知众生无所作、知众生无所有、知众生无自性。】

分别是:要帮助大家了知众生是无边的、众生是无量的、众生是无数的、众生是不可思议的,要帮助大家了知众生有着无量种色相,要帮助大家了知众生是不可量测的,众生性本空,众生本不生无所作,要帮助大家了知众生无所有(没有众生相,契入到三昧),要帮助大家了知众生没有自性(完完全全受着因缘的干扰)。

【何以故?欲令其心转复增胜,无所染著;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我们要让众生了解这么多?目的首先是利益自己,让我们的心越来越增胜了,离佛越来越近了,而且越来越没有染著。

你反复给大家讲:「众生无所有,众生无自性」。你是不是先不执著了?所以说,讲经,讲着讲着,很容易入三昧的。

这个时候,再听到什么法,你立刻就懂了,不用问别人了,你所教化的众生,他们的智慧也是一直在提升。

接下来,就到了第六——「正心住」。

【佛子,云何为菩萨正心住?此菩萨闻十种法,心定不动。】

处在「正心住」位的菩萨们听到十种法,他的心都安定不动。

【何者为十?所谓: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不管是听到谁在赞美佛、还是诋毁佛,「正心住」位的菩萨心定不动;如果听到了有人赞美佛法,或者诋毁佛法,「正心住」位的菩萨也是心定不动。

【闻赞菩萨、毁菩萨,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菩萨、毁菩萨所行法,于佛法中,心定不动;】

听到有人赞美菩萨,或者诋毁菩萨,「正心住」位的菩萨也是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赞美菩萨所做的事情,或者诋毁菩萨所做的事情,「正心住」位的菩萨也是心定不动。

【闻说众生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有垢、无垢,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众生易度、难度,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量、无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有成、有坏,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说法界若有、若无,于佛法中,心定不动。是为十。】

听到有人讲,众生有量或者无量,他们也是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讲,众生有垢染或者无有垢染,他们也是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讲,众生好度或者众生很难度,他们也是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讲法界有量或者法界无量,「正心住」位的菩萨也是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讲,法界有成有坏,他们也心定不动;听到有人讲,法界若有若无,他们也心定不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心住」位的菩萨定功还是可以的,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心定不动。要是按这个标准衡量的话,很多师兄还是有点沮丧,因为我们可能还没有做到始终如一的心定不动。定功稍微差一些的师兄,可以把关于「正心住」位菩萨的介绍这一段落抄一遍,然后贴在你工作单位或者家中显要的位置,经常地看看,你定功一定会增强的。听到有人赞叹佛、法、菩萨或者诋毁佛、法、菩萨,你都心定不动,能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如果有人赞叹你或者诋毁你,你基本上也能做到心定不动了。

我知道我们学院很多师兄爱佛、爱法远远地胜过了爱自己。别人诋毁自己没关系,要是诋毁佛、诋毁法,他恨不得舍命去护法、护佛,能到这个程度。所以当有人诋毁佛,我们还心定不动,你想你的定功到了什么程度了?

也有的师兄讲,这里不是跟「菩萨戒」有点矛盾吗?「菩萨戒」说,听到有外道、有恶人去诽谤三宝,我们就好像三百支矛同时刺痛我们的心脏一样(很疼痛),这里又讲「正心住」位的菩萨心定不动,到底这心是动还是不动?我们知道,佛陀都是因着特定的机缘去讲法,在讲「菩萨戒」的时候,强调大家要护法、护佛,强调我们为了佛、为了法可以舍命。为了守完整的、没有疏漏的戒律,我们可以舍命(到那个程度),所以我们听到谁诽谤佛、诽谤法、诽谤戒律,我们的心就很痛,就恨不得赶快做点什么事情,要有那样的心,那是真菩萨。那么,此时法慧菩萨讲的「正心住」位的菩萨,讲的是什么?定功方面。侧重点不一样,讲定功,如果这个菩萨总是处在「空、无相、无愿」(三昧)当中,他自然是对相里的一切事反应都有点迟钝的。

《涅槃经》不也讲了吗?阿难看到释迦族被灭的时候,哭得都不行了,一看释迦佛在那儿,心定不动。阿难还问:我们都是释迦族的种姓,我们这个民族都被灭了,为什么您好像一点不难过一样?

释迦佛说:我在修「空三昧」。在修空三昧的的时候,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国家相、民族相……

所以在那种状态中,你就看不到佛或者菩萨会有什么疼痛、大悲,或者狂喜,那是不可能的,处在空三昧了。所以修习佛法,我们就是缺哪儿补哪儿。你缺慈悲心,缺护法心,你就按「菩萨戒」来做。你缺定功,你就按「正心住」位的菩萨的做法来做。法是好的法,关键看你怎么用。用错了,那就全错了,就很荒谬了,就不是智慧了。

其实学习佛法又好像我们在学习演戏,有的时候要很入戏,你才能发起那样的大悲、大誓愿,你才能够始终如一地、精进勇猛地修行,必须很入戏。但是有的时候,你要很出离,要跳出这个戏来。所以我们就像导演一样,然后导演兼着演员,有的时候演,有的时候导,你演的时候必须入戏,导的时候就得跳出来,去看全体。当我们把这个演员和导演的角色能够掌握得炉火纯青的时候,修行就成了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了,有无穷尽的愉悦在其中了。无论我是演戏还是导演,全都是乐趣,就没有苦闷了,这就是佛陀的三藏十二部一直在帮我们做的事情。但是演员和导演相比较来讲,作为出离三界六道的佛陀,他还是导演的成分要占得多一些。因为可以说三界六道没解脱的众生都是演员,对吧?都跳不出戏来。我们又能入、又能出,所以我们跟众生的区别还是主要体现在「出离戏」这一方面。所以说佛被尊称为「善逝」(善好的解脱者,逝就是离去、就是解脱的意思、就是出离的意思。)

好,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明天继续。

感谢法慧菩萨!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

感谢三界六道众生一直在演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huayanjing.org/?id=85

相关文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029(第一二卷)四圣谛品 第八(上)

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想要了解,但是又总觉得太抽象。好在《华严经》当中有专门的「四圣谛品」,详细讲解「苦、集、灭、道」四圣谛在不...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华严经 041(第一四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一(上)

【譬如大海金刚聚,以彼威力生众宝,无减无增亦无尽,菩萨功德聚亦然。】贤首菩萨说:就好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含藏着众多的金刚宝物,大海靠着它的威力,能生出种种珍宝,而海水却无减无增,就这样无有穷尽;诸佛在「...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上)

上节课讲到后面,贤首菩萨就强调,只要修到了一定程度,菩萨们是真的具足种种神通,希望大家不要怀疑。接下来,又举了很多例子来作证明、来反衬——菩萨真的具备种种神通。【海中有神名善音,其音普顺海众生,所有语...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华严经 044(第一五卷)贤首品 第十二之二(中)

我们继续来看贤首菩萨的偈颂:【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罥网,系缚一切诸凡夫。】我们知道,欲界六重天当中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这些天众们可以不需要自己化现(不需要自己做努...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5(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上节课我们讲到,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动,但是他有一个分身(也可以讲叫应化身)来到了须弥山的顶上,应着忉利天王的邀请,进入了忉利天王的宫殿……这个时候十方世界各有一个菩萨代表,带着无量的嘉宾菩萨赶...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华严经 046(第一六卷)升须弥山顶品 第十三(下)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时候,在须弥山的顶上,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从其他世界来的菩萨代表当中的「真实慧菩萨」也承佛威力的加持,普观十方,而讲说了一个偈颂:【宁受地狱苦,得闻诸...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